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

2020-04-02陈建甫张婧

决策探索 2020年6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大学生

陈建甫 张婧

【摘要】不断加强和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高校应对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现状,提出了课程思政视域下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提升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启发。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形势非常严峻。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透漏,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同比增加40万,再创新高。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高校要坚持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目标,充分挖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立足学生和课程特点,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服务,为他们将来的求职择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思政理念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的具有一致性

课程思政是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积极探索职业世界,精准定位职业目标,努力掌握求职技能,实现顺利就业,最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以说,课程思政理念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的具有一致性。

(一)育人目标一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思想品质优良、自我认知合理、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早在2007年,国家教育部就明确要求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对教学要求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教高厅〔2007〕7号通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着力唤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与实践的能力,为大学生早日成为祖国和社会的栋梁之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育人功能一致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含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等五个方面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为他们将来顺利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结果基本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的结果,都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栋梁之才。因此,课程思政理念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相同的育人功能。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已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纳入到公共必修课程,并规定了相应的学分。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際整体效果并不理想。

(一)缺乏本土化的理论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导向模糊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源于西方,后来引入中国。因此,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生涯发展理论、人—职匹配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后现代建构主义等)大都源自西方,缺乏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引领,使得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自身的需求,而不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这样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及其社会价值的实现。

(二)受时代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容易迷失方向

大学生在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受到经济全球化和移动互联网的影响深刻,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当代大学生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在我国传统文化同西方社会思潮的激烈碰撞和交锋中,有些大学生迷失了方向,滋生了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倾向,没有将个人的成长成才同国家利益、社会需要紧密联系起来,背离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不佳

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学校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在课程的顶层设计、软硬件保障、执行和监督力度等方面均不到位。大多数学生由于自身的思想基础薄弱,认识不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和实践对于他们以后步入社会的重要意义,导致其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没有进行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求职时不从自身实际出发,过高估计自己,好高骛远,导致就业受挫,甚至出现心理问题,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策略

根据当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价值引导。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目前,思想政治课仍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往往缺乏针对性和亲和力,这就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顺应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与期待,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合在教学各环节,通过价值引领,在知识的传授中实现全面育人的现实要求。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体系。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审视学校层面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坚持积极教育引导大学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自身优势和劣势,研究外部的职业世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合理确立就业方向,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有效融合,贯穿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实际发展水平,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打造一支专业知识深、综合素养硬、专业技能精、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要加强思想政治教学骨干、职业生涯规划教学骨干同企业家、行业翘楚、优秀校友的融合,成立联合教学小组,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提高的良性发展机制。教师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最终落脚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他们进一步优化其择业观和就业观,鼓励学生努力成长为具有工匠精神的卓越人才。

(三)提高大学生的重视程度

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目前的严峻就业形势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正确认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端正态度,认真学习,提高思想素质,深入思考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形势下,大学生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意识、端正态度,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认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评估,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抓手,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精准定位,盯紧目标不放松。大学生要夯实大学生活,严格遵循所选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不断强化自身的品德修养、专业素养、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早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

总之,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融合, 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工作模式的需要,更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只有积极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理念,不断加强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研究,全方位多角度发力,不斷创新教育方式,切实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广大学生在将来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得良好的机会并实现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贺武华,张云霞,杨小芳.“课程思政”育人方式转变应处理好三对关系[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6):60-64.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先锋队,2017(31):4-21.

【本文系陕西省第二批普通高校辅导员工作室——“三叶草”辅导员工作室(陕教工生〔2019〕2号)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大学生之歌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