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0-04-01于雷

财会学习 2020年7期
关键词:内控体系行政措施

于雷

摘要: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我国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更好的保证单位各项业务的有效进行,确保单位资产完整,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内控体系建设被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行政;内控体系;建设;措施

众所周知,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保障组织权力规范有序、科学运行的有效手段,更是提升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更好的保证单位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完整,避免或降低各种经济风险,内控体系建设势在必行。下面,本文笔者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的相关知识进行浅显分析,希望能够对业界同行起到点石之效。

一、内控体系势在必行

根据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有关规定,我们可以对内控体系作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概述了内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思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从加强权力制约的高度强调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明确要求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等加强内部控制,并提出“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的控制措施。财政部为进一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建设,2015年12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内控建设总体要求,明确了单位任务,设置了保障措施。国家内控体系建设的时间表越来越明晰,这也告诉我们内控体系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内控体系建设现状

根据相关单位的信息统计,我国现在的内控体系建设主要任务是体系制度的完善和体系信息化的建设。从目前水利系统尚处于发展完善阶段,还有很多工作要强化,在制度落实、体系建设、机构细化等方面也是有很多需要更新跟进的地方。从全国财会的内控体系建设情况看,主要是从不同层次上表现出来纵横两个维度的差异。

(一)各单位纵向比较,差异明显

从2018年各单位所属系统分析,税务、财政部门的内控体系建设基本已经完成,但是教育、住建、审计、人社、水利等单位的内控体系尚处在体系完善期。还有少数单位甚至是停留在“交张表、写报告”的阶段,抑或是成立小组无监管,编制了制度无落实,聘请了机构不推进等。总体来看,各单位的体系建设推进速度参差不齐。

目前,从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全国税务系统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全国税务系统应用软件内控功能内生化管理办法(试行)》《全国税务系统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试行)》等文件来看,税务系统各级单位已经开展了内控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并且大部分的内控信息化系统已经完成上线。

财政系统稳步推进。2019年8月份财务部副部长程丽华同志主持召开的内控在专题会议,听取了2019年财政内控工作进展情况报告,修订了9个专项内控方法,介绍交流了内控工作的经验做法,并充分肯定了财政内控工作取得的阶段性进展。

(二)各地区横向分析,高低有别。

从2018年各地区内控行政单位内控体系建设新闻数据抽样表显示,重庆、江苏、湖南、江西等南方省份开展内控工作的单位相对较多。尤其是重庆在内控体系建设数据上明显高于其他省份,而东北地区仅仅占有非常小的数据份额。大致来看,南方省份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力度明显高于北方省份,南北比例大致为6:4。

重庆市着力构建“内控+ N”管理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内控建设路子。重庆市财政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通知》(渝财会[2019]15号)文件,继续推进各单位内控建设从“立规矩”到“见成效”的转变,这也标志着重庆市推动内控体系建设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三、内控体系建设瓶颈

(一)内控意识淡薄

传统的思想观念限制了思维意识的更迭进步。行政事业单位多年来养成的财务管理模式使得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够充分认识到内控建设的重要性、有效性,更不能够研读文件精神要求,分析自身管理缺陷,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风险管控措施。

(二)机构制度散漫

内控体系的建设需要行之有效的机构组织,也需要切实可行的制度落实。行政单位内控机构的建设是内控制度执行的关键所在,也是内控体系顺利推进的重要媒介。如果没有一个务实内控机构,或者是没有一个切实的内控管理制度,那么行政单位的职责分工就会变得非常的不明晰,岗位之间不是相背而行就是彼此分离。总体来说就是,有些行政单位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控机构,制度无法得到落实,内控体系建设犹如沙浆上漫步,深一脚浅一脚,不能够脚踏实地顺利推进。

(三)执行力度不够

目标的实现靠的是有效的目标执行。内控制定的目标只有通过内控的执行才能达到,可以说内控的执行是内控制度和内控目标的桥梁纽带,对内控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执行仅仅满足于应付了事、纸上完成、口上落实,并未结合单位自身实际,完善内控体系建设,执行内控体系要求。

四、加快内控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思路,提高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所以要想提高行动效率,首先就是要强化意识思路。首先,我们考虑的就是要加强单位负责人控制意识,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自觉意识和行为是关键。根据内控方案本身的局限性,如果主要单位领导人不重视关注、意识模糊,或不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无形中也会给内控体系的建设带来诸多障碍。因此,提高單位负责人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转变单位负责人的思路,使得他的内控管理意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才是内控制度制定后能够得到落实的管件所在。单位负责人要正确确立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控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并通过组织会议、宣传动员、监督管理等,行动管理靠制度、管理落实考机构,关键是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对内控制度的相关规范和条例进行学习,提高每一位员工的认识,关键是在内控机构中明确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通过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用制度约束个人,用制度推进工作,提高工作责任心,才能够真正的达到内控体系所期待的效果。

(二)健全体系,优化完善

单位应当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体系建设,优化体系制度方案,明确业务环节,分析风险隐患,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策略。有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内部控制基本方法,加强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有效实施。

目前,各单位应该已经着手建立内控体系了。内控体系的建立关键在于后期的优化完善,也只有不断的更新控制体系,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本单位的发展和结构机制调整。体系建设的优化和完善实际上是对自身建设的动态管理,做到内控管理落实全面、到位、适时、制衡等,可以真正有效的为行政单位的发展服务。

内部控制建设更多的工作重心应该是在因时制宜,持续优化。内控机构领导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内控体系的执行进行监督,并对单位系统做出风险评估,做到有执行、有反馈,及时纠正风险事件或内控薄弱环节。

(三)加强监管,强化实效

监督是督促制度落实的回馈环节,只有完善合理的闭环管理体系才能够更好的保障内控体系的实际落实。各行政单位的财政部门更要做好内控体系建设的监督管理作用,利用自己专业的业务素养,实时做出自我评价、风险评估,为单位的预算开支、后期的审计审查、业务绩效评估、财政收支规划等提供参考依据。

五、综述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进程中,内控体系的建设可以说能够有效的防止业务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就要坚持战略导向、全员参与、突出重点、持续完善,这样才能够确保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大内现代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恒.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研究[J].行政事业财产与财务,2014 (15):131-132.

[2]梁保福.试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J].财经界,2014 (21):197.

猜你喜欢

内控体系行政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规范高校内控体系加强防范经济风险
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的重点解析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构建企业内控体系漫谈
浅析行政相对人在依法行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行政不作为的概念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