《诗韵合璧》成书演变研究
2020-04-06晁芊桦
摘 要:《诗韵合璧》系咸丰七年(1857年),汤文璐在余春亭、朱月坡和汪慕杜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一部汇辑多种诗书、韵书的类书。文章分析《诗韵合璧》的演变过程,认为《诗韵合璧》继承了余春亭《诗韵集成》和朱月坡《诗韵》的韵字部分,又在汪慕杜的基础上增加大量诗书,扩充诗料内容,最终形成了一页三栏,汇辑《诗腋》(附《诗腋补编》《诗腋外编》《咏史诗腋》)《词林典腋》《分韵文选题解择要》《赋汇录要》《虚字韵薮》和《诗韵合璧大全》的类书。此后,松筠书屋本、陈尺珊考正增广本不仅在韵字、诗料两个方面继续加以增广和考正,而且不断地增入《辨伪字略》《抬写字样》等律诗工具书。因此,《诗韵合璧》的成书过程是一个动态且不断发展的状态。
关键词:《诗韵合璧》;诗韵类书;成书演变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Poetry and Rhyme is a collection of various poetry and rhyme books compiled by Tang Wenlu on the basis of Yu Chunting, Zhu Yuepo and Wang Mudu in the 7th year of Xianfeng (1857).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Combination of Poetry and Rhyme and believe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Poetry and Rhyme inherits the rhyme part of Yu Chunting's Shiyun Collection and Zhu Yuepo's Shi Yun, and adds a large number of poetry books on the basis of Wang Mudu to expand the content of poetry materials. In the end, a new reference book with one page-three columns was formed, including "Shi Xi" (with Supplement to Shi Xi Supplement, External Compilation of Shi Xi, Song Epic Shi Xi), Ci Lin Dian Ye, The Selection of Rhyme Prose, Fu Hui Lu Yao, Xu Zi Yun Sou and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Poetry and Rhyme. Since then, Songyun Shuwu Edition and Chen Chishan's Examination and Enlargement Edition have not only continued to expand and correct in the two aspects of rhyme and poetry materials, but also continue to add to the Rules of Distinguishing False Characters and Lifting Writing Style and other rhythmic poems reference book. Therefore, the writing process of The Combination of Poetry and Rhyme is a dynamic and evolving state.
Key words the Completion of Poetry and Rhyme; poetry book; book evolution
