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有利时机,合理使用“叫停”
2020-04-01
体育课堂中的“叫停”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而中断学生学练活动的一种教学行为。在学生的动态表现中,如果教师能捕捉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合理使用不同形式的“叫停”,并实施具体有效的措施,对提升课堂效率、避免意外伤害事故是大有裨益的。
一、针对普遍性问题,要整体“叫停”
在练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出现普遍性的错误动作或者练习的难度过高多数学生无法完成的情况,这时要整体“叫停”,进行统一的纠错或教学策略的调整。如初二年级的《鱼跃前滚翻》新授课,教师认为学生在初一已经学习和掌握了前滚翻技术,课堂上就直接设计了双手要远撑超过一定标志线后前滚翻的练习内容。在练习中教师发现多数学生无法顺利完成该练习,甚至很多学生完成前滚翻都有一定困难。教师要立即认识到设计该练习时过高地预计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导致练习难度太大,继续练习下去,提升动作质量意义不大。这时,教师要果断整体“叫停”,“叫停”后,拿出几分钟的时间练习提升前滚翻,在多数学生能顺利完成前滚翻后再练习远撑前滚翻。这种整体“叫停”方法能够及时地解决课堂上出现的普遍性的学练问题,从而来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二、针对差异性问题,要个别“叫停”
在分组练习中,因为性别不同、体能差异、学习态度等原因,会出现各组练习水平参差不齐,甚至相差很大的情况。这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出现问题的小组或个人个别“叫停”,单独辅导。如支撑跳跃中《分腿跳跃横箱》一课,在相关辅助练习完成后,分成男女生各4组做完整过箱动作练习。男生较于女生,胆子大、力量足,练习很流畅。而女生胆子小、力量差,多数女生不敢或不能做完整练习。教师发现这一问题后,要对女生组个别“叫停”,降低跳箱的高度,加强保护和帮助,让女生敢做练习。另外,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发现有些女生无法完成完整过箱动作时,也可个别“叫停”,让这些学生在特设的场地上练习,并找体育骨干帮助她们。这种个别“叫停”的方法既能提高个别学生的学练效率,又不会影响其他学生的练习密度。
三、抓住预设靶点,要即时“叫停”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教学中经常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此时教师会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去引导学生练习,在进展过程中,当出现教学预设的亮点,或者是教学需要的精彩瞬间时,要抓住时机立即“叫停”。如在《跨越式跳高》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尝试运用各种跳的动作跳过80cm左右的障碍来探究跳高的方法,在自主练习中,有的学生尝试单脚起跳练习,并且发现单脚起跳比双脚起跳要跳得高,这种课堂即时生成情况正是教师课前预设的。教师立即“叫停”,挑选这部分学生给大家展示,并交流总结单脚起跳的优越性。教师通过这一即时的“叫停”让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单脚起跳的好处,为跨越式跳高学习的进展做好了铺垫。
四、避免比赛中断,要适当延后“叫停”
体育课中,游戏和比赛是学生的最爱。比赛中,难免会出现个别小组的部分学生为了追求胜利而不遵守比赛规则的情况。如在迎面接力比赛中,男女各分成4組,每组6人,要求接力者只有与迎面跑来的同伴击掌后才能起跑。比赛开始一段时间后,男生二组落后较多,第4棒的学生非常着急,没有与前面学生击掌就跑出去了,很快超过了其他组的学生。其他组的待赛学生发现了这一情况,纷纷向教师告状。这时教师如果马上“叫停”,会使遵守规则的其他7个组的成绩一起作废,让即将取得胜利的学生产生失落感,降低课堂热烈的比赛氛围,影响下一轮比赛的热情。这时,教师应该使用延后“叫停”的方法,等这轮比赛或游戏结束后再“叫停”。“叫停”后,教师要宣布男生二组违反比赛规则成绩作废,并客观排出其他组的名次。然后,教师要重申比赛规则与要求,利用二组男生的违规行为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倡导学生讲诚信、守规则。
五、针对安全隐患或意外伤害事故,要及时“叫停”
意外伤害事故是体育课堂的大忌,当教师在教学进行中发现安全隐患或者意外伤害已经发生时,要果断采取及时“叫停”措施,防止发生或处置意外伤害事故。如,在激烈的篮球教学比赛中,一名学生脚崴了,仍要坚持比赛,这时教师应及时“叫停”,观察伤情,进行紧急处理,安排好其他学生后,根据伤情再做进一步处置。又如,在支撑跳跃练习中,在落地点处要放置一块体操垫子来进行缓冲与保护,由于学生落地时会对垫子产生向前的冲力,体操垫会慢慢向远处滑动,如果置之不理,学生会落到垫子外,教师一旦发现这一安全隐患,要及时“叫停”,调整好垫子以后再组织练习。
体育课堂不要随意使用“叫停”,尽量少用整体“叫停”,常用个别“叫停”,活用即时“叫停”,会用延后“叫停”,敢用及时“叫停”。“叫停”后教师的指导语言要言简意赅,以肢体语言配合,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解决一个最重要的教学问题。达到“叫停”次数的最小化、讲解所用时间的最少化,提升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孙志刚 于文明(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三里河中学,2644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