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成类网综的拟态环境建构分析

2020-04-01李百川李静瑄

新媒体研究 2020年23期

李百川 李静瑄

摘 要 拟态环境理论从舆论学研究的角度揭示了媒介传播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功能。文章以《青春有你2》为研究案例,提出并回答了关于“构建机制”及“构建效果”两个体制性问题,试图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回应拟态环境作为一个研究主体背后的机制问题。同时反思诸如此类网综进行的拟态环境建构对于媒介和受众而言分别意味着什么,从社会动因及心理动因双层次对其做出阐释,从而对该类网综做出理性倡导。

关键词 拟态环境;养成类网综;建构机制;建构效果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23-0100-03

近年来,养成类网综如日中天,在韩国、日本、中国相继推出各类男团女团的养成类网综,从短信投票方式到全平台打投造星,就国内而言,同类网综已进入后养成时代。作为国内第五代养成类网综,《青春有你2》敏锐捕捉当代流行文化的跳动脉搏并赋予其积极的价值含义,以“诠释自我”“不定义自我”“X女团”的青春态度,展现当代女性群体面对梦想时的心态与奋斗状态。根据爱奇艺指数,相比于同类型的养成类网综,《青春有你2》节目相关衍生内容播放量在首播之日已超过23亿,在热播期间登上15个国家和地区TwitterTrends共计427次,在国内外均成功出圈,有显著的研究价值。

李普曼认为,拟态环境是由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 ]。而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是以唱歌、舞蹈和表演等为表现内容,以舞台演绎为表现形式,以比赛为竞争手段,以明星打造为目的,以练习生制度为节目模式,对全能艺人进行培养,并纪录、展示其过程的节目类型[ 2 ]。然而,自养成类综艺节目于2018年产生井喷效应以来,学界对于此类节目的关注焦点大多在于对其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叙事策略、价值引领、用户体验等方面。本文旨在从内容制作到衍生外延,以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为主线,探寻新媒体时代养成类网综的独特内涵。

1 建构机制

笔者主要从赛制建构、资源整合、宣运模式和互动联动这四个方面,对该养成类网综的拟态环境进行建构机制上的分析。

第一,赛制建构。此档节目分为三轮淘汰,淘汰后的选手将会直接离开,每次淘汰依据即是选手的支持人气,每阶段定期开放票数排名,而未刷新排名的时期所有粉丝将会被笼罩在排名焦虑里,反向激发粉丝的打投能力。

第二,参与主体的资源整合。109位练习生选手风格迥异,节目利用不同的“人物画像”直接锁定对应的粉丝画像,用选手的丰富程度引流节目用户的丰富程度,进行选手、用户、资源的三方整合。在嘉宾选择上,邀请的导师垂直分立于不同的市场群体:BlackPink组合成员Lisa直接引流海外人气热度、蔡徐坤在引爆话题度和讨论度、Jony J锁流说唱圈说唱和亚文化的受众用户、台湾多栖艺人陈嘉桦凭借其影响力汇聚港台地区的用户受众。籍由其对练习生的点评,以其各垂域意見领袖的建构作用为选手建构“人物画像”,由此就建构出了一个丰富而外化的练习生竞争环境,完成了节目环境和各个人物对位的刻画。

第三,节目宣运。宣运过程中设置了大量的话题营销,将出圈细节进行包装,比如比赛中选手“冰清玉洁”姐妹团力护申洁C位、选手李熙凝“淡黄的长裙”的说唱片段、选手秦牛正威的朗诵式说唱,都选择将槽点放大化以激发公众的讨论欲。

第四,互动联动。通过借梗出圈提升节目用户的转化率,使得拟态竞争环境的参与者和评判者更多,从而扩大参与范围和影响广度,出道人选的决定权交付给更广的一批受众,促使更多受众与节目产生及其紧密的互动联动,从而在价值定位上做到“X女团”,不确定因素多、丰富程度深化,拒绝定义,全面敞开的出道女团建构精准对位当代年轻用户的喜好,新一代用户的心理普遍具备“不愿意被定义,不想被贴标签”的特质,强调自我认知,固在建构出道女团的价值定位上直接对标。