《詩韵合璧》是一本旨在为士人举子创作旧体诗提供诗料、考正音韵的诗韵类书籍。作者汤文璐在余春亭《诗韵集成》、朱月坡《诗韵》和汪慕杜《诗韵合璧》的基础上,增入多部类书而成。后世松筠书屋、陈尺珊等人又利用《平仄辨伪字略》《诗韵释要》等工具书、韵书继续增广考正《诗韵合璧》,以助于文士创作律诗。《诗韵合璧》的诞生与发展和清代中晚期科举考试恢复试诗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科举取士恢复试诗,乾隆皇帝通过颁行《御选唐宋诗醇》等书,不仅强调了律诗的重要性,还推动诗学朝融合百家的方向发展。自此以后,律诗就愈加受到士人举子的重视。相应的,与律诗有关的教材性质书籍在清代中晚期逐渐成为科举的必备书,如《唐诗应试备体》《诗法入门》等。与这时期的诗学指导书籍不同的是,《诗韵合璧》不仅在诗料方面融汇百家,门类齐全,检索方便,而且在版式方面也有所创新。所以逐渐成为中晚清时期传播广、影响深远的一部诗韵类书籍。
学界目前对该书研究较少。庞友益[1]、林昌如[2]指出《诗韵合璧》《佩文韵府》与《平水韵》的韵目基本相同,可见有所承袭。李新魁和麦耘[3]在《韵学古籍述要》中著录了《诗韵合璧》,并统计出《诗韵合璧》版本有十三版之多,但就笔者所见大陆馆藏《诗韵合璧》版本仅有八种,包括:光绪丙戌年上海申昌书坊《校补缩印诗韵合璧》、民国十一年上海广益书局《诗韵合璧》、民国八年上海锦章书局《诗韵合璧》、光绪丁亥年点石斋刻、松筠书屋著《增广诗韵合璧》(以下简称松筠书屋本)、陈尺珊《考正增广诗韵合璧》四明茹古书屋版、光绪癸巳年陈尺珊《考正增广诗韵合璧》、晚清四部丛刊《增广诗韵合璧》本以及光绪癸巳年上海著易堂《考正增广诗韵合璧》本。由于无人整理,各版本存在大量的讹误错漏以及互相抵牾之处。因此《诗韵合璧》的学术价值以及文化价值仍有待挖掘,且对于此书的形成过程、版本源流等问题尚未有深入地讨论。本文通过讨论《诗韵合璧》的成书过程进而分析、研究《诗韵合璧》的源流情况,并求教于方家。
1 《诗韵合璧》成书过程
据汤文璐《诗韵合璧序》可知,《诗韵合璧》正式成书是在咸丰七年(1857年),由汤文璐[4]在余春亭、朱月坡、汪慕杜等人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编纂《诗韵合璧》的原因除了受科举取士的制度影响之外,还因为《佩文韵府》等大部头诗韵类书籍虽然集古代辞藻典故之大成,但是因卷帙过于巨大,导致文士举子们不仅难以翻阅而且许多寒门士子更是难以购买,导致诗学、韵学等相关书籍难以获得,旧体律诗的创作自然是更加困难。因此,后继学者为了方便学子们翻阅,陆续编纂了《诗韵含英》《诗韵题解》《诗韵珠玑》《诗韵集成》诸本书籍[4]。
1.1 《诗韵集成》的汇纂
《诗韵集成》系江都余春亭辑,收录《词林典腋》《诗韵》两书。作为“便携式”诗韵类书籍,在注释、考异部分,该书分别将部分典要之注释、韵字之异同以“〇”别附于韵典、韵字之下。如“支”字韵下解释典故:“断桥辕门射戟支,《三国志·吕布传》袁术遣纪林攻刘备……〇苏轼薏苡诗。”[5]12同“冬”字韵又有记载韵字、音义之异同:“共,大共 敬共 小共 〇义同恭〇左传〇民未知礼未生其共〇又国名〇又宋韵别。”[5]9在辑纂方面,该书选句颇为重视苏东坡诗、工韵或别押一义的名句。又以蝇头细书抄录《词林典腋》《诗韵》分别列于上、下幅[5]1(图十)。《诗韵集成》将注释与正文汇辑在一起,并用细书的方法将多本书籍汇辑成袖珍本,确实便利文士使用。《诗韵集成》利用特殊的符号标明重点内容并以上、下两栏的格式汇辑不同的书籍,这些做法都被后来的渔古軒《诗韵》、汤文璐《诗韵合璧》所吸收,影响深远。
1.2 朱月坡《诗韵》考辨音韵
余春亭的《诗韵集成》虽然已颇为袖珍,但收录仍有繁杂。朱月坡主要在音韵方面对其进行了考正、增补工作(图一)。首先,在韵字、典故方面,朱月坡增入了《钦定韵府拾遗》的部分韵字,同时又参以朱聚星《诗韵音义注》对韵字加以校订[4]。另外,《诗韵集成》有将部分相同的典故重复地收录在多个韵字下面的情况。这是因为余春亭对于韵字的同音、通音和转音考辨不足。如“真”字,余春亭考正“古通庚、青、蒸,转文、元。《韵略》通文、元、寒、删、先。”[5]1朱月坡在渔古轩《诗韵》中考正“真,古通文、元、寒、删、先。时本作通庚、青、蒸、侵转文、元。案真、文、元、寒、删、先六韵通转见郑庠本。杜、韩、白、柳、诸诗皆然。从无通庚、青等韵者,毛氏通韵同。”[6]1正是因为对于韵字有着详细地考辨,朱月坡才可以较为精准地删除重复收录的典故。朱月坡的精准考辨,除了遍查群书之外,还因为朱月坡以汪立名的《论古韵通转》为考正音韵的理论依据。汪立名论曰:
