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界融合“共同发力”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

2020-04-06田野

工业经济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智能网汽车生态

文/本刊记者 田野

随着5G等高新技术的出现,众多不同领域的企业展开合作,构建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生态。如何更好的应对智能化和网联化对汽车产业带来的冲击和寻找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体系的新思路,是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专题论坛会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国际组织专家以及企业技术负责人围绕生态体系构建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

伴随着智能网联汽车逐步从起步期步入成熟期,未来几年智能网联汽车及相关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也将不断扩大。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不是一家企业的事,需要整个行业联合起来,整车、零部件、互联网、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的企业组成联盟,构建开放协作的产业生态。

为此,在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专题论坛会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国际组织专家以及企业技术负责人齐聚一堂,探讨智能网联给全球汽车产业带来的冲击与变革,寻找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体系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三个方面改变人们出行方式

彼得·西曼斯基 欧洲委员会能源运输和气候联合研究中心负责人

智能网联汽车将会对未来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在大会上,欧洲委员会能源运输和气候联合研究中心负责人彼得·西曼斯基讲述了未来在智能网联环境下,汽车为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首先是安全行驶方面。行车安全一直都是大家热衷提及和倡导的话题,安全行驶可以说智能网联汽车最主要的功能,它可以通过环境感知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对诸多交叉路口协助驾驶、车辆行车预警、危险道路预警、碰撞预警、交通信息提示等技术的综合采用来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障安全行驶。

其次,更加节能环保。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也都成为了世人关注的话题,从整体而言,智能网联汽车能够实现车辆的节能和环保行驶;因为智能网联汽车通过雷达、机器视觉等,能够提前预支交通控制信号、前向交通流、限速标识、道路坡度等,从而提前通过车辆控制器实施经济性驾驶策略。

此外,智能网联汽车可以把车内的人群解放出来,同时结合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在车上随时随地开展文件传输、视频对话、会议交流等,汽车将成为人们的移动办公室。另外,智能网联汽车还能提供各种信息、娱乐、预约、应急服务。随着车载专用APP的开发,并通过智能手机和车载单元连接,实现信息互联。

近年来,传统车企已经纷纷开始转型。上汽、长安、吉利、奇瑞等自主车企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与百度、阿里巴巴、博世、科大讯飞等国内外知名互联网和科技公司在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大家瞄准的不仅是前景可观的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在它背后,还有一个市场空间巨大的移动出行服务产业。

从目前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阶段来看,欧盟、日本、美国都处于大规模的实验和部署阶段,美国、日本和欧盟相继推出了部署路线和技术路线图。我国也推出了自己的技术路线图。据2016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可知,2016~2020年是我国智能网联技术发展的起步期。计划到2020年,驾驶辅助、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新车装配率超过50%,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装配率达到10%,满足智慧交通城市建设需求。到2025年,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到约15%;到2030年,完全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接近10%。

应对变革的“五点思考”

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整个中国商业基础能力提高了很多,物流和电商改变了商业模式,智能网联技术被认为是汽车产业变革中的战略性技术。

汽车已经从代步工具成长为一个智能移动终端,在这样的前提下,造车技术突破、产业生态积淀、合纵连横已经成为主基调,市场上同价位同级别车辆驾驶性能相差无几。

未来谁能拥有更安全的智能驾驶技术、谁能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谁能满足顾及用户驾驶需求和情感需求,将是产业变革下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尹颖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思考。

第一,掌握核心技术

智能网联围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体验产生了更多跨领域、跨行业的新技术。在智能座舱上,越来越多的手机产品、互联网产品希望能融入到智能座舱中,包括多模态交互技术、OS操作系统、微内核虚拟化技术和沉浸技术等等,这些技术不仅掌握在整车企业手里,还掌握在更多合作伙伴以及初创型团队手里。作为整车企业应该聚焦如何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把新的技术融合进来,做好整车集成与创新。

尹颖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在智能驾驶上,很多OEM都会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例如驾驶权的实时动态分配共享控制技术和多元异构的环境感知技术,基于数据标准化联网和决策控制技术等都应该作为OEM投巨资和研发团队去掌握的能力,因为这些将成为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商业卖点。