此外,该网综的拟态环境建构制作层面,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部分进行拆分。语言符号主要包括字幕和同期声,在节目花字的制作上选用了蓝色和粉色这种青春感和饭圈气息的花字做展现,同期声的剪辑更是直接为选手塑造了不同的鲜明画像,更集中,情绪起伏更大,人物感更鲜活。非语言符号主要包括画面和采编。在节目的画面上,音乐、布景、服装的选择都集中,能形成各个小组的视觉风格和特点,使得用户的视觉舒适度更高、冲击力更强,这一点也在欢集数据统计上得到印证,在节目弹幕高频关键词最高的十个词中,有关节目画面的体验占了三个:“舞台”“好看”“惊艳”。在采编上,节目中采取倾斜式的采编手法,通过对人物情绪加以渲染放大等叙事策略,打造出圈镜头来烙印记忆点。

2 建构效果

第一,全程化。该点体现在节目叙事上,节目选用了全时空的记录模式,即“全空间+全过程”,无论是训练相关还是生活相关,节目组都将练习生们的动态编为一周课程表放进直播段并于周一至周日的不同时间段进行曝露。内容覆盖个人秘密、读粉丝信函、用餐饮食、每周少女时间、晚安时间等不同维度的内容,配合比赛和训练的常规内容,全方面表现节目的“养成”属性,将选手们的比赛舞台、采访镜头、私下生活片段进行纪实性叙事的跟进,沉浸式、全方位的呈现。而这只需要粉丝用户不付费地坐守屏幕之前,这一点在便捷、节省刚需成本的基础上大大满足了粉丝的窥私欲,使得追星体验前所未有的升级。

第二,垂直化。这一点体现在选手的传播渠道上,说唱、歌唱、舞蹈三个赛道的设置使得选手在展现不同能力的同时激发出不同的性格碰撞,丰满了各自的人物画像和性格人设,分区投放,直投垂直市场。在其中一期节目播出的当晚,AI大数据对爱奇艺弹幕和站外舆情进行识别,在意识到高热度后,爱奇艺迅速调整了营销节奏,于这期节目播出的第二天提前下放了各自的重点物料进行扩大宣传,取得了重大成效。例如,投放后选手赵小棠在东南亚地区引发了热度讨论;选手金子涵在虎扑App的支持率迅速飙升。通过对不同平台、不同地区、不同性别的用户偏好进行垂直化投放,助推各色练习生,最终反哺网综IP。

第三,平台化。节目在“偶像风口”期为所有选手打造了一个聚集型的大平台,提供了同等的公平机会进行竞争。每位练习生的粉丝都可以去指定窗口查看选手的宣发物料和可溯源的直拍视频,在分期节目以外给足每个选手的资源位,并设置流量、点击量够格解锁的模式,激发粉丝的打投能力和各自粉丝群体的运营能力,最终使得节目影响力更大、影响范围更广。

第四,未知性。由于该节目的赛制规定每一阶段分批次清零淘汰;人气榜定时更新票数打投排位,也就意味着在未公开时用户会陷入名次焦虑,由此“倒逼”选手付出百分百的努力进行助力。

第五,链式资本积累化。由于粉丝的打投能力代表着粉丝的购买力,而所对应的艺人即是最具商业变现能力的艺人。因此,节目最终评选出的九位最具人气的选手即是粉丝持续打投助力后最有商业价值的九位,通过九人女团形式进行组合包装出道,就是实现了商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随后与团体演出、代言、广告、综艺进行资源整合和置换,以实现长时间内常态化的资本积累及变现。

此外,拟态环境建构的效果更直观地体现在受众群体上。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由于受众的受教育程度、代际差异不同,因此其在面对拟态环境时的感官、情感、思想、行动四方面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反映。最终导致了对该节目的三种不同解读模式:合意、协商、对抗式解读。由此,受众接受节目制作团队所构建的拟态环境后,产生了“拟态环境环境化”效应。

3 出圈原因

透过这档网络综艺节目,我们不仅看到了它作为“爆款”成功破圈的结果,更看到了其背后更深层的社会动因与受众心理动因。

从技术层面看,技术条件和娱乐化的时代背景作为其成功的必要条件不可忽视。彭兰将新媒体概括为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3]。这也为网络综艺节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的技术逻辑。基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作为传播媒介的网络实现了该档节目网络全时发布,微博超话、微信朋友圈等各类社会化媒体全方位多平台不仅为节目宣发提供条件,也为粉丝打榜助力、剪辑偶像视频、互动节目评价提供了平台。