唐韵未经删并,凡冬与东、支与脂之注同用者,指律诗而言。若古诗则通用本音各韵,如东冬通、庚青蒸通之类,其非本音而通者,谓之转。如东转江,支转佳之类。通者,迳通也,转者,声转而后通也。其实皆谓之通。时本通转,率祖宋吴棫《韵补》、明杨慎《转注》,而以臆见参变之。有以同为通者,有平通而上、去、入又不通者,有上、去、入前后各异者,支离龃龉,亡足依据。邵氏《韵略》,则依宋郑庠本,而考证于杜、韩诗。其引关中李太史因笃之言曰:“歌者度曲必有谱,杜、韩即诗家之谱也。此论可谓直接。然后其中亦有不尽依郑庠本者,今于各韵目仍邵本,而互存诸本,以备参考。”[6]6
汪立名此论不仅说明了什么是同音、通音和转音,并且指出了当时学者在音韵方面常见的错误,指出当以邵氏《韵略》为主要依据。此番理论不仅为朱月坡所引用实践,而且在汤文璐、许时庚、陈尺珊等后续学者的校勘整理过程中都得到了遵循,成为《诗韵合璧》音韵考辨的重要理论之一。
除了韵字部分外,朱月坡对《诗韵集成》汇辑书籍方面也有较大改动。朱月坡将《诗韵集成》上栏辑录的《词林典腋》删去,换成彭芸楣的《诗韵异同辨》[6]1。朱月坡汇辑《诗韵异同辨》的方法与余春亭的《词林典腋》有所不同。在朱月坡此书中,上栏的《诗韵异同辨》与下栏的《诗韵》是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读者可以在一页中看到两部书关于同一韵字的相关记载(图八)。这样上下两栏便有了紧密的联系,而余春亭收录的《词林典腋》因为是以类隶事,故而上下两栏并无任何关联。可以看出,朱月坡对《诗韵集成》集中在音韵方面,精准的考辨和清晰的理论依据使得韵字部分有了很大的进展,并得到后世学者的继承,但朱月坡此书在汇辑经史子集典故、历代诗赋方面着力不多,为以后学者的增补留下了空间。
1.3 汤文璐《诗韵合璧》的成书
汪慕杜在完全继承朱月坡《诗韵》的基础上,删去上栏的《诗韵异同辨》而增录了《诗腋》一书,以补充朱月坡《诗韵》在此方面的不足。自此,《诗韵合璧》的发展进入到了增补诗料的阶段。
汤文璐在朱月坡、汪慕杜的基础上,又增录了大量诗赋类书籍和韵书。先以《诗腋外编》《诗腋补编》《咏史诗腋》补充《诗腋》之不足(图二)。如《诗腋外编》中“干支、方位、数目、采色”四类诗料《诗腋》便没有收录。《咏史诗腋》收录各个朝代、历代人名等方面的诗料亦不见于《诗腋》[7]2-5。汤文璐又选《词林典腋》《分韵文选题解择要》《赋汇录要》和《虚字韵薮》增入《诗韵合璧》的上、中两栏。因此,《诗韵合璧》也由原来的上、下两栏增加为上、中、下三栏。汤文璐新增辑录书籍虽多于以前诸本,但并非滥收。《词林典腋》《赋汇录要》以类隶事、门类齐备,且取舍精当、删繁就简,故而收录,弥补了余春亭、朱月坡等人在诗、赋方面的不足(图五、封面图)。另收录潘维城所撰《虚字韵薮》。潘维城系钱大昕再传弟子,为方便文士熟悉虚字的韵脚而专门在《虚字韵典》《虚字辑要》的基础上作《虚字韵薮》,实为当时之善本[7]2。因而被汤文璐收录于书末,以便于文士取用(图九)。
除了增录书籍,汤文璐对诗韵部分又做了校补工作。首先,在韵字的音义方面。汤文璐校对出当时所流传的《诗韵音义注》原本已经有所缺失。因此,汤氏将《诗韵音义注》与《诗韵异同辨》《诗韵集成》校对,对有误的、重复的音义进行增减,以避免遗漏;其次,韵字方面。汤文璐校对了渔古轩《诗韵》和松隐阁铅版《诗韵合璧》,认为前者尤为精致无讹。因此,依照渔古轩《诗韵》的一倒一顺的韵字顺序以及官韵的字数编辑目次;再次,针对一字多韵的情况,汤文璐用墨圈标出,以使读者明了,避免临时翻阅《诗韵异同辨》《诗韵辨同字略》等书的繁琐;最后,韵字后所附典故、杂句以及苏诗,汤文璐因袭《诗韵集成》之内容,随韵序附入[7]2。由此可知,汤文璐所编纂的《诗韵合璧》是在汪氏《诗韵合璧》的基础上,整合考订了余春亭、朱月坡、汪慕杜等人的成果。因此,最终形成的版本无论是诗料还是韵字音义都优于前者所编。
2 《诗韵合璧》的增广与考正
汤文璐《诗韵合璧》在士林风行三十余年后,民间的翻本往往出现妄易文字或擅改行列的情况。更有甚者,还出现擅增韵字以致韵脚错乱的。于是松筠书屋选取汤氏原刻用宋楷依行重抄,悉心仇校。因此松筠书屋《增广诗韵合璧》本较之民间其它版本更为精审。
2.1 松筠书屋本的增广