在智能体验上,交互的设计越来越关键和重要,如何通过它把这些技术更好的展现给用户,把这些产品和技术发挥到极致,也是需要企业去思考的问题。

第二,将技术转化为整车开发中的流程和体系

对智能网联汽车而言,其整车开发流程不同于传统汽车,谁能把流程融合的更好?软件在里面体现了很大的价值。目前行业内有很多的案例,比如车辆召回,这可能不是某一个系统或者零部件的故障,而是某一个软件的BUG所引起的。因此,软件在未来的产品中体现的价值会越来越高。

第三,把验证的体系做的更安全

整车安全是最重要的生命线,需要建立从零部件系统到整车全流程验证体系。

除了具备主动安全外,也需要围绕信息安全、高压安全、电池安全建立全维度安全验证体系,为整车未来的智能化之路提供很好的体系保障。

第四,更好地运用车联网的数据

企业在研发和产品应用阶段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如何面向用户去用?尹颖认为,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得出用户的精准数据画像。例如对车辆所有功能的使用频段、驾驶行为等,分析出最佳能耗和最佳驾驶曲线,最后运用到整车中,实现车辆的策略优化。

第五,保持共享和开放

尹颖举了北汽的例子,2018年北汽集团牵头成立了行业内第一个国家级的新能源汽车科创中心,希望吸引国内外更多的合作伙伴,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目前实现了EU5整车开源平台、国产操作系统和芯片一系列项目落地。

产业链协同构建新生态

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需要跨界融合,科技企业与车企共同发力。科技企业的使命是进行智能化、无人化;传统车企、新车企以及一级供应商的主要使命是发展信息化汽车平台;车企的发力点包括开放线控,完成执行机构的冗余,开发OTA空中下载、云平台以及软件定义升级(SDU)。

张进 广汽集团研究院智能网联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王博 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前沿共性技术事业部副部长

广汽集团研究院智能网联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张进谈到,目前围绕自动驾驶的产业生态正在快速形成中,统称为产业布局的链条。传统汽车本身就是一个大集成,涉及到很多行业和领域,而到了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涉及的领域仍在继续扩大,车企与车企之间,各个行业之间需要建立一个合作共赢的机制,让整个生态更丰富、产品更丰富,从而给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安全的车。“广汽通过这几年的思考和研究,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以生态为起点,通过车辆信息安全技术、OTA技术,以及4G、5G通信技术等,打造一个更大更完整的汽车生态。”他补充道。

相较于传统车重视性能、油耗和外观等因素,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则更多围绕智慧出行发展,这必然会需要互联网的入口、物联网的平台、大数据生态系统、智能控制等等。未来的汽车应该在现有交通工具的基本性能基础上,赋予它更多的要求和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端技术会助力汽车进一步向目标迈进。新的技术和新的产业,将会带来更大的增力。整个生态的变化也将给人们出行的观念带来改变。无人驾驶共享出行是未来的终极形态,也是最环保、最低炭的终极出行方式。

形成中国特色的智能网联汽车系统架构

汽车的发展经历了从机械化、电气化到现在的智能网联化,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时代进入到以信息物理系统为标准的4.0时代,这将使未来的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未来智能网联汽车是车辆交通信息以及通讯系统深度融合的典型又复杂的信息物理系统。在形成架构设计的过程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中国采用了开放合作、兼容并包的策略。

据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前沿共性技术事业部副部长王博介绍,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联合了国内的高校、各个部委的相关单位,例如信通院、赛迪研究院、公安部的无锡所、主机厂、通信运营商、云平台供应商等等联合进行整体架构设计,到2019年10月已经完成了整个信息物理系统架构的1.0版本设计。

参考架构1.0版本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构建的一套支持车路云协同控制、面向业务可灵活定制、技术中立并保持持续演进的参考架构,为整个规划、研发、测试以及集成示范应用提供一个基础模型库。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物理系统架构是综合解决方案的关键,为整个复杂系统设计、重构以及周围标准完善提供了基础支撑,符合跨界顶层设计需求。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联合汽车、交通、通信、公安等行业内有代表性的企业和机构,共同完成了该版本架构的研究和制定。

未来的参考架构将持续更新和优化,进一步协同行业完善模型库和设计工具,共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建设中国特色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也许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之路并不平坦,但未来汽车生态构建已愈加清晰,人们的生活将随之改变。

猜你喜欢

智能网汽车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5G赋能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硬实力趋强
迎战智能网联大爆发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基于SJA1000的CAN总线智能网桥设计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