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弹力绷带对改善偏瘫患者画圈步态中提髋代偿的效果分析

2020-04-03石广明胡川王欣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绷带代偿步态

石广明,胡川,王欣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提髋代偿在偏瘫后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后遗症。在摆动相期因为足下垂产生廓清障碍,患者会出现提髋、下肢外旋外展的“画圈”步态,在支撑相期又因臀部升高,身体过度倾斜、膝过伸等促使下肢不能正常负重[1]。提髋代偿即将髋部提高,来代替腿的抬起动作。患者由于偏瘫后遗症,抬腿会异常困难,于是身体把责任交给了它的协同肌,所以会出现提髋来代偿抬腿动作的画圈步态,以此来减轻抬腿吃力造成的身体负担。但此举会进一步加重患者整条腿部的痉挛,影响患者腿部的灵活性、平衡性以及稳定性,增加臀腰部的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安全和生存质量。本研究使用弹力绷带辅助普通康复训练疗法,对治疗患者的提髋代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临床中本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东省立第三医院2019年2月-9月在康复科住院患者50例,将患者按入院次序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48±2.8)岁;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47±4.6)岁。

1.1.1 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30-80岁的男性或女性;②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2];③发病大于1个月不超过6个月,有步行能力且有提髋代偿,下肢肌张力小于1+级;④认知功能较好,配合度较高;⑤不合并其他严重性疾病且病情稳定;⑥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前庭功能或小脑功能损伤;③多次发病脑卒中者;④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

1.1.3 剔除与脱落标准 患者符合纳入标准,但未曾接受治疗,或者依从性差,不遵医嘱,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等一些特殊情况,不宜继续实验者。若患者已完成实验的二分之一及以上,应保留资料,统计疗效。

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各25例。两组性别经卡方查验,年龄、疾病的性质经t检验,两组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的性质分布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的治疗 普通康复训练:依据《物理医学与康复临床诊疗指南》制定治疗计划[3],①悬吊下训练。震动绳索增加本体感觉的训练,侧身吊起患侧下肢诱发并加强屈髋屈膝的训练。②放松训练。双手掌根叠加轻推患者臀腰部肌肉,以缓解其紧张,并增加感觉输入。③单双桥康复训练。巩固腿部及核心力量。④平衡及协调能力训练。主要应用bobath球按照平衡训练原则联系其平衡,四肢联动器材逐步增加阻力以改善协调能力。⑤步行训练。主要以减重平台加跑步机器材来训练其步行能力。⑥步态训练。侧面横行,以及高抬腿,原地踏步训练。

1.2.2 实验组的治疗 弹力绷带辅助普通康复训练:①弹力绷带将其捆绑固定:患者取座位,治疗师坐在其侧,将患者屈髋90度,膝伸展180度,踝部放于治疗师大腿部,将患足处于背屈外翻位,在足尖靠下部分由内向外捆绑两圈,然后在小腿中部由外向内从膝下绕出,在从大腿中部绕入内侧,从臀下部穿出,在臀腰部捆绑一圈,交叉原线路缠下,于脚底结束。②在普通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以弹力绷带缠绕,每次缠绕训练时间不超过40 min。

1.2.3 注意事项 康复训练过程中,由于肌肉收缩会导致绷带缠绕过紧或者滑脱,应时刻注意患者变化,预防跌倒、抽搐和肌肉严重痉挛等。

1.3 康复评定

1.3.1 髋部上抬距离比较,捆绑前后对患者的患侧与健侧肱骨大转子高度差测量,算出肱骨上提高度差,即提髋代偿距离。

1.3.2 步行能力采用Holden步行能力评定量表评定,进步≥2个级别是明显;进步1个级别是较明显;没有提高为无效。

1.3.3 应用足印法来分析步态,在一段平整的路面上均匀铺上白色粉末,患者光脚在铺粉末的路面步行,过后能看到一段完整足迹,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步长和步宽,均测量两次,算平均值。采用10 m最快步行速度算出其步速,一侧足跨进2 m已标记好的线直至该足跨出12 m已标记线使用的时间,计算出该名患者步速[4]。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2.0版统计学软件来分析统计,等级技术利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提髋上台距离比较 实验组弹力绷带捆绑治疗前提髋距离为(5.2±1.7)cm,捆绑治疗后为(1.4±0.9)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康复前后步行能力疗效对比 实验组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髋部上抬距离比较(Mean±SD,cm)

表3 步行能力康复疗效[n(%)]

2.3 两组患者步速、步长、步宽对比 实验组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对于弹力绷带的研究,临床尚无大宗报道病例,且其用法尚无统一规范和标准。国外弹力绷带主要用于防治静脉曲张、淋巴水肿和疤痕增生[5-6]。据研究表明,弹力绷带捆绑可促进患者的深浅感觉输入,捆绑后再进行康复训练能明显增强下肢功能恢复[7]。而大约一半偏瘫患者伴本体感觉的损伤甚至缺失,缺失或损伤本体感觉会让其肢体运动能力降低,进而造成步行能力下降[8]。

弹力绷带缠绕肢体,可对肌腱、肌腹、韧带与关节囊形成连续的挤压,进而使本体感受器产生兴奋,优化运动功能的恢复与肌肉神经的再控制,即本体感觉训练能促进偏瘫患者运动能力[9]。臀腰部的弹力绷带缠绕,能对臀腰部产生持续的挤压,进而兴奋本体感受器,激活其神经与肌肉,使臀腰部的肌肉神经能有一个正常的感觉输入,最后改善异常的提髋代偿的运动模式。

表4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步速、步长、步宽的比较(Mean±SD)

另一方面,偏瘫患者大约有70%能段练出步行能力,但绝大部分都有足下垂、髋外旋、上提等异常步态,不规范动作导致能量异常消耗,影响患者的安全与稳定[10],而在行走过程中,弹力绷带又因其弹性可帮助患者将腿抬起更加轻松,不再如之前费力,进而减少了患者提髋来代偿腿部的抬起,减少臀腰部的压力,最后逐步改善步行时提髋的代偿。本研究治疗4周后结果显示,弹力绷带辅助普通运动疗法治疗减少了提髋的代偿,会促进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改善其异常的步行模式。

综上所述,弹力绷带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和对患者本体感受器的兴奋刺激,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提髋代偿的异常步态,增加了步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从而有效促进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高于仅进行普通的康复训练。本研究对治疗异常步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临床思路,具有很好的临床引用价值。但由于患者出入院周转较快,对于患者是否对弹力绷带会产生依赖性无法做出长期的随访与观察。

猜你喜欢

绷带代偿步态
抗病毒治疗促进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研究进展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特别策划《步态分析研究综述》
透明的绷带
America's Top Young Scientist
信用卡余额代偿的美国经验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步态识人
腰部绑带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