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KI数据库中旅游合作研究的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2020-04-02鲁明勇
鲁明勇,李 清,覃 琴
(1.吉首大学 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2.吉首大学 商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速交通立体网络大力度扩张、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中国 “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旅游合作的交通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瓶颈得以大大缓解,旅游合作的行为、路径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旅游合作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学者高度关注。那么,在旅游合作研究中,有哪些学者与研究机构对旅游合作研究作出了贡献?产生了哪些学术影响?关注的焦点问题是什么?回答这些问题,有利于把握旅游合作研究热点,对总结与展望旅游合作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及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尹贻梅、邢相勤、刘志高(2002)对我国旅游空间合作研究进行了探讨[1];薛莹(2003)和马晓冬、司绪华等(2007)分别对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行了综述[2,3];史春云、张捷等(2005)对区域旅游竞合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4];张烨(2005)对旅游企业合作研究进行了综述[5];陈浩、陆林(2010)对旅游合作关系进行了综述[6];鲁明勇(2011)对区域旅游合作行动与理论研究的关联及演化进行了探索[7]。但是,这些研究最近也是2011年以前的,缺乏对近8年来研究成果的归纳。受文献检索技术和分析方法的制约,这些研究掌握文献范围单一、数量有限、分类简单,大部分是描述性回顾和主观定性分析,无法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国旅游合作研究的全貌和演进过程。当前可视化文献计量工具广泛应用于信息情报学、图书馆学、医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等诸多领域。李成等(2014)、张洪等(2017)、关晶等(2017)、卢世菊等(2017)、田里等(2018)、邓爱民等(2018)用CiteSpace计量工具分别研究了旅游管理信息、生态旅游、遗产旅游、乡村旅游、高铁旅游、旅游本真性等[8-13],但其应用于旅游合作的研究尚未见到。本文以国内CNKI数据库中1999年1月至2018年6月的CSSCI期刊和CSCD期刊为文献源,检索旅游合作研究文献,再借助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工具Cite Space软件,探索我国近20年来旅游合作研究演化规律,对旅游合作研究趋势与热点进行可视化呈现,从而明确旅游合作研究的发展路径,力求完整地呈现旅游合作研究基本图景。
一、研究工具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工具
本文运用CiteSpace5.1.R8进行可视化分析。CiteSpace是一款应用于科学文献中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软件,能进行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作者合作及文献耦合等分析,显示某学科某知识领域在某时期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呈现其研究前沿领域及演进过程。CiteSpace知识图谱,以节点表示分析对象,以不同颜色反映节点不同被引年份,用大红色和玫瑰色代表突变型很强节点。共被引关系则用节点间的连线代表,点间首次共被引的年份用连线颜色代表。通过节点之间连线粗细、各个节点圆周大小、颜色差异来辨识节点的被引和共被引情况。CiteSpace可视化图谱清晰、容易识别,非常便于掌握旅游合作文献的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和热点问题等传统方法无法精准识别的关键信息。
(二)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于中国知网(CNKI)。在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数据库中,时间跨度为1999年1月至2018年6月,来源类别为CSSCI期刊与CSCD期刊①。先将高级检索条件设置为“旅游合作” “旅游协作”等主题关键词进行检索,再以关键文献的引文为线索,进行手动检索及整理,共得540篇文献。以这540篇文献为样本进行统计整理,发现载文数量最多的是《旅游学刊》,载文前15位期刊如图1所示。
图1 期刊载文分布图
二、结果与分析
(一)作者共现知识图谱分析
CiteSpace的作者分析功能依据中心性和被引频次共同确定重要作者。根据普赖斯定律公式m≈0.749(nmax 1/2),其中,nmax指发表论文最多的学者所发论文数,m表示核心论文著作者的最低发文量,由此公式计算得出m≈2.12,说明该领域发文3篇及以上的作者在旅游合作研究方面的贡献较为突出。对540篇文献作者发文量3篇及以上的作者进行检索,得到名列前30位的作者列表,如图2。
图2 作者发文分布图
