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铁种子与恐龙的远古纠葛

2020-04-02崔华威

食品与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伊莎贝拉食物链化石

崔华威

1.8亿年前的一个下午,太阳缓缓西沉,血色的晚霞笼罩着一块河口冲积平原,平原上遍布葱郁的苏铁植物。在一片深绿色中,一只恐龙拖着长长的尾巴,正在专心用餐:苏铁种子。湿热的空气中弥漫着植物芬芳的气息。然而,不知何故,这只恐龙却轰然倒地,美味的苏铁种子竟成了它的最后一餐。

伊莎贝拉重见天日

由于年代久远,这只恐龙的死因已经成谜。幸运的是,它的骨骼没有随时间消亡,而是化作石头。日出日落,斗转星移,转眼间已是2009年。一天,在阿根廷紐奎恩省的一个名为Zapala的小村庄附近,化石业余爱好者Isabel和朋友意外地发现了这些1.8亿年前的“石头”。这只可怜的大家伙终于重见天日,并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伊莎贝拉(Isaberrysaura mollensis)。

伊莎贝拉的化石震惊了考古界,它包含了几乎完整的头骨、颈椎骨、背椎骨、部分尾椎骨、肩胛骨、肋骨、耻骨等部分。如此完整的恐龙化石非常罕见,它被鉴定为一个新的恐龙类型,放置在“Juan A. Olsacher教授自然科学博物馆”专门保管。考古人员随后又多次深入发掘,收集了更多的化石材料。由于大量化石的出土,伊莎贝拉的体貌很快被复原:体长5~6米,高约1.5米,体重约500千克;两足动物,靠后肢行走与奔跑,前肢短小长有五趾;脖子较短,尾巴很长,外形有点像剑龙;嘴巴前端有角质喙嘴,嘴里长满了细小的叶片状牙齿,这是植食性恐龙的典型特征。专家由此推断伊莎贝拉应该是一只植食性恐龙。

苏铁种子,伊莎贝拉最后的晚餐

我们知道,由于年代久远且保存困难,恐龙化石一直以稀有著称,它们是博物馆的珍品甚至是一些展馆的“镇馆之宝”。然而,聚光灯却很快从这具保存完整,有着优雅名字的恐龙转向了一粒“植物种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恐龙出土时,一起出土的还有它的胃含物化石。这部分化石详细记录了这只恐龙的晚餐内容为两种植物种子:苏铁和一种有待鉴定的种子。苏铁种子长约4厘米,呈不规则卵圆形,似一颗压扁的圣女果,顶端有明显的尖头,底部轻微凹陷,外壳柔软、颜色红艳,与内部有较大间隙,内核异常坚硬,这些显著特征给鉴别提供了便利。

在现代生态系统中,科学家只需看看谁在吃谁,就很容易画出捕食者、猎物和植物之间的食物链。而食物链是人们了解复杂生态系统的一把钥匙,它以清晰明了的线条形式,将所有生物勾画成一张复杂的“关系网”。通过它,你可以将眼界由“蝉——螳螂——黄雀”这样的“局域网”,扩大到所有生物勾连起来的“广域网”,这对我们认识、保护、恢复乃至改造生态系统都有指导意义。

但对于远古生物,描绘食物链却相当艰难,因为它们已经死亡。有时,专家通过牙齿化石上的残留物推断它吃了什么,但那些不经咀嚼直接吞咽的食物难以留下线索。更多的时候,研究人员通过观察粪便化石来推测研究对象的食物种类。但这也有不少问题。粪便是完全消化过的食物,同时,粪化石中的种子可能已经被一些动物(如蚂蚁)搬走。因此,动物体内的胃含物化石,不仅非常罕见,而且是记录其捕食行为的最有力证据。这也就不难理解,专家会把关注焦点转移到一粒小小的种子上了。苏铁种子的发现,对科学家了解恐龙饮食习惯,恐龙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当时的自然生态条件都有一定启发意义。

由苏铁种子引发的死亡探秘

在恐龙胃中发现的苏铁种子来源于植物苏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铁树”。人们用“铁树开花”来形容极难实现的事情。事实上,在我国南方地区,树龄在二十年以上的苏铁,只要气候适宜,几乎每隔一年或几年都可以开花一次,并正常结果实。然而,在长江流域以北,冬季气候寒冷,铁树多为盆栽,数量较少,授粉困难,因此,苏铁开花和结果都较罕见。通常,苏铁的花期在6~8月之间。雄花生长发育约二十多天后便凋谢;而雌花却能维持约半年时间。苏铁种子的成熟期在开花当年的10月,成熟后种子外果皮呈橘红色,轻轻碰触便会脱落。

未经加工的苏铁种子因含有毒物质“苏铁苷”,会对食用者的神经系统、呼吸道及消化道产生破坏作用。苏铁苷存在于苏铁种子内部,对肝脏有一定毒性。一只下颚强壮的动物可能会将种子压碎并释出这些毒素。那么,这只恐龙是吃了苏铁种子中毒而亡吗?

完全不会。苏铁最早出现在古生代石炭纪,繁荣于中生代侏罗纪,与恐龙共同称霸于地球。在地球史上,人们把1.6~1.9亿年前的那段地质时期称为“苏铁恐龙时代”。对于如此司空见惯的植物,恐龙很难因“误食”而致命。其次,作为一种进化到食物链顶端的物种,恐龙的肠道完全有可能产生某些活性酶,来分解这些有害物质。另外,伊莎贝拉的下颚不甚发达,对种子的取食方式为直接吞咽,它可以在不破坏种子的情况下得到外面美味的部分,而让种子顺利通过消化道,沉积在排出的“肥料”中。恐龙得到食物,植物传播种子,这是一种典型的互利协作模式。近年,有新闻报道一些恐龙的现代后裔鸟类,有吞食现代苏铁种子的行为。

由于证据有限,伊莎贝拉的真正死因有待破解。但是苏铁种子的嫌疑可以排除。苏铁种子与恐龙的远古纠葛仍在继续,期待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破解……

猜你喜欢

伊莎贝拉食物链化石
长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
连体姐妹花
有趣的食物链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有效切入教学视点,自然破解知识结构
吃出“历史的味道”
我的伊莎贝拉
化石
冰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