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影响因素及康柏西普的治疗效果

2020-04-04何秀娃

国际眼科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康柏西病史降糖药

周 燕,何秀娃

0引言

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是由于胰岛B细胞的功能受限及胰岛素抵抗而导致,以机体内部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高发的一种疾病[1-2]。对患者的危害性较大,并且该病容易产生多种类型的合并症,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是由于糖尿病病程进展引起的患者眼底微血管的病变,导致患者出现视力障碍,甚至致盲等[3-4]。近些年随着糖尿病发病人群基数的不断扩大,DR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防治期间应密切观察DR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对DR发病的诱发因素的分析探讨,在今后的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予以避免,并以此降低患者DR的发生率,对于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DR有着重要作用[5-6]。为此,在本研究中以我院近期门诊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眼底检查,统计DR患者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的分析,观察评估采用康柏西普对DR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主要研究内容做如下报告。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取2018-01/2019-07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57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诊断确诊为2型糖尿病,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7];(2)均接受统一的降糖治疗方案;(3)对本研究治疗方式、治疗药物能够耐受且无严重过敏反应;(4)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悉并签署书面协议,研究方案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伦理学要求。排除标准:(1)基础资料、临床资料缺失或不完善的患者;(2)并发恶性肿瘤疾病患者;(3)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异常,不能配合治疗过程进行的患者;(4)中途自愿退出本研究的患者;(5)随访期间失访的患者。157例患者中,男81例、女76例;年龄45~81(平均62.18±12.37)岁;糖尿病病程2~16(平均8.92±4.71)a;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为22~28(平均24.85±2.65)kg/m2;吸烟史:有22例、无135例;饮酒史:有41例、无116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38例、高中及中专69例、大专及以上50例;冠心病史:有31例、无126例;血脂病史:有45例、无112例;眼科疾病史:有55例、无102例;降糖药服用情况:规律102例、不规律55例;高血压病史:有57例、无100例。确诊为2型糖尿患者入院后进行眼科检查,经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DR,符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制定的《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8](2014年)中DR诊断标准,统计纳入的所有患者数中DR患者的发病率。将所有患者按是否发生DR分为DR组和非DR组。

1.2方法非DR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降糖治疗、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康复训练等基础治疗。DR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眼部表面麻醉后进行常规消毒,采用开睑器撑开眼睑,在距离角膜缘4mm处进针,确定针尖到达玻璃体腔内后开始推注药物,注射完毕后退针,然后用棉签局部压迫止血,平卧1~2h后可正常活动。患者每月注射1次,连续治疗2mo后观察评估治疗效果。观察指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OCT) 检测患者的的黄斑中心凹旁视网膜厚度(parafoveal macular thickness,PMT);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肘静脉血,以2500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分离血清并保存于-20℃的冰箱中以备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以上检测指标分别于治疗前1d、治疗2mo后各测一次进行数据比较。

2结果

2.1 DR发生率统计纳入本研究的157例糖尿病患者经诊断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中有DR患者44例63眼,DR患病率为28.0%。

2.2 DR发生的单因素分析经单因素分析显示,DR组患者与非DR组患者在性别、BMI、吸烟史、饮酒史、教育程度、冠心病史、血脂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糖尿病病程、年龄、眼科疾病史、降糖药服用情况、高血压病史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多元回归分析设计方案及变量赋值以单因素分析结果(P<0.05)作为多因素分析的资料样本,以糖尿病患者并发DR为因变量,以表1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为自变量,赋值1=DR发生,赋值0=DR未发生,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见表2。

2.4 DR发生的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筛选的自变量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里面,分析显示,高龄(≥60岁)、长糖尿病病程(≥10a)、有眼科疾病史、有高血压病史、降糖药服用不规律均为糖尿病患者诱发DR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2.5 DR患者康柏西普治疗前后比较DR组患者经康柏西普治疗2mo后,患者的PMT、血清中VEGF、IGF-1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BCVA与治疗前比较视力好转,且DR患者治疗前后的以上指标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3讨论

