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年级《教师教学用书》使用建议

2020-04-01乔能俊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用书重音朗读课文

乔能俊

2019年春季学期,笔者对辖区内小学使用统编教科书的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发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教师觉得难以适应教科书的变化,但另一方面又极少参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学用书》”)。查看教师备课,大多源自网络素材及市面流行的教辅用书,这些资源在准确性与权威性上都存疑,有些方面,比如教学目标,甚至与统编教科书中的语文要素风马牛不相及。可见,教师如何有效利用《教学用书》,使课程内容落地,这是一个十分值得讨论的话题。现以二年级下册《教学用书》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改变三种读法

1.变寻章摘句地读为通读

从调研中发现,教师很少通读《教学用书》,而是以实用为目的,觉得哪里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有用就读哪里,把《教学用书》中稍带理论色彩的部分有意省略。比如,“编写说明”全面地介绍了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编排特点及使用建议,多维度地勾勒出教科书的全貌及育人价值,是《教学用书》中带有“纲要”性质的内容。但教师对这一部分内容往往一翻而过,认为它讲的与实际教学没有关系。因此,笔者提倡通读《教学用书》,借以建立起自己内在的语文图式与脉络。

2.变抄读为研读

所谓抄读,就是以抄写教案为目的的阅读,这是当前十分普遍的阅读姿态。这种“心”“手”分离的阅读,使备课退化为誊写,《教学用书》退化为誊写的范本,于教学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教师要由抄读变为研读。所谓研读,就是带着问题去读,带着自己的思想、思考去读。如第二单元的“单元说明”中指出:

教材在《一匹出色的马》课后练习中首次提出“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教材“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本册第一单元“注意读好重音”基础上的延续和提升。

对于这段表述,教师就需要仔细琢磨:什么叫“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与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注意读好重音究竟是什么关系?在这一课中怎么延续和提升?这些问题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有整体思维,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将编者意图进行真正贯彻落实。

3.变机械地读为贯通地读

本版《教学用书》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紧紧围绕语文要素展开,不枝不蔓,相当聚焦;二是内容更丰富,提供的素材更多,比如“书写要点”“问题提示”“设计意图”等;三是表述更精准,一扫之前笼统、模糊的风格。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只读《教学用书》就足够了。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用书》的引导下,主动延伸阅读相关的内容。比如第七单元,其训练重点是“借助提示讲故事”。教师可围绕这一重点进行专题阅读,对如何利用示意图、关键词句、表格进行复述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这样在教学中才会有的放矢,知道在什么阶段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以及它们之间怎么承接。

二、实施三种策略

1.视“单元说明”为导游,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

在笔者看来,“单元说明”是极其重要的,它主要回答了这样几个问题: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该训练重点在教材前后处于什么位置,它在本单元是怎么分布的,教学要达到什么程度。“单元说明”后还附有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可见,“单元说明”是课程内容的解释与说明,是课时教学目标的源头,是本单元教学的指南,作为教师,我们只能丰富对它的认识,而不能随意地增删或更换。

但从实际教学来看,这方面做得并不理想。第一单元的“单元说明”明确指出“‘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但教师对此似乎毫不在意,而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教学。笔者在与老师们座谈时才知道,原来他们觉得这个目标太簡单,所以根据“学情”作了调整。笔者就“重音”问题与他们展开探讨,发言的人寥寥无几,根本无法深入下去。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目标太简单”,而是教师习惯于从经验出发,感性地看待单元目标,对单元目标缺乏深度、系统的思考。如此,统编教科书煞费苦心构建的训练系统就土崩瓦解了。因此,在对《教学用书》的使用上,首先要强化对“单元说明”的内化与参考,在此前提下,再考虑创新、个性的问题。

2.视“教材解析”为对话者,知道“教材说了什么”

《教学用书》中的“教材解析”,主要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展开,回避仅就文本内容、思想主旨、表现手法的空泛之谈,启发教师发现文本与训练重点的咬合之处。如第一单元《找春天》的“教材解析”紧紧围绕“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这一训练重点进行:“紧接其后的是灵动的想象:‘那是春天的眉毛吧?‘那是春天的眼睛吧?‘那是春天的音符吧?‘那是春天的琴声吧?在这里,以‘眉毛形容刚刚出土的草芽,以‘眼睛突显野花的明媚,以小小的‘音符描摹树木逢春初吐的芽苞,以婉转、悠扬的‘琴声摹写初春溪水活泼而不张扬的特点,春天这个‘害羞的小姑娘瞬间眉眼含笑、轻歌曼舞、琴声飞扬起来。”以诗一般的语言,从情感逻辑的角度,告诉师生在读课文第4~7自然段时需要重点关注和体会的词语,虽然没有明指“重读”,但已经一目了然。

《教学用书》中的“教材解析”有详有略,详细的如《找春天》,简略的如《我是一只小虫子》,无论详略,都不能代替教师自身的阅读体验。面对儿童文学作品,怎么教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至关重要。笔者曾与教师一起研读《我是一只小虫子》,文中有一处是这样写的:“有些虫子脾气不太好,比如天牛,每次我说‘天牛大婶,早上好,她总是想顶我一下。”笔者问研课的教师,这里最有意思的地方在哪里,大家想来想去,最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声“大婶”惹天牛生气了,如果叫“天牛小姐”恐怕她就喜笑颜开了。笔者认为,《教学用书》中的“教材解析”只是一种点拨、一种参考,真正的解析还是需要教师自己叩开文本之门,沉潜其中。

3.视“教学设计举例”为合伙人,知道“下一步做什么”

教师工作的性质及现实状况,决定了他们对教学设计的需求是十分强烈的,尤其是那种“拿来就能用”的教学设计。《教学用书》限于版面,只为教师提供了一部分完整的教学设计,还有一部分是片段式教学设计或完全没有教学设计。与其他版本的教学设计相比较,《教学用书》中的教学设计的亮点在于,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契合度相当高,换言之,教学过程直指教学目标的达成,旨在突破训练重点,让语文要素扎根课堂。教师照着《教学用书》中的教学设计上课,基本可以保证不走样。

对于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来说,《教学用书》只是提供了一种执教思路,教无定法,教师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智慧,设计出别样精彩的教学。比如《古诗二首》,《教学用书》上的思路是按顺序一首一首地教,一首古诗教学一课时。但这不是唯一的方法,也可以两首古诗一起教,先初读两首诗,再以《村居》教学为主线,由“柳”自然引出《咏柳》的教学,相互关联、融通,共用两课时。在笔者看来,坚持写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是最好的理解教材、内化目标的方法,也是课堂教学保鲜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湖北宜昌市西陵区教科院)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用书重音朗读课文
阿基与乌龟之重音
单词重音
重音和语调
《青铜葵花》选段
是谁对书不敬
吃书与用书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重音朗读,让朗读更有韵味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