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展探练教学模式,实现初中物理教学优化
2020-04-01李静霞
李静霞
【摘 要】 本文对实现初中物理教学优化的展探练教学模式融入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其中笔者结合实际阐述了如何将展探练教学模式有效的融入到物理教学之中,又借助实际案例的展示提供了实际的参考范例。
【关键词】 展探练;教学模式;初中物理;教学优化
展探练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化的教学模式,将其引入教学中可以达成教学优化的有效实施,对于物理教学的优化有着较高的价值。所谓展探练,即是指学生展示、学生探究、学生练习,三个环节是一个相连相扣的过程,通过展探练的进行,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得到体现,其也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一、调整教学设计,实现学生展示
学生展示是展探练教学模式的重要构成环节,这里所说的展示是指学生在课上对自己上一课所学内容与预习效果的展示。在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选择布置习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也可以让学生将之前预留作业的解题过程展现在黑板上,再结合语言解说引导其他学生进行理解。
例如,在进行“内能、热量”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刚上课时为学生展现上一课学生所学过的“动能、 势能、机械能”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回答。在学生学习完了之后,教师就可以选择学生,让其对于预习的成果进行展示。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橡皮弹弓拉弓的过程,选择学生站起来回答其中所发生的机械能转换情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自然界中的物体,若没有持续施加的力,其运动速度会逐渐变小”,这样一来,上一课所学过的几个关键内容就可以得到检测与明确。接下来,教师就可以着手让学生展现其在预习环节中的收获。其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自学的认识对内能与热量相关的概念进行阐述,而后,教师可以再进行提问,加深学生的认知。
二、借助小组构建,达成学生探究
学生探究是展探练教学模式的探究形式,其主要包含自主探究和多边探究两种。其中自主探究是指教师设置目标习题,引导学生相对独立的开展探究,学生是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探究的。多边探究则是指师生互探和生生互探的探究模式。师生互探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说出问题思考的过程后,再设计追问进行点拨;生生互探则是立足于学生小组合作而开展的,学生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在物理的学科教学中,学生探究的方式可以通过实验构建来进行。
例如,在进行“欧姆定律”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欧姆定律相关内容的研究。在其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明确欧姆定律的含义,使其明确欧姆定律是闭合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关系的诠释。在从基础上再开展以学生小组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为了确保学生可以顺利参与实验,教师要能联系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对其进行小组划分,在小组划分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电表进行实验操作,验证并探究欧姆定律。当实验操作完成后,为了实现师生互探的进行,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电表实际测出的数据并不能完全契合欧姆定律?”通过学生分析探究的进行,教师就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存在误差。又比如,在进行“电功率”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计问题,引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本课电功率相关的知识内容探究,分析电功率的单位构成和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像這样,通过学生小组的构建,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就可以达成有效化的探究,这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都是有帮助的。
三、优选例题习题,做到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是实现学生提升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包含随堂练、课后练、自助练三个部分,为了实现学生练习的有效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优选学生练习题目,让学生可以进行有效化的练习。在物理学科中,教师还可以围绕着实验来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可以进行实验的操作探究。
例如,在进行“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实现学生能力的发展,达成学生对相关题目的有效掌握,教师就可以结合网络检索与辅导书查阅的方式去搜集相关的题目。在随堂练上,教师要能挑选一些难度相对较低的题目,如选择题等,这些题目要能从概念出发,重点考查学生对于相关概念的了解认知程度;在课后练上,教师则要能略微提升难度,题目可以选择一些历年的中考真题或者模拟题,让学生实现对概念的复习和计算的训练。自助练是依托于学生具体情况的学习训练,教师要能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在其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情况,设计难度与开放性不同层次的题目,让学生对其进行选择,使学生可以通过这一类题目的完成,实现其自身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展探练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化的教学模式,将其引入到实际的教学之中有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教学实际中,教师需要能对展探练教学模式进行剖析分解,再联系自己所授学科的特点进行调整,将其有效融入到教学实际中。
【参考文献】
[1]文欣荣.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学、探、练”教学模式实践[J].亚太教育,2016(25):38-39.
[2]郑思.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优化分析[J].科普童话,2016(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