在运行CiteSpace软件后得到这些作者共现知识图谱,如图3。结合图2和图3可以了解到旅游合作领域里重要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及其关联度。马耀峰与陆林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分别发表了8篇论文。马耀峰主要是对跨国丝绸之路旅游合作模式及青藏地区入境旅游合作进行研究[14-16],在作者共现知识图谱中可以看出该学者的关联节点较多,表明该学者研究内容在旅游合作研究领域里的关注度和被引频次高。陆林[17-18]的研究较为独立,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国内外旅游合作关系与都市圈旅游的发展问题,其关于中国都市圈旅游发展的生态过程、竞争与合作等专题研究对城市旅游发展的研究意义非凡。郑向敏[19-21]的发文量较高,有7篇,主要关注海峡两岸的旅游合作关系进展,以及“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杨效忠与李树民分别发表了6篇论文,郑耀星、陈秋华、张捷分别发表了5篇论文。杨效忠、张捷[22-23]在该领域的研究合作较为密切、关联度高,都重点关注了跨界旅游区的合作模式与特征研究, 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考虑了跨界旅游区合作的复杂性与必要性。李树民[24-25]致力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合作动力研究。郑耀星[26-27]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区域旅游合作模式探究及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等。陈秋华[28]主要研究了闽南地区区域合作的共生模式及旅游共同市场的内涵。在该领域里,王兆峰、鲁明勇、黄爱莲、刘又堂、南宇、冯翔[29-34]等学者也尤为关注旅游合作的研究。这些学者的研究内容涉及面较广,为旅游合作的前沿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分析
使用CiteSpace5.1.R8软件生成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从该图谱中可以了解到我国旅游合作领域中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情况,如图4所示。在图4中,研究机构字体的大小表明该机构在旅游合作领域内发文数量的多少,字体的大小和发文数量呈正相关,各个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合作用连线表示。从图4可以看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吉首大学商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广西大学商学院等机构对旅游合作领域的研究较多。且从各机构间的连线可以看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这几个机构之间的节点与连线较多,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网状结构,表明这3个机构间存在较为密切的研究合作关系。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广西大学商学院等机构间也出现了合作关系。还有一些机构则处于独立分布的状态,与其他机构间的研究合作少,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与理论基础进行相关探索,尚未出现初具规模的合作网络。
图3 文献作者共现知识图谱
(三)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
一个领域研究主题的不同表明了该时期研究的热点问题、切入面及探索方法的不同。而关键词是文献核心内容的精确表达,能够反映出研究领域的主题。倘若某些关键词在研究领域中多次出现,那么这些关键词则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此处,使用CiteSpace的共引关键词分析功能对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制出旅游合作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5。在图5中,每个节点表示一个关键词,节点之间的连线表明该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年轮的厚度代表了含有该关键词的文献被引次数。以被引次数和中心性数值为标准可以判断该关键词的重要程度,以及不同学者对其的关注度。在图5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我国旅游合作研究以旅游合作、区域旅游为核心,并围绕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旅游资源、合作模式、对策、中国、一带一路、区域旅游一体化、京津冀、可持续发展、区域旅游协作等热点展开。这些关键词在图谱中处于年轮外的节点位置,是旅游合作研究核心的热点话题。如果剔除“区域旅游合作、旅游合作、区域旅游、旅游、合作、区域合作、对策”等一般性表达,依据关键词的频次、中心性数值、出现年份可以发现,“一带一路”“对策”“边境旅游”这三个词处于旅游合作研究的核心位置,其共引频次和中心性皆在前列,见表1。通常情况下,频次值越高的关键词其重要性越强,而中心性超过0.1的关键词,认为其影响力较大,说明通过该关键词展开的研究更多,更具有重要意义。
图4 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
图5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四)突现词分析
