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系统的创新实践从机器人到智能网联汽车

2020-04-06葛树志

工业经济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网联路况智能网

文/葛树志

平台越大,能力越大。在机器人平台上进行技术的开发、测试,一点一点提升平台的大小。最终,将实验室里的成熟技术集成到汽车上,以汽车为平台,从而方便更进一步开展对智能汽车的研究。

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在这个变化的时代里,人是有恐惧的,因为人最怕自己失去控制自我的能力。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在这个时代,24小时都要工作,整个大脑机制已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所以人类的大脑机制、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处理都在改变,与时俱进。

智能汽车同样遵循发展规律

葛树志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青岛大学未来研究院发起人

人工智能的到来对于人类来说好像世界末日来了,就好像森林里着了火,烧毁了家园,导致了人对火存在恐惧。后来发现火可以制作食物,学会控制火以后,人对火的恐惧就消除了。后来出现了原子弹,但相应的,核能也出现了。同理,人工智能的到来肯定会产生影响,但也会带来福利。

与互联网相比,汽车的发展还是显得有点慢。现在的社会,电子设备基本上都与互联网连接,人只要不用手机,基本上是与社会脱节的。

智能汽车的研发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困难。事实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深入剖析交通工具的变迁,你会发现,一开始人们的交通工具是马车,靠人和马的眼睛控制,动力来自于肌肉。随着汽车的发展,蒸汽机车、内燃机车、新能源汽车相继出现,驱动车辆的能源也由动物能源变为蒸汽能源、化学能源、清洁能源、电力能源。未来汽车将采用哪种能源驱动,我们完全可以放开想象,核能做到小型化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我们需要具备驾驭它的能力。

虽然交通工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原理基本上没变,只是采集信息的装置变了,机器理解事物的速度快了。其实还是“人”在开车,虽然所有控制权和采集权都在机器手中,但这个机器是人造的,没有必要畏惧。

针对未来汽车进行道路设计

一个好的工程师,一定要学工程伦理,不能弄坏了一个汽车,出现事故让汽车公司来负责,要保证人的安全。

交通网络的分级化,颠覆了以往的固有思维,如何真正让未来的汽车发展得更有效?一定要从城市规划做起。中国正好要建设雄安新区,那里的道路应当针对未来的汽车进行规划。现在的道路,促使企业设计生产一种汽车,这是现有的思维,另外一种思维就是为未来的汽车设计道路,在这个思维的方向上,美国在2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研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任何事物一定是理论验证上先通过,通过以后再动手操作。

众所周知,高速道路上路况简单,中速道路的路况一般,低速道路的路况复杂。未来,如果对交通网络做好详细的规划,把控制权交给汽车,车的间距都保持在一米内,无论在哪种路况行驶,车辆通行效率将有望提高、减少堵塞。

智能+网联相互赋能升级

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化,就是把人类的工作交给机器去做。现在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人类如何控制机器,让机器怎么干;另外一种就是人类教机器,让机器模仿人类做事。

以前是具体单车的智能网联,现在的流行趋势是大数据云平台,即计算能力强的硬盘和处理平台,很多信息的交互都在云端,包括车与车的互联、人与车的互联、车与环境的互联、车与云端的互联。有些从一开始就把控制权交给单车的情形,是因为整个道路的设计和路况实现了完美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单车自动驾驶。如果设计的路和汽车不匹配,是不能够无缝连接的,这就是道路设计的要点。环境感知、定位导航、动态建图、路径规划、决策控制、人机交互都是很传统的,相信只有在中国能做到极致,因为中国人民的组织协调能力非常强。当然基站的设计也同样重要,这个地方的网络不能够中断,任何一方的网络连接不通畅都是很危险的。再往后发展,基本上就变成对系统以及更高的计算能力的需求。

汽车的智能驾驶级别越高越接近智能汽车,汽车的网联化程度越高就越接近网联汽车。网联化以后基本上系统的优化就要走出来,对智能汽车或是单车进行优化,网联化就是整个系统进行优化,汽车驾驶级别和网联程度越高就越接近智能网联汽车。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发展是个同动的过程,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迭代、相互提升。

智能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的原创较少,但是产业化做的好,在技术的原创上面还要加强。做原创,肯定不是直接研究这个东西有什么用,一定是从兴趣出发,研究它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我的团队最初通过研究机器人平台,让这些小车在走廊、实验室里运行,研究如何有效地驾驶、有效地寻找目的地。

图1 物理系统:运操一体化机器人

随着元器件、计算机算力的提高、价格下降、成熟以后,机器人具备了3D地图建模能力、运操一体能力、路径规划能力。GPS导航最初是为飞机准备的,经过提高以后应用在汽车上面。这些实验室里的技术集成到汽车上,汽车便成为了一个平台,从而进入了智能汽车的时代。

平台越大,能力越大,机器人平台的计算能力肯定没有汽车大。后续,团队在汽车平台上继续进行研发,做了更好的优化,并搭载了车用的GPS。现在北斗卫星有40多颗,GPS卫星有20多颗,北斗的卫星已经比GPS要好。除此以外,我们的团队还将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做了集成,使汽车具备在自身位置不确定的未知环境里创建地图,并进行自主定位与导航的能力。

人工智能不等于机器学习

很多专家都把机器学习当成人工智能了,但是深度学习只能学习,不能思考,所以深度学习不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肯定也不只是学习,二者不可混淆。机器学习大力推动了人工智能的社会认知,但不是科学认可,和人工智能不挂钩。

机器翻译和人脸识别应用了机器学习的技术,在深度学习出现之前,一部分工作只能达到80%的准确度,等深度学习出来之后可以达到95%、98%的准确度,这时生成的结果就可以使用了。剩下的2%和5%,5%不可用就重新改进,还有2%是永远解决不了的,因为那一部分需要一些艺术,艺术是数学不能表达的,人生本就是一门艺术,深度学习还是属于技术层面。

未来,机器人将不只在工厂里工作,还会进入千家万户和人类共同生活,取悦人类。按照这个思路,更多的机器人技术可以移植到未来的移动汽车平台内,所以将来智能网联汽车也许能够解决情感问题。

猜你喜欢

网联路况智能网
基于云控平台雾计算架构的网联汽车路径控制
5G赋能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硬实力趋强
迎战智能网联大爆发
从路况报道看广播“类型化”新闻的要素构成
网联出世,“收编”第三方支付
基于互联网地图语言的实时路况信息服务项目探析
交通与汽车的智能化融合:从ETC到网联汽车
现代汽车联手思科,加速网联汽车项目研发
基于SJA1000的CAN总线智能网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