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中的兴趣:真实兴趣与虚假兴趣

2020-04-03刘思途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杜威兴趣

刘思途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的动力源,也是我们教育目的本质要求。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持久力,也是每位教师教学过程中所应追求的目标之一。杜威认为兴趣这个名词包含三种意义,意识活动发展的全部状态;二是预见和希望得到的客观结果;三是个人的情感倾向。结合实际教育生活,幼儿的学习的真实兴趣和虚假兴趣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通过探讨杜威兴趣教育思想中关于“教育性兴趣的类型”的主张,汲取营养,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兴趣,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兴趣情境,发现和激发幼儿对学习和生活真实兴趣与虚假兴趣,为促进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塑造完整的人提供正确的指导。

【关键词】杜威  兴趣  真实兴趣  虚假兴趣

杜威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兴趣教育思想的论述有很多,如《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等。杜威提出了真正兴趣原理,认为“真正的兴趣应该是自我通过行动与某对象或观念维系自我主动的活动。”结合杜威的兴趣教育思想与本人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观察,笔者认为,“真实兴趣”与“虚假兴趣”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的相互统一性、相互转化性,要求我们把真实兴趣和虚假兴趣放在统一的共同体里。

一、杜威兴趣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兴趣的内涵及意义

杜威的兴趣教育思想有着既有的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基础。从英文词源上来说,兴趣这个词本身含有居间的事物的意思,是把两个远离的东西互相连结起来。教育上的“居间”是指时间上的距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现有的能力是生长过程的开始阶段,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所希冀学生达到的能力是生长过程的目的和终点。杜威的兴趣教育观强调的是学生自发的需要,是一种关心的态度。兴趣对学生的生长发展起重要作用,是学生顺利进行一项活动的持久推动力,并且是学生自发的而不是被外部灌输和强迫的。

2.真实兴趣与虚假兴趣的涵义

实际上,无论是真实兴趣还是虚假兴趣,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在《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中,杜威论述到“当儿童感到他的功课是一项任务时,他去做功课只是出于强迫。一旦外部的压力中止时,他那从束缚中摆脱出来的注意力立即就飞向使他感兴趣的事,表面上似乎专心致志与没有兴趣的功课,而他的能力的真正重心实在忙别的事情。”在笔者看来,这段论述中,“当儿童感到他的功课是一项任务时,他去做功课只是出于强迫,表面上似乎专心致志与没有兴趣的功课”即虚假兴趣;“一旦外部的压力中止时,他那从束缚中摆脱出来的注意力立即就飞向使他感兴趣的事,而他的能力的真正重心实在忙别的事情”即真实兴趣。如果要给他们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真实兴趣就是儿童或成人自愿的、主动的、自发的心甘情愿去从事感兴趣的一种活动的心理状态;而虚假兴趣就是儿童或成人迫于一定的外界压力(这种压力可能包括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而非心甘情愿的不得不去去从事他不感兴趣的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孩子的真实兴趣和虛假兴趣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子数不胜数。

在区域活动中,笔者曾经做过一个每次三十分钟,为期三天的区域跟踪调研,观察对象小方连续三天选择了建构区,并在建构区与他的队员们用低结构的材料拼装98K枪,小孙在旁边说:“那我当你的兵吧。”没到三分钟,他就做好了一支枪,“快上。”他开始号召他们的队友,攻打旁边建构区的坏人们,大约攻打了一分钟,他就回到自己的区域升级自己的枪、加固自己的枪、他自己拼不上,和他旁边的小朋友说:“咱们一起把着,一起拼吧。”拼完了之后他们又开始攻打敌人,他在地上转了一个圈,大喊着:“变身奥特之王。”可是他的枪又散架子了,掉在了地上,他又开始回到座位上修理,旁边的男孩子开始倒计时:“3,2,1!噗呲噗呲~发射!”可是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他还是在制作他的枪,不大一会儿,枪制作好了,又投入到战斗……可见这几个男孩子对枪和作战射击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是真实兴趣。

在生活中,孩子们从消毒柜里面拿出来的水杯是热热的,就问到:“老师,这里面的水杯为什么是这么烫的呢?是什么烤的吗?”老师没有立刻回答孩子们的问题,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动脑去思考问题,想出答案,然后再组织孩子们的集中教育活动,解决孩子们提出的一个一个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兴趣点,这也是孩子们的真实兴趣。

在回家完后作业的过程中,家长为了使孩子尽快完成作业或任务,会给孩子一些激励与鼓励,例如,完成作业或任务后会给孩子买一些他喜欢的玩具或者看一集动画片,这个时候孩子会不情愿的一点一点完成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为了奖励而做出的努力就是虚假兴趣的表现。