在旅游合作领域的主要研究议题和前沿研究领域分析中突现词较于传统的高频词更适合研究前沿的主题识别与趋势分析。通过对关键词突变性的分析,可以得出特定时间里该领域的研究动向。使用CiteSpace突现词检测算法,整理出我国近20年旅游合作研究领域的突现词信息,见表2。由表2可知,我国近年来旅游合作领域研究前沿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9—2002年,没有出现突现词,旅游合作研究正处于研究初期,主要研究内容是旅游业的概念界定和合作模式探讨。第二阶段是2003—2013年,突现词数量增多,产生突现词“区域旅游”“机制”“合作”“边境旅游”,以“合作”为关键词的研究呈现了较高的突现度,表明该时期的研究前沿在基于区域旅游基础上的研究更加重视旅游合作机制的探析,对于旅游合作的主体、路径、模式的研究更为深入透彻。不同区域间通力合作、共同发展需要考虑到合作机制的因地制宜性。区域间旅游资源、市场需求、地理位置、经济流向等方面有着较强的互补性,因而对旅游合作机制的研究影响着该时期旅游业的发展。而“边境旅游”一词在该时期呈现出较高的突现度,表明边境旅游的出现是该时期旅游合作的研究分支,不同区域间的核心资源、经济水平及区位条件等变化影响了边境旅游。这是中国边境地区与相邻国家的边临城市的旅游合作活动。第三阶段是2014—2018年,突现词权重变化较小,研究前沿进入了区域旅游的分支拓展阶段。“京津冀”“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是该时期的研究前沿热点,该时期的研究更加侧重于不同区域间旅游合作的协同发展。旅游合作的深入发展需要打造新的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创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以达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旅游合作研究前沿的3个阶段中,“一带一路”是突现度最高的关键词,说明国家政策方针对旅游的影响是研究前沿的重点。“一带一路”为旅游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与机遇,这是旅游合作的新时期,它赋予了区域旅游、边境旅游等旅游合作新的研究方向。政策方针对旅游合作的影响研究促进了旅游合作研究从理论研究向实践性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表1 我国旅游合作领域关键词中心性排名
表2 突现词一览表
三、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CiteSpace5.1.R8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CSSCI和CSCD期刊文献中,我国近20年旅游合作研究的论文进行了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绘制出作者共现知识、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关键词共现知识、突现词分析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从学者共现关系来看,马耀峰、陆林、杨效忠、李树民、陈秋华、郑向敏等学者在旅游合作领域的贡献突出,这些学者的研究为旅游合作研究形成广泛的研究脉络与完整的研究体系提供了基础。
第二,通过分析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发现,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聚焦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模式与区域经济差异,其发文量较多,研究成果较为全面科学。接下来是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这4个机构与其他机构的合作较为紧密,旅游研究的互补性较强。
第三,通过分析关键词共现知识发现,我国近20年的旅游合作研究从对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的研究逐渐转向区域间旅游产业、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战略构想的研究及区域合作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区域旅游合作”“旅游合作”“区域旅游”是旅游合作领域的主要研究议题。本领域的关键文献大部分都与“区域旅游合作”有关,这些文献构成了旅游合作研究领域的重要知识基础。“一带一路”“对策”“边境旅游”这三个词处于旅游合作研究的核心位置。
第四,从突现词分析结果来看,旅游合作的研究已经从对旅游业的概念界定和合作模式探讨的理论研究逐渐转向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研究,研究方向更为具体、微观。旅游合作研究的核心及研究前沿集中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旅游合作路径、合作空间格局与合作机制的研究。
以上分析摸清了国内学术精英们对旅游合作研究的学术贡献,梳理了国内学术共同体的研究攻关和合作情况,明确了旅游合作研究的现状,揭示了旅游合作学术研究前沿、热点和主要关注点等动态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旅游合作研究提供了跟踪对象、重要信息和突破方向,为开拓新的前沿热点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与借鉴。
注 释:
①由于入选的 CSSCI期刊与CSCD期刊每年有变动,本文选取的是入选CSSCI与CSCD时的期刊文献,没入选的年份则不计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