从资本层面看,《青春有你2》首次打破娱乐公司壁垒,除却传统艺人经纪公司,还吸纳了影视公司、音乐公司,以及公关公司入局。例如练习生林小宅所在的点赞传播,是一家创意传播公关公司;秦牛正威签约的火星数娱,专注直播业务,则更加贴近于MCN机构。于这些公司来说,偶像经纪是一条全新赛道。同样,这类跨界公司的练习生加盟,使得节目呈现出的培养艺人模式更加多元。此外,与往届相比,该节目多了 “海外血统”练习生,例如练习生七穗所在的Second Culture为日本公司;练习生林韦希所在的莱恩娱乐为韩国公司。这类“日韩系”公司入局国内偶像市场,带来了养成上差异化交融的培养模式。

从受众层面看,部分作为参与主体的练习生早在节目开播前就有了专属自己的粉丝群体,借此将大受众层扩容。然而,狂欢的同时,技术所带来的泛娱乐化的病征也由此显现。作为新媒体带来的技术病症之一,通过观看养成类网络综艺节目消解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成为了许多人生活中的“保留节目”。节目中偶像的成功和光彩照人成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压力重重背后的精神寄托。根据梅罗维茨的媒介情景论,节目中练习生们的后台行为前台化,种种中区行为大大满足了粉丝内心的窥伺欲望,由此更使得粉丝积极参与投票助力,希望看到偶像的更多“真实”自我。在促成了选手的成团出道后,粉丝们也纷纷达成了自我意义上的价值实现,获得了内心的极大满足。

从权力层面看,《青春有你2》作为一档养成类网综,契合了当下的多元价值观。国家自2012年始倡导的“正能量”一词正符合节目的价值规范。成团不易,选手们也展现出了坚韧的一面。与此同时,当今青年群体所崇尚的带有“解构”意味的亚文化亦与节目有着契合点。在《青春有你2》中,很多女团成员并未恪守人们心目中的“偶像规范”。例如干净的婚恋史、标准化的女团长相,相反,色彩各异的女性在节目中各自精彩,这种诠释自我、不定义自我的价值观不仅抓住了年轻态的受众群体,也丰富了权力内涵。

4 理性批判

针对《青春有你2》种种建构拟态环境从而操纵节目运作的手段,我们采取了批判视角进行了社会环境、节目编码、受众解码三方面的价值批判,并试图进行理性倡导。

在社會环境层面,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霍克海默和阿多诺针对现代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和“伪个别性”提出了文化工业理论。文化工业通过将一切艺术作品商品化的行为取代了价值理性,使得商业理性成为唯一的世界观。在节目播出过程中,为达成更高的讨论度及热度,将练习生对应爆梗事件从而破圈传播,以完成对练习生个体的高度符号化过程。使得观众的关注点由对应练习生技艺本身偏移至爆梗事件。这也使得练习生们纷纷消解了自身的独特性转而成为了快消品,在资本的舞台上被迫展演[4]。这使得台上的女团成员和台下的观众都被同一种意识形态束缚,养成类综艺节目的出口和天窗也就此封闭。

在节目编码层面,作为制作方的节目组深知浮躁数据背后娱乐速食化的营销模式如何操纵,并通过拟态环境的构建进行展现。然而,“唯收视率”使得受众成为了资本的盈利工具,节目组的价值观引领则需再三考量。片面的剪辑方式导致的粉丝大战是否走向了网络暴力的极端?近十个助力榜后的持续打榜是否将粉丝过度压榨?值理性之于综艺节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受众解码层面,我们更要深刻理解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媒介素养教育重要性,针对当下破译范式主导的受众观,如何引导受众更好的信息解码能力成为了重中之重。面对资本运作、媒体炒作的互联网,受众不应作为被“牵着鼻子走”的人,更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媒介内容进行去魅处理。对于符号建构起来的种种媒介图景应区别于客观现实,使得拟态环境在对节目建构效果最大化的同时,维系良性媒介环境的平衡,树起养成类网综的新风。

参考文献

[1]曹劲松.论拟态环境的主体建构[J].南京社会科学,2009(2):98-103.

[2]陈俊朋.浅谈近年来国内养成类综艺节目之源流[J].视听,2018(2):36-37.

[3]彭兰.“新媒体”概念界定的三条线索[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3):120-125.

[4]唐梓寒.基于文化工业理论视角对“女团审美”再定义的浅析——以选秀节目《青春有你2》为例[J].新闻传播,2020(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