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腕管综合征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效果研究
2020-04-03吉浩宇
吉浩宇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骨科,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 010059)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其在成年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7%~5.8%[1]。CTS的特征症状和体征是正中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异常,如拇示中指的麻木、刺痛、灼烧感,夜间痛醒,持物不稳,严重时出现鱼际肌萎缩[2]。目前对CTS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和手术治疗两大类.轻度和中度CTS患者行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腕托、口服神经营养药、非甾体抗炎药、局部注射类固醇激素、超声治疗[3];重度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注射类固醇激素缓解症状、手术切除腕横韧带[4]。但手术失败率为7%,75%伴有症状复发、持续的神经生理学结果或相关并发症[5-6]。另一方面,保守治疗的CTS患者有60%~70%在18个月后仍然有症状[7]。但根据顾玉东腕管综合征临床分型与治疗方案[8],中度患者也建议积极采取手术干预。因此,在中度CTS患者进行手术前有一种新的干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足底筋膜炎等无菌性软组织炎症性疾病[9-10]。同时,国外相关前瞻性研究报道采用ESWT可以较口服神经营养药、局部注射类固醇激素、超声治疗CTS取得更好、更长久的疗效[11-13]。但是这些研究随访时间普遍较短,患者数量偏少,而且并未单独研究对中度CTS患者的影响,在国内也尚未见ESWT治疗CTS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旨在通过与局部外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等传统疗法相比较,来评价ESWT治疗中度CTS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予ESWT治疗:男1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0.26±7.44)岁,病程(3.82±0.82)个月;B组予局部封闭治疗:男1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2.64±8.20)岁,病程(3.77±0.6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设计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调查研究。⑴双盲:患者及其家属均不知道采用何种治疗方法,临床医师以及统计分析人员也不知道分组情况,在随访结束后才告知患者治疗的具体方法;⑵随机对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进行分组;⑶偏倚控制:所有患者均由本治疗组同一医师进行统一管理,保守治疗组(B组)与冲击波治疗组(A组)均由同一医师治疗。
1.3纳入标准
首先,根据Jablecki CK等[14]提出的诊断方案来证实CTS临床诊断,然后根据顾玉东提出的腕管综合征临床分型与治疗方案[8]来选取符合中度CTS诊断标准的患者。若符合以下标准者则纳入研究:⑴符合CTS的诊断标准,分型中度者;⑵同意参加临床研究试验,中途退出研究者则排除在外;⑶合并多发性神经病、臂丛神经病、胸廓出口综合征等神经病史者排除在外;⑷既往有手腕或手臂创伤、手术史者排除在外;⑸既往或正在接受全身或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者排除在外;⑹合并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排除在外。
1.4治疗方法
A组(ESWT治疗组):患者取坐位或卧位,首先在腕管处定位并做标识,涂抹耦合剂,使用 MP-100体外冲击波治疗仪(瑞士STORZ公司)于腕管处冲击,能量3.0 bar,频率12 Hz,冲击次数为1 200次,每次约5 min,7 d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B组(保守治疗组):口服塞来昔布(200 mg),2次 /d;维生素 B1片(300 mg),2次/d,共4个疗程。两组患者夜间均给予腕关节支具制动。
1.5评价标准
VAS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最大程度疼痛,根据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3、6个月的疼痛情况在游标尺上指出的疼痛刻度记录VAS评分[15]。
BCTQ评分:采用波士顿(Boston)问卷量表评价腕关节功能[16],由两部分组成,即症状严重程度评分(BCTQ SYMPT)和功能状态评分(BCTQ FUNCT)。BCTQ SYMPT评分包括11项与症状严重程度有关的问题,主要是麻木与疼痛的特点程度、频率与持续时间,占9项,其他2项为无力及功能障碍;BCTQ FUNCT评分包括8项与功能状态有关的问题,全部为日常活动,写字、扣纽扣、握书、持电话手柄、开瓶、家务、搬运食品袋、洗澡和穿衣。每项从最轻1分到最严重的5分。BCTQ相对全面地反映了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功能状态,相对可信、灵敏,且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评价该征的一项重要标准。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17]。在治疗后1年随访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其中,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有效率=(优+良+可)例数/总例数×100%;手术率=(1年内需要手术行腕管松解例数)/总例数×100%。该标准优点是客观地检测了运动与感觉功能,但忽略了重要主观症状的改善情况。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同期A组的这一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两组在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降至最低,但A组在治疗6个月后,这一结果几乎保持不变,而B组明显增加(图1)。
