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互动的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策略

2020-04-02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第二小学

师道(教研) 2020年3期
关键词:化肥厂工业废水二氧化硫

文/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第二小学

传统的作文教学都是老师指导、学生习作、老师批改、老师评讲的四部曲。一篇习作是好是差,全由老师一个说了算,而老师的评价又离不开“成人化”的影响。当一篇习作终于写完了,接着老师就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精批细改,怎样才能写出既准确反映学生作文优点和缺点,不落俗套,又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的评语,是语文老师最感困难的工作之一。

习作评价表

一、《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评改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5~6年级)关于习作的目标与内容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关于写作评价的建议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习作评改时,应注意将教师的评改、学生的自我评改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改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改和相互评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

二、习作评价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老师们已经开始重视让学生参与习作的评改,但学生如何评改,每一步怎样评,改什么,老师讲得笼统,学生听得模糊。特别是给习作打分,没有明确的标准。为什么这个同学打“优”,那个同学打“良”;为什么这个同学这次习作打“优”,上一次习作打“良”,学生说不清楚,甚至老师也说不清楚。所以必须有一个明确而具体,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习作评价标准和习作评改方法。为此,我们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5~6年级)关于习作的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设计了习作评价表(见表1),从内容、情感、表达、书写四个方面十五小项来评价学生的习作。学生自己、同学、老师分别对照评价内容每一小项在不同的等级里打“√”,哪个等级打的“√”最多,总评就评为哪个等级。最后评改人签名以示负责。

三、习作评改案例

下面是《救救我们》这篇习作,学生、老师多元互动评改的情况:

救救我们

六(1)班 蓝雪萍

由于城市的发展,现在化肥厂的四周都已经建满了居民的楼房,我们每天呼吸着这些受污染的空气,喝着这些受污染的河水,不生病才怪呢。所以我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不能考虑一下,把这个化肥厂搬走,搬到远离居民的郊外。即使暂时不能搬走,也要把这些废气、废水处理了才能排出来,特别是那些工业废水,绝对不能直接排到增江河里去。否则,长期下去,一定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快来救救我们吧!

习作评价表

同学留言:你这篇文章字体美观、语句通顺,详细写出了你调查时所见、所闻、所想,谁读了这篇文章都会深深明白环保的重要性。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写得好,呼吁人们珍惜健康,保护环境。但你把“烟窗”的“窗”字写成了“囱”。我把“这些工业废水含有很多二氧化硫”中的“很多”改成“一种”,这样比较准确。

自我反思:我对王建勇同学的评改有不同看法。“囱”字的意思是指炉灶出烟的通道,而“窗”字的意思是指通气透光的装置,所以“烟囱”的“囱”字正确写法是“囱”。他把“这些工业废水含有很多二氧化硫”中的“很多”改成“一种”,我认为不好。因为用“很多”这个词才能反映出化肥厂排出来的工业废水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多,污染严重。另外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我认为并不写得怎么好,文中“我们捂着鼻子,臭气还是不断地往鼻子里钻。”这个句子中的“钻”字用得最好,反映了臭气之浓,令人难受。

老师留言:“有理走遍天下。”老师也查看了字典,发现“囱”与“窗”的意思正像你在反思中所说的那样,所以“烟囱”的“囱”字正确写法是“囱”。另外,“这些工业废水含有很多二氧化硫”,是说这些工业废水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很多,符合事实,所以这个句子中的“很多”一词用得准确,反映了污染非常严重。发现问题,能够自己看书查证,你真会学习!

我们通过“同学留言”、“自我反思”、“老师留言”,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搭建了一个互动平台。师生围绕习作中的问题各抒己见,这时正是老师引导学生正确评改的好时机。老师不用愁学生不看批语,因为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还有谁不想为自己解决问题的呢?老师评改学生习作也不再是愚公移山,读读学生天真的描述,看看学生坦诚的留言,想想学生认真的反思,就像读一部小说,越读越有味,越品味更醇。

猜你喜欢

化肥厂工业废水二氧化硫
硝酸银沉淀法去除高盐工业废水中卤化物对COD测定的干扰
水处理工艺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显色法快速检测10种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从越南化肥厂提前停产说起
烧结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测试方法
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工业废水中的生物脱氮工艺及其应用效果比较
国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