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展性脑梗死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0-04-02周志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2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周志伟

(翼城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翼城)

0 引言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疾病,而进展性脑梗死为其中一个临床亚型,此类患者在所有脑梗死患者中占比约为26%-43%。此类疾病病情严重,临床症状呈现出阶梯式加重,如局限性脑缺血、神经功能缺损等,病情进展可持续6 h至数天。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病因基础,而血小板则在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形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会导致内皮下胶原组织显露出来,而通过炎症细胞趋化和细胞因子作用,破裂处会有血小板在此处粘附,其会促进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凝血酶等物质的释放,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现象,并和凝血瀑布的终产物纤维蛋白相互交联,形成血栓,这是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的主要作用机制。而动脉管腔狭窄又会减缓甚至阻滞血液流动,导致狭窄状况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完全闭塞情况,从而使梗死范围不断增大,病情不断进展。该疾病有较高的残疾率和死亡率,不但影响患者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同时也对患者家庭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冲击。药物治疗方案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较为常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都是常用药物。为了探寻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4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其中24例患者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另外24例患者单用阿司匹林,并进行比较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时间范围为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研究病例为本院诊治的4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如下:对照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53.11±4.53)岁。观察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50-68岁,平均年龄(54.08±4.24)岁。两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P>0.05,资料均衡可比。病例纳入标准:符合进展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器官、系统严重疾病,脏器功能不全,有出血性脑卒中病史;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及近期发现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入科后予以基础治疗,包括进行各类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控制,遵医嘱补液等支持治疗。在以上基础上,对照组治疗用药为阿司匹林(生产厂商: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口 服,1次/d,每 次200mg,治 疗 时 间 为14d。观察组在以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生产厂商: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的治疗方案,给予患者口服1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氯吡格雷片,1次/d,治疗时间为14d。

1.3 观察项目

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 stroke scale, NIHSS)。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经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甚至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各项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呈现,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呈现,行χ2检验;P<0.05代表进行比较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无效的人数分别为2例(8.3%)、8例(33.3%),观察组明显更少,而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91.7%显著比对照组的66.7%更高,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

进行治疗之前,两组的NIHSS评分十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更低(P<0.05),说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更好的改善,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分]

表2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分]

images/BZ_81_1270_2679_2277_2738.png观察组 24 4.838±2.1962.224±1.001 3.7593 <0.05对照组 24 4.802±2.2382.933±1.120 2.4509 <0.05 t 0.0921 2.2608 P>0.05 <0.05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脑梗塞、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因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病变坏死的情况,这是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中老年人为主要的患病群体。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生脑梗死后病情持续加重的情况,其中表现最明显的为神经功能缺损持续加重,导致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损害,使患者的残疾和死亡风险极大升高。研究显示,有50%以上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会留下残疾[1-3]。药物治疗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主要措施,也是该类疾病的重要治疗方式。治疗脑梗死的方法是静脉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而临床上,很多患者就诊时已经过了溶栓时间窗,导致静脉溶栓不再适用,此时就需要对患者采取非溶栓治疗措施,由于阿司匹林具有较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够有效阻止血栓形成,使其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该药物的治疗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同时费用低廉,患者易于接受[4],这成为了阿司匹林得以广泛应用的基础。该药物主要是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阻断TXA2生成,从而实现抗血小板凝集效果,但无法抑制血小板粘附于损伤的血管内皮,也无法抑制PGl2含量的增加。同时有研究报道,35%左右的患者会发生阿司匹林抵抗情况,且部分患者对其有过敏反应;而且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有限,疗效有待提升[5]。因此单用阿司匹林的疗效不甚理想,需要寻找一种更为有效且安全的用药方案。随着研究增多,发现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较好。

氯吡格雷是噻氯匹啶的乙酸衍生物,为非竞争性ADP抑制剂,其通过不可逆地结合血小板表面ADP受体而发挥抗血小板效果。相较于噻氯匹啶,氯吡格雷结构发生改变,同时抗血小板活性也更高,比前者高6倍。另外,其还能够使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增加情况被阻断,使他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情况受到抑制[6]。同时该药物还能够促进人体微循环的改善,促进血管扩张,使血液粘稠度降低,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因此能够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通过联合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两组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方面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同时又能够协同发挥作用,起到双重抗血小板凝集的功效。阿司匹林见效快,药效可以持续4h以上,而氯吡格雷能够弥补阿司匹林抵抗和抗血小板聚集不足的作用,使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能够得以维持稳定。诸多研究证实,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联合使用以上两种药物,比单一使用阿司匹林的疗效更优,药效作用时间更长,并且能够满足用药安全性的要求[7]。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其回归社会生产,创造财富。

综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提升生存治疗[8]。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