3.真实兴趣与虚假兴趣相统一关系

实际上,在教育中,真实兴趣和虚假兴趣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够把二者看作是孤立的东西,他们是相互统一的关系,在教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班级的孩子中,有一个女孩特别喜欢舞蹈,其实在最开始学习舞蹈的时候,她所表现出来的并不是真实兴趣,内心里也有一厌倦与反抗,但是她还是每次按时去上舞蹈课,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小有成绩,并且在班级中可以在舞台上大方自信的领舞,满足了自信心,这个孩子在科学合理有效的训练中找到了兴趣所在,有了兴趣,这时虚假兴趣开始转化为真实兴趣,真实兴趣和虚假兴趣一起促使孩子喜欢上了舞蹈,并且使她越来越有自信。很多孩子出现的厌学现象,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找不到趣味,仅仅是外部的强迫灌输式学习,他们所要学习的教材内容,并不能真正地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没有了兴趣,学习者和他的对象不能融为一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缺乏坚持性和意志力,容易被外部的诱惑所干扰,注意力离开当前所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者被活动中遇到的苦难所打败,最终放弃活动的计划进行。

4.兴趣是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并不是真的没有目的,而是强调教育除了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教育本身就是自己的目的。他反对的是外部的、果板的、一成不变的教育目的,认为这种教育日的是完全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的。由于我们的社会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我们的教育目的要以儿童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真正地以儿童为中心,以儿意主动的兴趣为起点,而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家长的需要代替儿童的实际需要。自然生长的教育目的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站在儿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实施教学,真正地尊重儿童兴趣的发展。这才应当是我们民主社会里的民主教育,而不是表面上倡导的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却仍旧深陷应试教育的泥沼之中。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是学生主动的内发的兴趣,而是外部强制灌输的。民主社会的教育目的所应追求的应该是在儿童可以预见的目标范围之内,并能吸引儿童持久地从事这一活动。因为有着极大兴趣,所以能在这一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经得住外部诱惑,使自己的注意力一直保持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兴趣教育思想的启示

1.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兴趣

人们往往按照成人的逻辑和规律来编排世界,把成人的思想和观点强加给儿童,这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不相适应的。杜威的兴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要真正地以儿童的角度为出发点,关心儿童的世界,尊重他们的真实兴趣,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性的想法。儿童的世界和成人眼中的儿童世界是有巨大差异的。在儿童的每个阶段,被儿童占据的思想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儿童提出的问题,我们要肯定儿童自己的世界。面对儿童的提问,要认真热情对待,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探索,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而不是泯灭虚假兴趣,遇制放任。这是每一位教育者的职责所在,也是每一位教育者教育良心的体现。

2.变革传统师生关系,重视良性互动

受我国文化氛围的影响,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一直桎梏着师生关系民主的发展。在传统的教育观里,一直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学生的服从,忽视学生的权利和发展。在杜威的兴趣教育观里主张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行动和思考的空间,改变单向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能充当一味灌输的独白式教育,而是实施民主式教育,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互动,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

3.变革课堂教学方式、营造兴趣教学情境

我们以往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果板的、单一的,大多以讲授灌输型为主。这种“感化院”“施粥场”以及各种恐吓类型的外加途径是很难激发学生兴趣的,相反其需要那种潜移默化、无声无息的教育情境去引导和激发。杜威認为,教育唯一该做的事情就是创造这种教育情境。作为教师,我们要变革课堂教学方式,用生动的课堂去吸引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或体验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探索知识的兴趣。此外,作为教育者也要营造兴趣教育情境,只有在教育情境中,学生才能释放自己的个性。这要求每个教育者在开发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进行深刻思考,把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当作教学活动开发设计的起点。

4.合理选择利用教材,激发儿童的兴趣

杜威在《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中关于教材,论述到“实际上,‘使事物变得有趣这条原则的意思是参照儿童现在的经验、能力和需要选择教材;(如果他对这种吻合不觉察、不理解的话),新教材的提出要使儿童能够联系到已经对他有意义的事情去理解新教材的意义、关系和价值。正是这种使之认识到新教材的意义构成了被朋友和敌人双方都误解了的真正的‘使事物变得有趣。”

成人的材料是学生材料的可能性,而不是学生材料的现状。我们在选取教材的时候,要立足于社会,立足于学生,以促进学生智力、创造力的发展和改进入类的生活为最终目的。杜威指出,“教师的任务,在于了解学生和教材的相互影响。作为教师,不仅要理解教材内容,更要福学生特有的需要和能力,明白什么样的教材适合学生,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目前水平下经过学习可以理解的。教材的选择利用,不是片面的、成人的观点材料的集合体,而应该是以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和社会密切联系的内容材料等。只有这样,才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儿童兴趣。

杜威的教育思想引发教育界“哥白尼式”的变革,突破了传统的教育观点,其中杜威的兴趣教育思想更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教育借鉴意义,在学生学习索然无趣的填鸭式教学里,为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提供了前进和努力的方向,把“真实兴趣”和“虚假兴趣”完美融合,去探索生命的趣味。

参考文献:

[1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杨敏,曾金山.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再探析[J ].职业教育研究,2006,(01):36.

[3 ]付绯凤.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相对与绝对及启示[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13,(01).

[4 ]吴继维.杜威兴趣教育思想初探[D ].华中师范大学报,2012.

猜你喜欢

杜威兴趣
我说的不一定是真相
我说的不一定是真相
让我们摇起橹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从“独白”走向“对话”:杜威研究的历史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