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避暑山庄写仿杭州西湖辨析

2020-04-03

中国园林 2020年2期
关键词:御制避暑山庄乾隆帝

贾 珺

清代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在长城以北的热河兴建避暑山庄,以此作为皇帝北巡期间驻跸的离宫御苑。乾隆十六年(1751年)至五十五年(1790年)间又2次加以扩建,打造了一座规模庞大、景观丰富的塞外宫城,亦为北京之外最重要的政治中心和皇室生活中心,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据崇高地位。

避暑山庄大致可以分为宫廷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4个部分,充分利用自然山水环境,因地制宜,建筑朴素,空间疏朗,草木葱郁,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在长达数十年的兴建过程中,避暑山庄汲取了若干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兼有“南秀北雄”之长,环湖的烟雨楼、小金山、文津阁、文园狮子林等景区分别以江南名园胜景为写仿对象,大为御苑增色,正如周维权先生《中国古典园林史》所言:“(避暑山庄)湖泊区具有浓郁的江南情调。[1]”

《中国园林》2019年第5期发表论文《避暑山庄仿西湖探析》,通过对康熙、乾隆二帝南巡及避暑山庄营建史料的梳理,提出避暑山庄整体山水格局有模仿杭州西湖的可能性,同时其堤桥(含芝径云堤、长虹饮练、水心榭)、万壑松风、永佑寺塔、如意洲一片云等景点分别写仿西湖苏堤春晓、万松岭、六和塔、风篁岭一片云,而康熙帝所题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的锤峰落照则很可能有仿西湖十景中的双峰插云的意趣[2]。此文角度颇有新意,文献搜寻细致,全面揭示了山庄营建与清帝南巡之间的关联性,对于进一步研究避暑山庄造园意匠有很大的启发。但如果细加辨析,会发现其关于写仿的结论也许不能完全成立。

所谓“写仿”,最初源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取“摹写+仿建”之意。清代皇家园林将写仿作为造园的重要手段,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各大御苑中至少有几十处模拟江南风景的景区,蔚然大观[3]。但“写仿”一词本身有相应的界限,严格说来,只有景名相同或得到确凿的文献证明,同时在选址、格局、造型或主题方面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者,方可称为“写仿”。如果只是将原型作为广泛的学习对象之一,在创作和建设过程中运用了一些类似的手法,只能称之为“借鉴”。以此标准审视,避暑山庄的总体规划确实有可能参考了包括西湖在内的江南名胜风景区,但关系较为疏远,无法肯定断言属于“写仿”的性质,而《避暑山庄仿西湖探析》一文列举的具体写仿证据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自唐宋以降,杭州西湖名满天下,甚至被视为中国风景的最高典范,后世评赏园林,常常以西湖为参照对象。康熙、乾隆二帝在咏避暑山庄诗文中多次提到西湖,例如康熙帝《双湖夹镜》诗序称:“两湖相连,阻以长堤,犹西湖之里外湖也。①”乾隆帝《水心榭》诗序云:“仿佛笠泽垂虹景色,明湖苏白未得专美。②”显然,类似言论都是从比较的角度出发,表明避暑山庄的风景与西湖有相似之处,或者不亚于西湖,不能直接推导出以西湖为原型进行模仿创作的意思。

清帝吟咏其他御苑的诗文中也存在大量以眼前景致类比西湖的情况,例如乾隆帝《初夏静明园》诗云:“法海东头西海西,湖山佳致似苏堤。③”又如咏玉泉山妙高寺诗云:“玉泉一脉两高峰,比似西湖南北宗。④”题圆明园濂溪乐处诗序云:“秋初净绿纷红,动香不已,想西湖十里,野水苍茫,无此端严清丽也。⑤”咏静宜园玉乳泉诗云:“西湖不千里,当境即三潭。⑥”这些诗句同样都属于宽泛的比喻或比较,不能由此证明静明园湖泊、玉泉山以及濂溪乐处、玉乳泉诸景都是写仿西湖风景的实例。

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侧,南、西、北三面环山,北岸葛岭东侧的宝石山和南岸南屏山支脉夕照山上分别建保俶塔和雷峰塔,湖西则以重重叠嶂为背景。避暑山庄东、西、北三面大部环山,但山峰上大多只是以亭阁略作点景,主要景致几乎全部集中于湖泊区和相邻的宫廷区、平原区,二者的环境地貌和布局模式大相径庭。同时,避暑山庄湖泊的轮廓和层次远比西湖复杂,水上堤径的走向、岛屿的形态也与西湖差异很大,不能因为均有重湖之分就断定二者存在直接模仿的关系(图1)。

