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中山区乡村景观个性特质评价研究

2020-04-03吕桂菊

中国园林 2020年2期
关键词:特质分值山区

吕桂菊

刘大亮

乡村是农耕生活遥远的源头与根据地,她承载着悠久的农业文明,也是最能体现民众精神实质与气质的民间文化的地方。乡村特质不仅是与当今建筑文化、城市空间、构筑形态等趋同现象相抗衡的绝对力量,而且是乡村生态、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强大内核。

习近平高度重视地域文化的体现和传承,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李克强强调“推进城镇化,绝对不能搞成一样化发展,要传承自身的文脉,重塑自身的特色。没有自己的文脉,形不成自己的特色,自身优势就发挥不出来,就会千城一面”。南怀瑾先生说:“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认为乡村有宗族伦理的秩序,有手艺风俗的繁盛,有小桥流水的诗意,有可以亲近的乡野美景,有传统质朴的乡土文化,有源于自然的健康馈赠,有归园田居的生活方式,乡村是中国人的田园梦。

中国以乡村景观评价为切入点借助数学统计分析工具和地理信息系统对乡村进行了不同方面的研究。清华大学陈英瑾学者通过乡村景观特征评估将乡村景观分为传统乡村、普通乡村和边缘乡村,提出“乡村景观特征评估-乡村景观政策分类-乡村景观要素分类-乡村景观规划内容”的结构框架[1]。中国农业大学肖禾学者在市级与村级2个尺度从多功能评价和生态景观评价方面探求乡村营建途径[2]。东北师范大学房艳刚教授采用理想类型叙事和数学统计方法,总结出7种具有不同的判征指标、空间区位指向、主体景观和主要功能的乡村景观情景类型[3]。景观分类既是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又是开展景观评价、规划与设计的前提条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吴玉洁等学者从生态、生产、生活3个层面将乡村景观分为乡村生态景观、乡村生产景观、乡村生活景观三大类15个小类[4]。中国农业大学李振鹏、刘黎明、谢花林学者提出景观区、景观类、景观亚类和景观单元四级分类体系的乡村尺度景观功能形态分类方法[5]。梁发超、刘黎明指出基于功能结构形态分类思想以及综合考虑自然地理因子、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等多种因素的定性和定量综合分类方法是未来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6]。这些内容为本文的研究开阔了思路并提供了方法的借鉴。

图1 调研地点分布图

图2 研究乡村的分布图

特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在1961年的《人格模式和发展》中提出,特质是表现于许多环境的、相对持久的、一致而稳定的思想、情感和动作的特点。他认为,因个人遇到的环境经验不同,不会有2个具有完全性同的特质。

从个体与群体的角度把特质分为共性和个性。共性特质是在某一地域环境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共同特质虽然是所有成员都具有的特质,但其在个人身上的强度和情况不同,这种不同强度和情况的特质就是个性特质。

乡村景观是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光照、气候、水文、土壤、历史、风俗、文化、生活、生产等因素相互交融下逐渐形成的,由于每个乡村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所以不会有2个完全相同的乡村景观。正如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乡村景观是乡村的性格表征,具有特质内涵。

乡村景观特质分为共性特质和个性特质,共性特质是特定地理范围内的乡村共有的景观特质。个性特质是以共性特质为先决条件,在共性特质前提下,因某方面景观强弱不同,每个独立乡村具有的景观特质。

本文以乡村景观功能分类为基础构建乡村景观个性特质评价体系,对乡村景观个性特质进行研究,找寻乡村之间的景观区别,界定乡村景观个性,找寻个性特质评价的规律,从而以乡村景观个性特质为核心引领乡村发展。