图1 两组VAS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分)
2.2 Boston评分比较
两组的BCTQ SYMPT评分和BCTQ FUNCT评分在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别(P>0.05)。与治疗前相比,A组在治疗1、3、6个月后的BCTQ SYMPT评分和BCTQ FUN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B组的BCTQ SYMPT评分和BCTQ FUNCT评分仅在治疗后3个月有明显差别(P<0.05)。从变化趋势来看,在治疗后6个月,A组的BCTQ SYMPT评分和BCTQ FUNCT评分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趋于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平均得分呈上升趋势,且在治疗后3~6个月的BCTQ SYMPT评分和BCTQ FUNCT评分均低于同期A组(P<0.05,图2,3)。
图2 两组BCTQ SYMPT平均评分比较(分)
图3 两组BCTQ FUNCT平均评分比较(分)
2.3临床疗效比较
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客观标准),随访终末期评价,A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 B组(P<0.05,图 4)。
图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4安全性比较
在随访过程中,A组有1例出现局部皮肤发红、轻度疼痛等不适,冰敷后消退。B组无明显不适。
3 讨论
近年来,采用ESWT治疗周围神经疾病的临床疗效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研究试图将ESWT作为周围神经疾病的一种选择性治疗方法,例如残端神经瘤[18],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19]和CTS[11-13],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2013年,Seok等[13]首次报道采用ESWT治疗18例CTS患者,他们采用VAS评分,Levine自我评估问卷(LSQ)的症状严重程度和功能状态,以及电诊断参数评价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疗效。结果显示,与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一样,在VAS评分和LSQ问卷的症状严重程度等方面有显著改善,但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Paoloni等[12]也报道,与单纯超声和低温超声治疗相比,单独使用ESWT治疗轻中度CTS,同样可在疼痛和功能障碍等方面获益,并且治疗效果可持续3个月。2015年,Wu YT等[20]进行一项3个月随访期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发现ESWT可明显改善CTS症状。但上述研究纳入患者数量偏少,且随访时间偏短。
我们的研究纳入了更多的患者,随访时间长达6个月,证明了ESWT在中度CTS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在治疗1、3、6个月后,A组的VAS评分、BCTQ SYMPT评分和BCTQ FUN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在治疗3个月后,各项评分改善更加明显,而治疗6个月基本趋于稳定,A组在整个治疗期间的各项评分呈现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而B组的VAS评分、BCTQ SYMPT评分和BCTQ FUNCT评分虽低于治疗前,但BCTQ SYMPT评分和BCTQ FUNCT评分仅在治疗后3个月有明显差别,并且以上评分均低于同期A组,B组在整个治疗期间的各项评分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同样在治疗后3个月降至最低。Vahdatpour B等[11]也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随访,得出的结论与本组研究基本相似,ESWT组治疗3个月后的VAS评分、BCTQ SYMPT评分和BCTQ FUNCT评分参数均明显下降,在6个月后这些结果几乎保持不变,而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后,只有VAS评分和BCTQ FUNCT评分这两个参数有明显改善,并且对照组的所有参数呈现了逐渐回归治疗前的趋势。此外,我们发现尽管两组的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但A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无明显副反应。
因而可以得出结论,不仅ESWT能够在短时间内减轻中度CTS患者的症状并改善功能,而且疗效可以维持很长的时间。简而言之,不仅其效果持续,而且还在进步。但在Seok等[13]研究中,这些参数变化并不显著,Seok仅仅给予了单次最大程度能量冲击波治疗(1 000次),而我们则给予了连续四次的恒定冲击波治疗。目前关于使用ESWT的标准指导原则尚未建立。尽管如此,许多研究使用了两次或更多次ESWT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疾病,相关研究已经证实了ESWT在卒中患者慢性痉挛中的累积效应[21],但是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远不同于肌肉骨骼疾病或痉挛状态。Takahashi等[22]发现多次低能量的ESWT可能对大鼠的游离神经末梢持续镇痛效果产生累积效应。但ESWT是否会对周围神经病变疾病产生累积效应尚不清楚。Ke MJ等[23]研究结果证实,ESWT对轻度至中度CTS产生累积效应[11]。另外,Fu等[24]研究表明,单次ESWT对大鼠机械性痛觉过敏和热痛觉过敏只有5 d疗效,而反复使用ESWT可以维持至少4周的镇痛效果。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除了Seok研究[13]以外,大多数研究应用了重复多次(至少三次)的ESWT治疗CTS产生了较长的治疗效果,究其原因可能是重复多次的ESWT治疗产生了累积效应。
综上所述,ESWT是治疗中度CTS的一种新颖、安全、有效、持久、无创的保守治疗方法。但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没有进行电生理研究,随访时间较短和样本偏小,仍需多中心、更大样本、更长期的研究来证实我们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