就具体景点而言,避暑山庄芝径云堤曲折宛转,长虹饮练平桥卧波,水心榭在桥上构筑3座体量宏伟的亭榭,均为独特的处理手法,与西湖苏堤春晓以相对平直的长堤串联六桥的景致相差颇远。特别是《避暑山庄仿西湖探析》一文曾引用的乾隆帝《水心榭》诗序称其景色“仿佛笠泽垂虹景色”——所谓“笠泽”,一般公认指的是太湖东侧的小湖或吴淞江,肯定不是西湖。锤峰落照一景的观赏对象是山庄之东孤峰耸立的磬锤峰(图2),而双峰插云指的西湖之西彼此相距十余里的南高峰和北高峰(图3),无论视线方向还是山峰形态都没有什么雷同的地方。以上几处,谓之写仿,难免有些牵强。

图2 《钦定热河志》中的锤峰落照插图[4]

图3 《南巡盛典》中的双峰插云插图[5]

《避暑山庄仿西湖探析》一文以较大篇幅论述永佑寺塔为写仿杭州六和塔之作,引乾隆帝《永佑寺舍利塔记》为证据:“乃识所谓金陵之报恩、武林之六和,归而欲肖之,以延鸿算。无何,而一不戒于火,其一将成而圮。……则有《志过》之作,永罢塔而弗为。然同时之建于热河之永佑寺者,不可中止,恐其蹈辙,乃命拆其弗坚及筑不如式者,而概易之以石。越十岁,甲申窣堵乃成,岿然峙于避暑山庄,较京师为尤北,则堪舆风水之论固不足凭。⑦”由此得到结论:“可见永佑寺六和塔的建造有南京报恩寺塔、杭州六和塔2个源头。”必须指出的是,此处作者对乾隆帝诗文的原意似有一定的误解。

事实上,乾隆帝首次南巡归来,下旨以江宁(今江苏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和杭州开化寺六和塔为原型,分别在北海大西天和清漪园万寿山延寿寺各仿建一座宝塔,不料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2处工程都发生重大事故,北海之塔失火被焚,万寿山之塔坍塌,为此乾隆帝专门写了一首《志过》诗检讨自己的行为:“延寿仿六和(自注:万寿山延寿寺后曾拟建六和塔),将成自颓堕。梵寺肖报恩(自注:大西天明时所有梵刹也,其北欲效江宁为报恩塔),复不戒于火。……罢塔永弗为,遂非益增过。⑧”声称以后不再建塔,但此时避暑山庄永佑寺塔已经动工,不宜中止,遂以石料进行加固,并于建成后作《永佑寺舍利塔记》记录整个过程。

清代文献并未将永佑寺塔称作“六和塔”,也没有任何关于写仿的记载。此塔为九层楼阁式砖石塔(不是《避暑山庄仿西湖探析》所称之密檐塔),出檐很短,底层设一圈副阶,位于平原区北端距离水面较远的大片平地上(图4);而从《南巡盛典》插图和相关文献判断,乾隆年间的杭州六和塔为七层砖芯木檐楼阁式塔,出檐较长,底层不设副阶(图5),位于钱塘江畔的月轮山上。二者基址情况完全不同,造型迥异,可以说并无直接关联。

《避暑山庄仿西湖探析》认为两塔有3点相似之处:“从建筑类型上看,二者都是寺庙中的塔且在寺庙中占据主导地位。……从选址看,二者都是远近可借的点景建筑,具有地标的作用。……从外观看,……塔身都较为挺拔修长,造型有相似之处。”所列这3点是很多古塔的共性特点,恐怕不宜作为写仿的证据。

避暑山庄万壑松风一景位于松鹤斋之北的高冈上,庭院北面种植大片松树,虽然康熙帝在诗序中说此处“不数西湖万松岭也”⑨,但实际上其地势相当平坦,绝非万松岭那样起伏高凸的山林形态,相似之处唯有松林而已。二者景名中都有“万”“松”二字,亲缘关系较近,若认真考较,仍未达到写仿的程度,只是疑似而已。