松筠书屋本较之汤文璐本,主要通过增录《检韵便览》《抬写字样》《分韵子史题解》和《平仄易伪字略》(书中又简称为《辨伪字略》,本文依简称)[8]2在音韵、诗料对《诗韵合璧》进行整理(图六、图七)。音韵方面,首先,《检韵便览》依据《说文解字》部首分类法,以部首检索韵字。书中对各部字的声调、所属韵部进行注解。如“马”部:“馴,平,阳。”[8]32意为馴字,平声,阳韵。松筠书屋所收录的《检韵便览》是在《初学检韵》的基础上简化而成的。《初学检韵》记载内容如“艹”部:“蒸,下平声,十蒸。烝同。”[9]7又如:“凵部:凹,注见坳。”[9]13可知,《初学检韵》对声调以及同音同义字的注解方面略详于《检韵便览》。但值得肯定的是《检韵便览》针对同声异部、同文异韵之字有所审辨,而且引进部首检索字类的方法,从字形的角度对各部字类进行区别,避免了因声韵相同而导致的字类混淆,弥补了以韵定字的不足(图十一)。其次,《辨伪字略》对平仄易混字进行考辨。包括“平韵无仄、仄韵无平、本平读仄、本仄读平、字同而平仄不同、平仄通、平仄同而韻不同、平仄通用”八种情况。
平韵无仄:“竣,十一真,一先。”[8]18
仄韵无平:“俾,四纸。”[8]18
本平读仄:“苏,苏州,又国名,入,二宋〇本韵冬。”[8]20
本仄读平:“庆,本平声,今以平为叶,遂成仄声而除。庆,入,七阳,庆云读如卿〇仄声,二十四敬。”[8]21
字同而平仄不同:“蜚,蜚英,平声,同飞。飞在五徽。兽名。又循蜚,五未,虫名。五尾、五未同。”[8]23
平仄通:“振,仁厚也,盛也。十一风〇振作,振动。鸟群飞。十二震。”[8]25
平仄同而韵不同:“涂,泥也。道涂同途。七虞〇涂饰,六麻。”[8]27
平仄通用:“焜、跗、茹”[8]38
平仄是律诗中最为基础的要求,相同的字在表示不同的意义时平仄也有所不同。《辨伪字略》将不同的平仄与不同的意义相对应起来,为律诗的写作提供了基础知识。
诗料方面,《分韵子史题解》以平水韵为顺序,依次撷取子史之中可以用来命题的典故,并注明出处,以便于文士采用。如“东”韵下记载:“斗柄指东 《淮南子》:斗柄指东,万物皆春。苍云暮同 《周刘璠传》:《雪赋》苍云暮同,岩风晓别。”[8]1在此之前,《诗韵合璧》汇辑《诗腋》《词林典故》等书通过以类隶事的方法汇录、检索子、史类典故,而松筠书屋汇辑《分韵子史题解》则提供了通过检索韵字查找子、史类典故的方法。
另有《抬写字样》,依次收录三抬、双抬、单抬词语共计二百零七个。清代科举考试对于文书的抬头书写有明确的规定,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科场条例》中专门颁布了科场抬头制度,包括空抬、平抬、单抬、双抬、三抬、四抬等六种格式。其中,空抬、平抬大多在称呼官僚时才会用到,而四抬则极为少见[10]。因此,松筠书屋选取作诗时常用到的蓬莱、盛世、社稷[8]34等单抬、双抬、三抬词语作为字样列举在书末是十分精准、恰当的(图三)。由于收录书籍远多于前人,因此松筠书屋本《增广诗韵合璧》在汤文璐一页三栏的基础上再增一栏,形成一页四栏的格式(见图四)。
2.2 陈尺珊本考正韵字
光绪癸巳年(1893年),陈尺珊发现近年来印刷书籍的各种巧法层出无穷。虽然印刷速度敏捷迅速,但印刷过程缺少精校精刻,“帝”“虎”相沿,善本难寻。以《诗韵合璧》为例,陈尺珊认为后世汇辑此书的虽然很多,但是大多都是争相增加书籍种类以求取胜,而没有充分地考虑韵本的优劣[11]1。只有周莲塘的《诗韵释要》在韵文方面堪称善本。因此,陈尺珊以《诗韵合璧》来增补《诗韵释要》,并辨音析义[11]2。陈尺珊极为推崇《诗韵释要》。因此,所谓《考正增广诗韵合璧》,其韵文部分便是以《诗韵释要》为底本,参以汤文璐的《诗韵合璧》进行校对、增补。由此,陈尺珊本在韵文部分已经与汤文璐本不属于同一系统了。
陈尺珊选用《诗韵释要》为韵文底本,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诗韵释要》在平仄方面与渔古轩《诗韵》《诗韵异同辨》等书相比更加精准,且陈尺珊所选择的《诗韵释要》是为周莲塘原本,经过朱久香、张子腾的刊印并且多次经督学校勘,实属精刻精印之本;二是《诗韵释要》一书对韵文中存在的古今字、异体字、正字、俗字都进行了注释。陈尺珊将这些注释添加到了韵脚之前,以便于文士一目了然[11]3-4。
