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原则
2020-04-01毛耀南
毛耀南
【摘 要】 新课程新高考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高中教师专业素质。面对时代发展要求,高中教师唯有终身学习发展,不断自我革新,提高综合素质。高中教师专业素质无论发展什么内容,无论采用什么途径,其发展主体始终是教师,发展的成效最终体现在课堂的有效性上。教师专业有效发展不仅要关注教师最近发展区,还要关注其动态的、可持续的特点。因此,高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需要遵循主体性、实践性和有效性这些最基本的原则。
【关键词】 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原则
面对时代发展要求,高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高中教师专业素质无论发展什么,无论怎么发展,发展主体始终是教师自己,发展的成效最终体现在课堂的有效性上。教师专业有效发展不仅要关注教师最近发展区,还要关注其动态的、可持续的特点。因此,高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需要遵循主体性、实践性和有效性这些最基本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高中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高考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学生是新课程学习的主体、高考的参与者,但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教师的专业成长则离不开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和积极主动参与。“你永远都唤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专业发展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主动发展行为是教师主体意识觉醒的外在表现,彰显着教师对教育价值观念的高度认同,并能积极寻找发展目标,正视自身差距,主动追求超越。教师的专业发展一定是自主生长,自主发展。
在尊重教师是发展主体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帮助教师明确自我专业发展的目标。根据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将发展目标纵向分层,一般可分成以下四类:一类是新上岗教师和新调入学校的教师,以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熟悉教材教法、掌握基本教育教学技能、尽快适应教育教学为目标。第二类是新秀教师(在岗三年以下)和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第三类是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以继承和发扬名优教师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驗、形成教学风格和特长作为发展目标。第四类是名优特教师,他们的目标是在自我完善的同时,通过成立工作室,组建研训团队,培养学员和徒弟,引领示范全校教师专业发展。
二、实践性原则
教师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但与其他专业相比较,教师专业的独特性在于它既是学科专业,也是教育专业。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具有思想情感、存在学力差异的学生,是不断生长的生命个体,这就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绝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传输,而是在教育教学诸环节中去鼓励唤醒、交流情感、碰撞思想的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实践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以教师专业的双重属性为内容,既要丰富学科专业知识,更要提升包括一切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知识、能力及情意的综合素质。
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效最终体现在课堂的有效性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班级和教学情境,教学过程充满无法预见和充分规范的空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是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不断转化、渐进的过程。教师在互动过程中总是要多元兼顾、多方考虑。教学的问题主要不是理论的或者技术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是一个教师在教学现场如何行动的问题。教师面临的主要困惑是,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诸如“这一篇课文、这一堂课、这样的学生,我此时此地应该怎么教、又怎样才能教好”这样的行动问题,而不是抽象的教学是什么的理论知识。
三、有效性原则
教师专业有效发展必须关注教师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针对儿童教育提出来的。教师专业发展同样存在最近发展区,只有把握最近发展区,才能加速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发展氛围中,不断看到成功的希望,明确努力的目标,获得前进的动力,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一点一滴地完善自己。
教师专业有效发展必须重视预设发展外的生成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一定是有目的、有意识的预设性发展,没有预设的发展一定是盲目的、低效或无效的发展。但同时教师又具有独特的个性品质,在教学中也有独特的自我表现,由教学要素的个性化和教师心理特征、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个性表现相互影响而成。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可以调节不当行为,控制不良倾向。然而教师在教学行为动机、行为目标、兴趣、情绪、道德、个人能力等方面却各具优秀的个性品质,而正是这些个性品质使得教师最终生成不同的专业素养和多样的教学风格。
教师专业有效发展还必须协调即时发展和终身发展。针对教师在一定阶段内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需要增补提高的知识能力问题,即时发展是必需的。但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静态的结果,而是一个持续的系统的过程,需要终身学习,坚持自我革新,需要考虑长期变化,制定系统策略。教师发展呈螺旋上升的态势,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重点和发展速度,并能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专业素养,逐步走向专业成熟。
【参考文献】
[1]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实验区.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01):10-11.
[2]黄华明.校本培训初探[J].教育导刊,2006(06):60-61.
[3]张利霞.教师教学个性的生成机制与培养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
[4]翁乃明.浅谈高中物理教师职业特点及其道德要求[J].家教世界,2012(0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