乾隆帝咏避暑山庄如意洲一片云御制诗曰:“试听细籁琅玕戛,何异风篁岭上闻。(《名胜志》:余杭风篁岭上有一片石,青润玲珑,旧称‘一片云’。)⑩”由此可见之其名确实源自西湖风篁岭一片云,可算是这座御苑中唯一明确写仿西湖景点的例证。但正如《避暑山庄仿西湖探析》作者所云“二者得‘云’之名的缘由相去甚远,而且除了均有竹林这一植物景观以外,无论选址、功能、形态均不相同”,只能算是带有附会性质的借名式写仿,与文园狮子林等更为典型的写仿实例不可同日而语。

相比而言,北京的御苑对写仿杭州西湖更为热衷,如圆明园仿照西湖设置了同名的十景,还仿建了西湖周边的小有天园、龙泓亭等景致,静明园圣因综绘仿建西湖圣因寺行宫,而清漪园则对西湖山水进行全面的模拟,兼以万寿山西南长岛和昆明湖边的睇佳榭仿孤山西北的西泠和丁家山蕉石鸣琴。

反观避暑山庄,其整体规划肇始于崇尚节俭的康熙帝,营建思想更强调顺应原有的自然条件,人工干预相对较少,所谓“度高平远近之差,开自然峰岚之势。……皆非人力之所能,借芳甸而为助。无刻桷丹楹之费,喜泉林抱素之怀”。且山庄的山水基础与杭州西湖差异较大,难以想象会出现类似乾隆时期的清漪园那样不惜巨大人工、亦步亦趋的写仿追求,充其量只是有可能受到一些影响,并在游览时以西湖为标准进行品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清帝以园林写仿为风雅的韵事,通常会在诗文中明确说明御苑某景仿自某处,言辞凿凿,而非泛泛比喻。乾隆帝曾经将一幅《西湖图》藏于避暑山庄,在相关题诗中却丝毫未提及山庄有写仿西湖的意图,与御制清漪园诗文中“背山面水池,明湖仿浙西”“六桥一带学西湖,蜿蜿长虹俯接余”等反复强调写仿西湖美景的章句形成鲜明对比,或可从侧面证明所谓“避暑山庄仿西湖”的情况并不一定存在。

图4 避暑山庄永佑寺塔(作者摄)

图5 《南巡盛典》中的六和塔插图[5]

近年来,园林史界对写仿问题持续关注,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新发现。《避暑山庄仿西湖探析》一文在史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其钻研精神和已经取得的成果值得肯定,但所涉及的一些疑问尚未得到圆满解决,值得继续思考。未来如果有学者希望从写仿的角度对避暑山庄造园艺术作新的探究,同样需要从名和实2个层面找到更加令人信服的证据。

注释:

① (清)玄烨.圣祖御制文三集.清代光绪二年刊本,卷50,双湖夹镜(并序)。

② (清)弘历.高宗御制诗二集.清代光绪二年刊本,卷50,水心榭。

③ (清)弘历.高宗御制诗初集.清代光绪二年刊本,卷14,初夏静明园。

④ (清)弘历.高宗御制诗余集.清代光绪二年刊本,卷13,妙高寺。

⑤ (清)弘历.高宗御制诗初集.清代光绪二年刊本,卷22,濂溪乐处。

⑥ (清)弘历.高宗御制诗初集.清代光绪二年刊本,卷30,玉乳泉。

⑦ (清)弘历.高宗御制文二集.清代光绪二年刊本,卷10,永佑寺舍利塔记。

⑧ (清)弘历.高宗御制诗二集.清代光绪二年刊本,卷77,志过。

⑨ (清)玄烨.圣祖御制文三集.清代光绪二年刊本,卷50,万壑松风(并序)。

⑩ (清)弘历.高宗御制诗二集.清代光绪二年刊本,卷65,一片云。

猜你喜欢

御制避暑山庄乾隆帝
《御制耕织图诗》瓷板册页的清宫往事
北京 避暑山庄里的烟波致爽
青玉雕御制诗描金长方形插屏
Chinese astronomy in the time of the Jesuits: Studies following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皇帝偷枣
清代西苑三海楹联研究
乾隆帝在热河文庙的祭祀
清康熙御制牡丹盌拍出3565万元
康乾盛景避暑山庄
浅析清乾隆帝汉装系列行乐图的表现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