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U互动课堂工具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4-01唐双龄
唐双龄
摘 要: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日益凸显。UMU平台是优幕公司开发的一款移动互联网产品,主要功能包括分享知识、组织互动、在线考核等。“病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高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以理论授课为主,根据教学现状,把UMU互动平台引用到教学过程中,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UMU互动课堂;病理学;高职护理;信息化教学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3年制181班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共65人。以“病理学”课程作为改革试点,将UMU互动课堂工具引入教学环节。
二、研究方法
(一)前期分析
1.课程分析。病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必修课,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配合PPT演示为主,预调查发现71.6%的学生觉得课程信息量大,37.5%的学生觉得缺乏学习兴趣。
2.学情分析。本次研究对象是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必修“病理学”的护理181班65名学生,前期已经学习过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础课程,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熟练使用手机,预调查发现,75.6%的学生每日使用手机时间为4小时以上。56.3%的学生喜欢生动形象的学习资源。
3.可行性分析。在学习硬件方面,学校具备合格的外部硬件环境。在软件环境方面,预调查发现,护理181班65名学生手机拥有率为100%,67.3%的同学听说过MOOC等移动终端学习APP,43.5%的同学曾经使用至少一款移动学习APP,学生对教学改革工具的引入接受度较高。
(二)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UMU互动课堂工具的特点,在疾病概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四章中重新设计适合UMU互动课堂教学的课件及教学资源。
1.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知识目标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再加入适当的情感目标。2.教学方法:根据授课章节内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适当混合。3.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课件、视频、图片、案例、文本、扩展书目等。
(三)教学实施
1.课前:信息发布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将PPT、视频、文档、测试题等在UMU互动平台上传,编辑UMU全员提醒内容,发布后学员可看到预习通知。除了预习资料,教师还可发布测试题。
2.课中:课堂讨论、授课、答疑。在授课时,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重难点以及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完成教学活動。(1)签到:利用二维码签到,做好学生考勤统计。(2)讨论:教师可发布讨论问题,学生可以在UMU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3)分享:教师将教学资源上传到UMU互动平台。
3.课后:作业反馈、教学评价。课后发布拓展阅读或视频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教师对作业予以指导,把优秀作业置顶展示。成绩评定方法:(1)过程性评价:课堂考勤占10%,课堂发言占10%, UMU电子学习数据分值占20%,(2)总结性评价:课程结束后期完成期末闭卷考试,占60%。
三、研究结果
69.23%的学生认为利用UMU互动课堂工具使得获得知识更主动、高效、及时;75.38%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针对性强;78.46%的学生对UMU教学模式感到满意;73.84%的学生认为UMU互动平台操作简单;60%的学生认为网络在线作业比传统纸质作业更方便;81.53%的学生认为教师及时对疑惑反馈;70.76%的学生认为将UMU互动平台数据纳入总评是合理的;56.92%的学生愿意一直使用UMU互动平台作为课堂辅助工具。
四、讨论
(一)优缺点
1.优点:方便学生签到、方便查看课程资料与复习、课堂气氛更活跃、利用学生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响应智慧课堂的建设。
2.缺点:UMU互动课堂工具对手机依赖度较高,信息化教学的兴起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也有可能会导致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二)不足与展望
1.本研究只在授课学期内对护理181班65名同学进行了尝试,结果的普适性有待论证。
2.本研究只用到了UMU互动课堂工具的部分功能,今后可以继续探索UMU互动课堂工具其他功能。
五、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来临,网络学习应用软件层出不穷,但并不是所有的网络学习应用软件都适用于高职病理学课程的教学,UMU互动学习平台功能强大,能满足一般的课堂教学的需要,是教学改革和智慧课堂建设一次重要尝试。
参考文献
[1] 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堂思政”的三个着力点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7-69.
[2] 梁妍.借助 UMU 网络平台进行商务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基于 SPOC 的翻转课堂模式 [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4):46-48.
[3] 林健辉 . UMU 互动学习平台在收集 HTML5 页面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3):71-72.
[4] 张文馨.UMU学习平台在高师生职业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数字教育 ,2018(1):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