1 研究区域的概况

鲁中山区分布着大量的山区乡村,相似的区域经济、地理、气候、资源和社会文化使得这些山区乡村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本研究在对淄博(上端士村、下端士村、十亩地村、西岛坪村、石安峪村等)、济南(拔槊泉村、大南营村、小南营村、阁老村、藕池村等)、泰安(寺河村、东城村、边庄村等)、莱芜(上亓家峪村、后王家峪村、赵家峪村、井峪村等)山区乡村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图1),综合比较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济南西营镇老峪村、花家峪、花园领、花锦销、后岭子5个自然村落(面积共计333hm2)为调查研究对象(图2)。研究对象的空间结构和景观特征具有鲜明的鲁中山区乡村景观地域特色,同时,乡村现状是在纯农业经济的环境下自然形成,通过调研可以真实全面地了解山区乡村的经济、文化、生活、环境、设施,以及村民特征和使用需求,为研究鲁中山区乡村景观特质提供基础资料,将对具有相似背景的整个山区乡村景观的评价体系和乡村特质的传承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调查方法的确定受到清华大学建筑教授陈志华的影响,他提倡对村落进行个案研究,提倡采用带有强烈实证性的田野调查法取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首先运用AHP法[7]和德尔菲法[8],选择风景园林、景观规划、城市规划、建筑学、艺术学等领域的20位专家,通过邮寄问卷调查和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的确定进行了先后3次的专家校正和调整,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所有的调查指标(要素指标和功能指标)进行权重确定,科学定量每一个指标。接着根据鲁中山区乡村景观的特点,对功能性指标制定合理科学的评分标准,并根据评分标准,40位专业人士现场进行功能指标的赋值。最后运用特质评价法计算得到要素指标分值和乡村景观评价的总指标值,绘制要素指标图,进行直观比较和分析。

2.2 研究方法

2.2.1 乡村景观个性特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的方法,将与最终决策相关联的因素分成目标、准则和方案等层次,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单且灵活的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权重系数的决定。

指标构建需要充分考虑功能性、全面性、模糊性、易操作性和层次性,并参考调查体系的组成,采用理论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的选取。

“山区乡村景观个性特质”评价采用的是多层次结构体系,包含总目标层、要素指标层和功能指标层。总目标层是乡村景观的个性特质评价层。要素指标层的确定以乡村景观分类为基础,乡村景观分为经济生产景观、居住生活景观、自然生境景观、非物质文化景观和格局形态景观,基于刘黎明、谢花林、金其铭[9]、申明锐[10]等学者对乡村景观类型的研究结论,乡村居住生活和自然生境是乡村的核心要素,非物质文化和格局形态是次要要素,经济生产介于核心要素和次要要素之间,因此,对5类乡村景观进行分解转化为要素指标层时,主要是针对乡村核心要素的居住生活和自然生境景观进行细化。功能指标层的选择以要素指标的主要功能为选择依据,并且便于人们可以直观做出判断的选项,以建立景观特质与功能的联系,不宜给出量化指标,

本研究中,根据评价目标选择了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学、建筑学、艺术学等领域的20位专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要素指标和功能指标的确定。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尽可能地将对乡村景观规划产生影响的指标因子挑选出来,并对所有因子指标进行分析,选择使用频率高、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初步建立乡村景观个性特质评价指标体系;

然后,在初步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邮寄问卷调查和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专家意见,收集专家反馈的意见后进行整理、归纳、统计。

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随后将调整后的指标体系制成表格,再次征求意见,再集中,再反馈,直至得到一致的意见。

最终,建立由总目标层、要素指标层和功能指标层共同组成的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图3),定量打分和定性描述相结合。

目标层(A):乡村景观个性特质评价模型。

要素层(B):这是乡村景观的具体内容,包括9个指标:村落格局、民居及庭院、农业景观、街巷空间、文化集会空间、植物景观、山体景观、水体景观、文化特色。

功能层(C):以体现乡村功能和要素层的主要特点为原则选择指标,共有16个指标。

2.2.2 乡村景观个性特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图3 鲁中山区乡村景观评价体系框架图

指标权重就是要确立每个因子对最终评分的影响度,即确定各个因子的权重系数[11]。权重系数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和打分法相结合,设计指标权重专家咨询表,请专家对指标赋值,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对不满足一致性检验的指标反馈给专家再次进行调整,直至满足一致性检验得到各项指标的权重值(表1)。

确立递阶层次结构: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确定评价目标层A、评价要素层B和评价功能层C3个指标层级。

