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和实际价值探讨

2020-04-03龚仁建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凝胶检出率抗体

龚仁建

(成飞医院输血科,四川 成都 610091)

输血为常见治疗方法,临床通过输血可提升诊疗效率,但实际输血治疗过程中患者受机体内不规则抗体的影响,实施输血治疗后易出现各类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治疗安全性,还易威胁其生命安全性。资料显示,抗-A、抗-B、抗-AB为诱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但除此之外抗-M、抗-E等不规则抗体为诱发输血不良反应的易感因素,故需在输血治疗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以明确患者体内不规则抗体情况,确保治疗安全性。本次选择500例实施输血治疗患者,对其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评价其检出率、抗体类型,现汇总课题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7年8月-2019年2月)接收输血治疗患者(n=500)进行研究,其中男(n=230)、女(n=270);年龄:18-74岁,平均(46.0±27.0)岁;严重贫血患者82例,手术后出血患者94例,尿毒症患者42例,肝病患者37例,组织严重创伤患者84例,恶性肿瘤患者5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107例;40岁以下患者114例,40-60岁患者185例,60岁以上患者201例。该研究课题患者/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入组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②自愿退出本次研究患者;③依从性较差患者。

纳入标准:①符合输血指标患者;②依从性较好患者。

1.2 方法 纳入研究500例输血治疗患者,均于治疗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1)仪器:离心机、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孵育器;(2)试剂:抗体筛选细胞、抗体鉴定谱细胞;(3)方法:采集患者3 mL静脉血液,EDTA-K2抗凝,并于凝胶卡上标记患者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床号、住院号等),借助离心机(转数:900转/min;时间:3 min)对标本实施离心处理。将抗体筛选细胞(8 μL)、患者血清标本(40 μL)加入凝胶卡,将其放置于孵育器中实施孵化处理(温度:37 ℃;时间:15 min),待孵化结束离心(转速900转/min时间2 min+3000转/min时间3 min),对抗体阳性、阴性检出率评估,并分析其抗体类型。

1.3 观察指标

1.3.1 检出率评估 评价500例患者抗体阳性(红细胞悬浮在凝胶卡表面、终端)、抗体阴性(红细胞均匀沉淀于微柱管底部)检出率[1]。

1.3.2 抗体类型评估 不规则抗体类型有抗-E、抗-s、抗-M、抗-K、抗-D、抗-Mur、抗-Fya、抗-C等8种类型。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均数±标准差(Mean±SD)进行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χ2)进行检验、百分数(%)进行表示,500例患者数据资料借助SPSS 22.0分析,检验结果以P值区间(P<0.05有差异;P>0.05无差异)表示。

2 结果

2.1 检出率 500例患者阳性检出率为4.00%、阴性检出率为96.00%,P>0.05,详见表1。

2.2 抗体类型 500例患者中抗体阳性20例,其中抗-E患者5例,占比25.00%;抗-s患者2例,占比10.00%;抗-M患者7例,占比35.00%;抗-K患者1例,占比5.00%;抗-D患者2例,占比10.00%;抗-Mur患者1例,占比5.00%;抗-Fya患者1例,占比5.00%;抗-C患者1例,占比5.00%。其中最常见抗体类型为抗-E、抗-M、抗-s、抗-D等4种类型。

表1 500例患者阳性、阴性检出率评估

3 讨论

随着经济、信息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得以明显提升,现阶段输血治疗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患者因受到各种创伤、妊娠、危急重症手术等损伤,机体呈现不同程度出血、失血现象,为确保急救效率,需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输血治疗,但在临床治疗中医师不仅要严格执行输血规则,还需对不规则抗体进行防范,避免增加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治疗效果[2]。

通过本研究结果分析:人体血液以IgM、IgG两种抗体为主,临床将抗-A、抗-B归于IgM抗体范畴,将其余血型归属于IgG抗体范畴,但除此之外机体还存在抗-E、抗-M等不规则抗体,一旦输血前未进行干预,极易诱发发热、寒战等现象,情况严重者会缩短体内红细胞寿命,不仅会影响整体治疗效果,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女性孕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贫血症状,若输血治疗前未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一旦输注血液与本身血液发生反应,诱发溶血反应,对胎儿躯体、智力、脏器组织发育均会产生影响,且易危及其生命安全[3]。患者输血治疗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医师可结合检查结果明确其体内抗体类型,而后根据其实际情况对输注血液进行针对处理,去除其阳性不规则抗体,使输注血液内仅含有常规抗体,以确保输血治疗安全性,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结合学术资料发现,随着机体内抗体数量的升高,血液中红细胞组分逐渐被破坏,会诱发血管外溶血反应,但其反应较慢,且血管外溶血发生后机体凝血系统不会释放大量血管活性物质,但易被忽视为无效输血,故输血前需对血液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4]。

综合上述,在患者输血治疗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实施输血治疗,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输血治疗安全性,有效规避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输血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凝胶检出率抗体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消夏凝胶弹机
Ro52抗体与其他肌炎抗体共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超轻航天材料——气凝胶
消夏凝胶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