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与研究
——以江苏科技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
2020-04-05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 镇江 212003)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2012-2018届江苏科技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调查。
2、结果与分析
2.1、就业率
(1)初次就业率。
图1 2012-2018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与其他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比较
由图1可见:2014年之前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于省、校毕业生就业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初次就业率由2012年71.4%提高至近年来的94.4%,保持3.8%的年增长率。2012-2014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低于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校、省、全国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83.9%、88.2%、81.7%、78.4%。自2015年至今,毕业生年平均初次就业率稳步上升,并高于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校毕业生、省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处于较高水平。
2014年之前由于专业起步晚,办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师资力量积淀不够,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偏低。随着学院培养方案不断调整,培养目标与市场的贴合度提高,学院师资力量的加强以及体育市场经济、周边产业不断发展,就业率稳定上升。
(2)年终就业率。
由图2可见,2012-2018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平均年终就业率为97.2%,高于近年来的省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6.3%),但低于校年终就业率(98.61%)。 2015、2017、2018 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100%,高于省、校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变化起伏较大,但总体呈现变化幅度逐渐减小,稳步上升趋势。
2014年前每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约为60人,2014年开设休闲体育专业后减少至30人。年终就业率受毕业生基数的影响较大,表现出比校、省就业率更大的起伏。总体来说,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随着校培养模式的完善、毕业生能力的提高,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上升。
图2 2012-2018年江苏科技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年终就业比较
2.2、职业相关度
由图3可见:从事商业体育服务性质企业人员、体育教师、政府主导社会体育组织或体育相关公务员比例为40.3%、5.8%、2%。由图4可见,相关度自2012年至2016年逐年上升,2016年职业相关度达到53%,2017年略有下降。毕业生的平均职业相关度为44%,低于全国、校毕业生平均职业相关度51.5%、73.6%。
受经济发展影响,体育市场不完善,毕业生就业体系有待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具备发展为正式职业的基础,当前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不完善、福利待遇条件偏低、人们对教师职业以外其他体育相关类职业的认同度不高等,均导致毕业生对专业就业热情不高(图3、图4数据来自于江苏科技大学体育学院2012-2018年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
图3 2012-2018年江苏科技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总体就业去向
图4 2012-2018年江苏科技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就业相关度
2.3、就业水平指标
(1)收入水平。
由表1可知:2012年52%毕业生的主要薪资区间是4500-5500元;自2013-2016年,毕业生薪资区间主要分布于5500+,所属比例由61%增长至75%。2016年81%的毕业生薪资达到5500+,远高于校、省、全国毕业生月收入水平的4437元、4521元、4317元,2017年薪资水平较2016年略有下降。2012-2017年毕业生的总体薪资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体育观念进步,体育市场经过市场运作逐渐趋于规范化,体育的经济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开发,毕业生的收入水平提高。
(2)社会保障。
表1 2012-2017年江苏科技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指导统计
由表1可知:2012年毕业生拥有一种社会保险及以上的比例为63%,2017年增长至91%。享有全部五险一金的毕业生比例由2012年的24%增长至2017年的58%。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但仍低于校本科毕业生的80.1%。
专业成立初期,镇江地区体育经济基础较差,体育市场不完善,体育产业体制不规范,毕业生缺乏职业保障。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毕业生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五险一金享受比例逐年增加,但仍远低于校平均水平。
2.4、主观评价
表2 江苏科技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调查
由表2可知,对当前从事职业满意的毕业生占调查人数的48.6%,15.1%的毕业生对当前的工作状况不满意。总体满意度达84.9%,略低于校平均满意度85.85%、高于全国平均满意度68%。造成不满意的三项主要因素包括:当前的工作待遇不符合预期(22.3%)、对所选职业没有兴趣(18.6%)、晋升空间小(18.2%)。对学校培养模式的评价情况:84.9%的人表示培养模式能够适应一般职位要求。调查表明,毕业生认为培养模式存在主要以下问题:工作实习的安排不足、专业课程不能满足自身能力发展的需要、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不足、缺乏全面的就业指导。
择业时毕业生对自身的能力评估不够、对职业的预期过高、盲目就业等导致毕业生对工作不满意。体育学院建院以来,不断调整培养方案以适应市场,各就业质量指标的提高证明了学校在就业方面的举措,可以解决大部分基本就业问题,有效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3、结论
(1)近年来,随着江苏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以及学校培养模式的逐渐完善,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高于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校、省、全国就业率水平;
(2)江苏科技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相关度低于校、省、全国平均相关度,毕业生以从事体育相关企业为主要去向;
(3)近年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收入水平处于较理想水平。社会保障处于不断完善阶段,较省、校毕业生水平仍具有较大的差距;
(4)总体来说,毕业生对当前所从事的职业满意度偏低,对所从事的职业缺乏热情,不利于充分调动工作活力以及提高工作效率。
4、对策与建议
(1)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推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产教融合进程,政府颁布明确的制度规范和政策保障。营造良好的全民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2)通过社会经营与商业运作化运作,充分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价值。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待遇,提高职业认可度,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引导就业。增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职业认可度;
(3)学校与城市周边经营性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组织或机构产业建立联系,初步建立校-企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毕业生的基本就业;充分利用往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校友资源,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各高校体育学院之间,以及学校与各地区人力市场之间建立就业信息互享平台,及时共享最新的职业资源,获得最新的就业资讯;
(4)学生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根据实际调整职业期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开展职后学习。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责任感,热爱大众体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