构建判别矩阵:构造评价要素层B在评价目标A中相对重要程度和评价功能层C对评价要素层B的相对重要程度用数量表达的判断矩阵,通过专家咨询、游客问卷及现场调研等方法对各层次指标进行指标因子相对重要性的两两相互比较,并构建判断矩阵(表2)。

各评价因子权重系数的确定:计算单一层次下的因素相对权重,确定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因素重要性的权重值[12],计算公式如下:

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标CI,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13]。其中,CI为一致性指标,n为矩阵阶数。

CI越大,说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差;CI越小,说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大;当CI=0时,说明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

2.2.3 乡村景观个性特质评价计算

采用德尔菲法制定功能指标评分标准,参考杨知洁“上海乡村聚落景观的调查分析与评价研究”中的评价公式[14],综合考虑谢花林、刘黎明、肖禾、邵钰涵[15]等研究者关于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构建鲁中山区乡村景观特质评价体系,形成鲁中山区乡村景观特质评价公式:

表1 鲁中山区乡村景观个性特质评价指标权重一览表

式中:P为评价总得分;Ci为功能指标的得分;Mi为功能指标的权重;Rj为要素指标的权重;i为功能指标的个数;j为要素指标的个数。在本指标体系中,i取16个,j取9个, 本评价总分为5分。结合专家意见和鲁中山区乡村实际情况,建议合计得分在3分以上为令人满意的乡村景观,2.5~3分为比较满意的乡村景观。

以鲁中山区乡村景观功能指标层的评价及评分标准为依据,汇总40位专业人士打分并取平均值,结合专家意见,最终确定鲁中山区乡村聚落景观功能指标分值一览表(表3)。

套用鲁中山区乡村景观个性特质评价公式得到老峪村、花甲峪、花园岭、后岭子村和花金筲5处鲁中山区乡村景观的9个要素指标分值和个性特质评价的综合得分(表4)。

以老峪村民居景观为例说明要素指标的计算方法。民居景观的分数=(悠久性分数×悠久性权重+美观性分数×美观性权重+特色性分数分数×特色性权重)×民居景观的权重。所以,民居景观的分数=(4×0.295 8+3×0.393 4+4×0.310 8)×0.213 6=0.734 3。

乡村景观个性特质评价综合得分是乡村9个要素指标分值的加和,即乡村景观个性特质评价综合得分=格局与便捷性分值+农业景观分值+民居建筑分值+街巷景观分值+文化集会空间分值+山体景观分值+水体景观分值+植物景观分值+非物质文化分值。所以,老峪村景观个性特质评价综合得分是:0.298 9+0.246 9+0.734 2+0.432 4+0.248 1+0.403 6+0.100 7+0.224 0+0.164 6=2.853 4。

3 研究结果

3.1 个体分析

将乡村景观9个要素指标的评价分值做成综合图表(图4),对乡村9个要素指标进行直观比较。

针对乡村景观的5个方面进行最优、次优、较好、最差的排名比较(表5)。可见,区别特征最突出的是老峪村的安全与便捷性、后岭子村的农业景观、花金筲的自然生境,花甲峪和花园岭没有特别突出的特征,各个要素指标评价结果较好,其中花园岭更侧重于居住生活和自然生境,花甲峪更侧重于农业景观和安全便捷性。

图4 鲁中山区乡村景观因子指标评价分值图

3.1.1 老峪村特质分析

老峪村各项景观评价良好。其中安全与便捷性在5个乡村评价中得分最高,老峪村与外界省道的距离,既满足了乡村安全性又能与外界保持便捷的交通。乡村内主要道路和主要空间的地势平坦,同时,老峪村与其他4个乡村的距离都在1 500m左右,交通比较方便。相比较其他4个乡村,老峪村的居住生活和文化集会空间丰富且特色鲜明。所以,老峪村的交通便捷性和文化集会空间及居住生活景观的评价最为突出,这是作为中心村最重要的特征,老峪村适合于功能综合的乡村规划,满足教育读书、卫生医疗、儿童游乐、山体游览等多种功能。

