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
2020-04-02尚华
尚华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0 引言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发作在患者的气管、支气管黏膜以及周边组织位置中。在患者患上慢性支气管炎之后,患者的主要疾病表现包括咳嗽、气喘、咳痰等。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还要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1,2],本文主要针对护理工作开展分析,将舒适护理措施应用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中,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本院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计200例。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纳入患者100例。全部患者均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
在观察组10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50例与女性患者50例。患者的年龄方面,年龄最大的患者为66岁,年龄最小的患者35岁。
在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60例与女性患者40例。患者的年龄方面,年龄最大的患者为67岁,年龄最小的患者34岁。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故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应用的是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内容包含:护理人员要以热情的态度对待患者,在患者入院的时候告诉患者医院的规章制度与相关注意事项,告诉患者配合治疗与护理的要点,严格遵医嘱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操作。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舒适护理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点:
1.2.1 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营造和谐、干净、温馨的住院环境,要时刻保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每天有专人对病房进行打扫、消毒[3],护理人员需定期对病房进行通风,并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为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帮助患者放松心情。
1.2.2 我们发现很多患者都会出现焦虑、担忧、抑郁等心理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的情绪对患者取得理想疗效会产生阻碍作用,对此,护理人员需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如果发现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必须及时对患者进行鼓励与引导,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帮助患者建立自信,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促进良好治疗效果的取得[4]。
1.2.3 护理人员需及时记录患者用药情况,向患者做好医院相关注意事项、慢性支气管炎的相关知识及如何做好治疗的健康宣教工作,同时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进行饮食结构调整,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
1.3 观察指标
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与满意度情况,其中总有效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这三项,分别统计出每组患者的达标人数,然后计算出总有效率。满意度应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这几项,分别统计出每组的达标人数并计算出满意度[5]。
1.4 统计学方法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正确录入,并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对比[n(%)]
3 讨论
经过研究我们证实了造成慢性支气管炎发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烟雾、刺激性气体以及粉尘等有害颗粒或气体;细菌、病毒或者支原体感染;气候变化、身体免疫力较差无法适应等因素,此病并不是单一因素引发的[6],因此在患者患上慢性支气管炎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也是复杂多样的,疾病呈现在较复杂的状态。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喘息等,这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使患者感到十分不舒适,如果患者上述的临床症状出现突然加重的现象,则为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每年大概有3个月左右的时间处在发病期当中,同时慢性支气管炎的连续发病时间可能会长达2年或者超过2年。如果患者出现长时间的咳嗽,就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确诊是否患上了慢性支气管炎或者其他诸如慢性咽炎、心脏病、哮喘等疾病,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实施治疗。
因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期较长,患者容易出现较为突出的疾病症状,疾病反复性较强,变数较大,在短时间内就可能会出现恶化情况,所以,医院必须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舒适护理,通过舒适护理缓解患者的痛苦[7],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在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过程中,护士需注意病房的舒适度、患者自身的身体及心理变化情况、患者的健康知识宣讲以及制定正确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让患者对疾病重视起来,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促进疾病尽早康复。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程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证明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舒适护理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同时极大地缓解患者的身体与心理上的不适感,同时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