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脑血栓采用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

2020-04-02李海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2期
关键词:脑血栓神经功能肢体

李海红

(山东省招远市玲珑中心卫生院,山东 招远)

0 引言

脑血栓为临床主要脑血管疾病,发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群比重不断升高,脑血栓发病率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成为危害老年人机体健康、阻碍社会进展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受到临床高度重视[1]。脑血栓发病率高、进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因病灶在脑,脑内分布丰富的血管及神经,脑血栓发病之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考虑其脑损伤呈进展型,可通过早期治疗,逆转脑神经损伤,促使其损伤功能的恢复[2]。随着临床药学持续发展,临床学者于脑血栓治疗中可用药物治疗,但考虑患者多为老年人,其对药物吸收利用率较低,单一药物治疗起效时间较慢,对患者预后转归及生活质量无显著增益,开展联合药物治疗为老年脑血栓治疗发展主要方向。现本研究笔者特针对药物联合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收集64例老年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课题共纳入老年脑血栓患者64例为观察对象,课题研究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模拟随机抽签模式划分两组,32例设为常规组,男女性别比为19:13,年龄均在60周岁以上,平均(68.59±3.9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均在12h内,均值(6.21±0.15)h;32例设为联合组,男女性别比为18:14,年龄均在60周岁以上,平均(69.09±4.2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均在12h内,均值(6.08±0.15)h,假设校验两组老年脑血栓患者基线资料,P>0.05,可对比分析。

纳入原则:(1)64例研究对象均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脑血栓篇》[3]中对疾病的评估依据,经MRI及颅脑CT确诊为脑血栓,所选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2)课题实施获安全管理委员会伦理批准后开展;(3)患者及家属均对课题开展知情,签署书面授权书。排除原则:(1)合并胃肠功能障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2)对本研究使用的药物不耐受;(3)合并恶性肿瘤等危重疾病,患者预计生命时间无法支持课题研究[4]。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遵医嘱进行常规治疗,于患者入院时进行机体评估及综合检查制定治疗方案,及时给予患者建立通气,给予吸氧干预,加强血脂、血糖、血压的治疗,加强抗感染治疗,对机体水电解质进行纠正,开展预防并发症干预;联合组患者采用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20mg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407 10mg×7s)于晚间口服治疗,1次/d,300mg阿司匹林(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36020722 0.5g×100s )、50mg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80029 75mg×7s]药物治疗,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d,比对药物有效机制。

1.3 评价标准

依据《新药疗效指南》[5]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估,若肌力、语言、肢体功能改善不满15%,甚至加重,疗效判定无效;若肌力、语言、肢体功能改善超过15%,疗效判定有效;若肌力、语言、肢体功能改善超过85%,疗效判定显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32×100%;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估量表及肢体恢复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课题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假设校验,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6.88%)显著高于常规组指标(78.13%),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药物疗效机制分析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肢体恢复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恢复量化评分差异具有一致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肢体恢复评分上升,联合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恢复量化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

表2 两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 肢体恢复 神经功能缺损 肢体恢复联合组 21.02±3.61 51.25±4.19 6.17±0.54 75.62±6.48常规组 20.98±3.54 52.17±4.26 12.05±1.05 61.05±6.21 t 0.951 1.006 9.816 8.592 P 0.126 0.289 0.000 0.000

3 讨论

脑血栓发生因素较多,经临床病理Logistic非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脑血栓发生独立风险因素,因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合并机体代谢性慢性疾病概率较高,其中脂类代谢紊乱经病理共性分析,证实为脑血栓诱发因素,决定其治疗的全面性,需加强对诱发因素的控制,最大程度逆转继发性损害[6]。

临床依据脑血栓病理表现,首选药物治疗干预,因其临床表现及机体素质差异,药物开展指征较多,探究适配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考虑血脂异常对脑血栓发生及进展的影响,进行血脂调控为主要治疗原则,阿托伐他汀药物成分具有高效调脂作用,可显著抑制肝脏合成活性,起到降低肝内胆固醇作用;同时于药理分析中显示,药物对血清胆固醇具有高选择抑制作用,利于细胞内胆固醇稳定;刺激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神经功能[7]。考虑血管斑块对血栓的影响,采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抗凝干预,抑制血小板形成,限制非正常凝聚,消散动脉斑块,为脑组织修复争取时间[8]。本研究表明,联合组疗效(96.88%)显著高于常规组指标(78.13%),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恢复量化评分差异具有一致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肢体恢复评分上升,联合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恢复量化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于老年脑血栓治疗中采用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利于损伤机制转归,预后趋势较好。

猜你喜欢

脑血栓神经功能肢体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面试六禁忌
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脑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