陈尺珊既反对一味地通过增加辑录类书、诗书的种类,所以他只对诗赋材料较少的十余个韵脚增加一些材料,而将主要的工作放在了韵文部分。对于《诗腋》《词林典腋》等书的汇纂并无涉及。陈尺珊据《佩文韵府》增加了“彫”字韵,并将重复杂乱的韵脚进行删减。除此之外,陈尺珊认为“音”由韵叶可以意会,因此将大多数的音切删去,只留下了不常见的字、音的音切。如字,陈尺珊注明:“鼓音也。”[12]9另外,对于避讳字,陈尺珊遇敬避字样不用代字,先韵不入元字,蒸韵不入以宏字,特于本字恭写缺笔,俾知敬避,则音韵既不相混,而方寸乃益加虔[11]3。
在版本编排方面,陈尺珊认为《考正增广诗韵合璧》在韵脚次序等方面并没有完全依照原本《诗韵释要》的顺序,因此注脚的先后也不必拘泥于原书顺序;其次,原书在标明平仄异同的时候,特别使用阴文。陈尺珊将平仄异同字改用细线围之,使之醒目[11]4。如字[12]2-3。另外,陈尺珊还对《诗韵合璧》的韵、字作了整理:其一,避讳字不再以同韵别字代替而是选择缺笔书写;其二,东韵之“风”与宋韵之“讽”,字体既异,不相混淆,不必标以某韵同异之例,否则反疑宋韵亦有“风”字。陈尺珊依照《诗韵释要》改正,其他韵字也仿此例进行更改。
3 结语
在清代科举改革的影响下,诗韵类书籍、诗学指南类书籍愈加受到士人推崇。在此背景下,袖珍版诗韵类书籍——《诗韵合璧》便应运而生。从余春亭、朱月坡到汪慕杜、汤文璐,在前两个阶段中,《诗韵合璧》的版式、内容反复出现了一些变化,但仍然可以认识到,考正韵字,辨识韵字的同音、通音和转音以及辑录重要的类书和诗韵类书籍作为诗料一直都是学者们的主要任务。为考校、辑录出既便于文人携带又价格低廉的《诗韵合璧》,前贤用《诗韵异同辨》《诗韵音义注》、渔古轩《诗韵》等书对韵文部分进行考校整理,再去粗取精地辑录出《词林典腋》《虚字韵薮》等重要书籍以补充诗料,将书籍的版式变为一页上中下三栏从而达到低价、便携的双重目的。《诗韵合璧》成书后,松筠书屋、陈尺珊在继续校勘韵字、增广诗料的同时也注意到增加《辨伪字略》《抬写字样》等律诗创作所需的工具书,使得《诗韵合璧》愈加广博、实用。经过这三个阶段的整理后,《诗韵合璧》逐渐浓缩保存了重要的诗韵类文献,并在韵文、经史子集典故、历代诗赋等方面经过了多次校勘,包含了清人许多诗学、音韵学方面的学术成果。因此,《诗韵合璧》不仅在晚清民国的士人举子群体中广泛刊刻、传阅,促进旧体诗的传播与创造,而且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诗学价值。目前学界对《诗韵合璧》一书的整理与研究尚少,尤其是晚清民国的多种版本中存在互相抵牾的问题,也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学术成果。因此,《诗韵合璧》一书值得做进一步综合性地整理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庞友益.晚笑诗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85.
[2] 王忠智,许春木,傅培言.林昌如诗文集[M].《林昌如诗文集》编纂委员会出版,2003:161.
[3] 李新魁,麦耘.韵学古籍述要[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44.
[4] 汤文璐.校补缩印诗韵合璧,序[M].上海:上海申昌书坊刻版,1886:1.
[5] 余春亭.诗韵集成[M].上海:上海锦章图书局刻版,1903:12,9,1.
[6] 朱月坡.诗韵[M].宜雅山房刻版,1859:1,6.
[7] 汤文璐.诗韵合璧[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2-5.
[8] 松筠书屋.增广诗韵合璧[M].点石斋石印,1887:2,32,18,20,21,23,25,27,38,34.
[9] 初学检韵[M].申集,上海:上海扫叶山房刻版,1924:7,13.
[10] 石文蕴.清代文書抬头制度探微[J].中国档案,2020(6):88.
[11] 陈尺珊.考正增广诗韵合璧[M].上海:上海著易堂书局刻版,1893:1,2,3-4.
作者简介:晁芊桦(1994-),男,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