表1 DR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因素DR组(44例)非DR组(113例)t/χ2P性别(例,%)男21(47.7)60(53.1)女23(52.3)53(46.9)0.40.5年龄(x±s,岁)65.8±10.057.2±10.34.7<0.01糖尿病病程(x±s,a)13.9±4.28.5±3.09.1<0.01BMI(x±s,kg/m2)25.1±2.024.6±2.01.50.1吸烟史(例,%)有7(15.9)15(13.3)无37(84.1)98(86.7)0.20.7饮酒史(例,%)有12(27.3)29(25.7)无32(72.7)84(74.3)0.00.8教育程度(例,%)初中及以下10(22.7)28(24.8)高中、中专19(43.2)50(48.7)大专及以上15(34.1)35(31.0)0.20.9冠心病史(例,%)有9(20.5)22(19.5)无35(79.6)91(80.5)0.00.9血脂病史(例,%)有11(25.0)34(30.1)无33(75.0)79(69.9)0.40.5眼科疾病史(例,%)有25(56.8)30(26.6)无19(43.2)83(73.5)12.7<0.01降糖药服用情况(例,%)规律18(40.9)84(74.3)不规律26(59.1)29(25.7)15.5<0.01高血压病史(例,%)有27(61.4)30(26.6)无17(38.6)83(73.5)16.6<0.01

表2 多元回归分析设计方案及变量赋值

因素变量赋值情况DR发病Y发生=1,未发生=0年龄X1≥60岁=1,<60岁=0糖尿病病程X2≥10a=1,<10a=0眼科疾病史X3有=1,无=0高血压病史X4有=1,无=0降糖药服用情况X5不规律=1,规律=0

表3 DR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βSEWald χ2OR(95%CI)P年龄0.30.82.91.8(1.4~2.0)<0.01糖尿病病程0.40.83.01.2(1.1~1.6)<0.01眼科疾病史0.40.73.01.5(1.1~1.8)<0.01高血压病史0.40.53.51.6(1.3~1.9)<0.01降糖药服用情况0.40.53.01.3(1.1~1.6)<0.01

表4 DR患者康柏西普治疗前后比较

组别例数/眼数PMT(μm)VEGF(μg/mL)IGF-1(ng/mL)BCVA(LogMAR)治疗前44(63)581.3±70.5233.2±37.8193.5±28.80.73±0.24治疗后44(63)372.2±54.4105.8±23.7115.4±30.80.54±0.17 t15.618.912.34.1P<0.01<0.01<0.01<0.01

在本研究中的结果显示,纳入观察的糖尿病患者157例中,经诊断确诊为发生DR患者共44例63眼,发生率高达28.0%,高于既往临床报道中15%~25%的发病率范围[11]。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本地区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不够、糖尿病发病后血糖得不到有效地控制等导致病情的进展加重了各种并发症的诱发。将DR组患者与非DR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和临床疾病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得出,两组患者的性别、BMI、吸烟史、饮酒史、教育程度、冠心病史、血脂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糖尿病病程、年龄、眼科疾病史、降糖药服用情况、高血压病史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60岁)、长糖尿病病程(≥10a)、有眼科疾病史、有高血压病史、降糖药服用不规律均为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主要因素。高龄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龄的增长,机体各项器官功能随之下降,免疫力、抵抗力也大为减弱,在糖代谢紊乱的刺激下,更容易加重对全身其他器官包括视网膜的损伤,因而高龄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DR[12-13]。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病情随之加重,进而也造成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可能性的增加[14]。对于有其他眼科疾病史的患者,由于受到白内障、青光眼、视力减弱、眼睑病、视网膜疾病的影响,在外部糖代谢功能紊乱的前提下发生出现DR的机率增加[15]。高血压病史患者的DR发病率显著升高,可能是因为患者血压水平的升高,加重了对视网膜微血管的负荷,破坏了患者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而使得发生DR[16]。而未规律服用降糖药物的患者,由于血糖水平得不到有效地控制,使得患者出现各种伴随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加。通过上述的因素分析,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DR的发病影响因素,主要有患者的年龄(≥60岁)、长病程(≥10a)、眼科疾病史、高血压病史、降糖药服用不规律。

在本研究中,对DR患者给予康柏西普治疗,患者的PMT、血清中VEGF、IGF-1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BCVA优于治疗前,疗效显著。这是因为康柏西普为抗VEGF融合蛋白类物质,能够特异性的结合患者体内的VEGF,并可对VEGF与其受体间的信号传递发挥竞争性抑制的作用。因VEGF是促血管生成因子,而康柏西普可以阻断VEGF的合成,降低血清中的VEGF水平,因此可抑制眼底处新生血管的形成,减少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患者的眼底微血管出血、视网膜的增生增厚,患者的眼底血肿、出血等症状迅速改善,从而视力能够得到迅速恢复[17-18]。

综上所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越长、高龄患者、有眼科疾病史、高血压病史、降糖药服用不规律,这些影响因素均能诱发DR。因此,以上影响因素可应用于指导糖尿病患者规范合理地规避DR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DR的患者,及时给予康柏西普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本研究存在纳入的病例数较少,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1杨宇, 田敏, 吕红彬.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进展. 眼科新进展 2015;35(5):497-500

猜你喜欢

康柏西病史降糖药
康柏西普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康柏西普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