表2 判断矩阵得分标准

表3 鲁中山区乡村聚落景观功能指标分值一览表

表4 乡村景观要素指标分值和个性特质评价的总分一览表

3.1.2 后岭子村特质分析

后岭子村景观特质评价综合得分最低,但是农业景观的特质突出,虽然种植的作物种类与其他乡村相差无几,但是后岭子村拥有面积较大且集中的梯田景观,这在山区乡村非常难得,而其他乡村的农业用地分散不集中。所以后岭子村景观营建以发展现代有机农业为契机,优化乡村自然生境和居住生活景观,提高乡村的景观气质。

3.1.3 花金筲村特质分析

花金筲村特质鲜明,具有最优的自然生境:山体环绕、视野开阔、植被丰富、冬日暖阳、夏日凉风、蓝天白云,是养生养老的适宜之地,在景观营建中迁出合并部分家庭,对民居进行改造提升,将这一区域的石居出租给城市居民,以养生养老为主,吸引期望生态养老的群体趋之若鹜。

3.1.4 花园岭村特质分析

花园岭村9项要素指标评价虽然不是特别突出,但是评价值都较好,尤其是居住生活和自然生境位于次优的水平,也就是仅次于居住生活最优的老峪村和自然生境最优的花金筲。综合其他乡村定位,花园岭的景观定位是古村文化体验,需要梳理街道空间,修缮和突出建筑特色,营造空间场所感,同时增加绿化的总量和形式,共同营造历史感浓厚、风景优美的乡村。

3.1.5 花甲峪村特质分析

花甲峪村格局外凸,视野开阔,地形起伏变化大,有着丰富的三远视景:仰视高远、俯视深远、中视平远,使人与山与村之间有不同尺度、不同距离、不同角度的感知。自然生境良好,自然是孕育艺术最好的场地和源泉,万物的生长随时间、随天气、随位置而千变万化又和谐美好,人在如此的自然环境中更易于爆发许多的灵感创意,净化心灵,愉悦身心。花甲峪梯田景观面积较大、位置突出,评价较高。相比较其他乡村,最适合于发展艺术乡村,提供与艺术相关的功能:艺术展览、艺术写生、艺术创作、艺术家设计室、艺术游学等。

图5 5处自然乡村的景观主体特质

表5 鲁中山区乡村景观含义特征的比较

3.2 特质评价的规律

鲁中山区乡村景观特质评价的指标数值各不相同,但在数值的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图5)。

具有良好的基础景观。调研范围内的乡村同时具备良好的安全与便捷性、民居景观、街巷景观、文化集会空间、山体景观、水体景观、植物景观、农业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鲁中山区乡村的景观基础。

具有鲜明的优势景观。乡村民居景观、街巷景观和山体景观的特质评价指标分值较高,是调研范围内所有乡村的优势景观。使用人群感知分析的结果表明这3个方面正是新住民认为乡村最具吸引力的元素。

具备突出的主体特质。乡村群范围内的乡村景观要素指标呈现出每个乡村在居住生活、自然生境、格局形态、非物质文化、经济生产的景观强弱不同,但是每个乡村都具有最典型、最突出的景观特质,即乡村景观的主体特质。

4 研究展望

21世纪以来,乡村的产业结构、村庄类型、土地利用、物质空间以及人们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乡村既不能模仿城市的轨迹丧失自身特质,又不能故步自封回避发展。乡村的发展必须以特质为创造内核实现乡村生态文化经济的协调发展,乡村景观特质是激发乡村活力、生命力、吸引力和持久力的根本内因,以乡村景观特质为根基,重视整合资源,重塑环境,实现乡村的活化与发展。

研究构建了鲁中山区乡村景观个性特征评价的方法,并对鲁中山区西营镇相邻的5处自然乡村——老峪村、花甲峪、花园岭、后岭子和花锦筲进行实证研究,从总体上把握乡村景观价值的丰富内涵,通过各指标之间的直观比较,分析发现各个乡村景观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劣势和不足。鲁中山区乡村景观个性特征评价方法可应用于相似地域乡村景观个性特质的分析,从而为乡村景观的研究和规划设计找到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注: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拍摄或绘制。

猜你喜欢

特质分值山区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指印特征点编辑差异对档案指印匹配分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山区修梯田》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山区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