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创意舞蹈《舞出我的名字》课堂设计

2020-04-01李若兰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堂设计

李若兰

【摘要】《舞出我的名字》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材编排以“我的名字”为主题,引导学生用舞蹈动作去思考自己的名字,想象自己的名字,表达自己的名字,从而去开发学生的肢体动作,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独立舞动”的能力。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理念及教学过程等方面谈对这节儿童创意舞蹈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儿童创意舞蹈《舞出我的名字》课堂设计

儿童创意舞蹈教学是指用创造性方式进行舞蹈教学,是以学生为探究的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肢体创造力,它突破了传统舞蹈教学中以老师教、学生模仿的舞蹈授课形式。教学中,视每一个学生为一独立的个体,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仅呈现个性化,且能促进群己关系,不只是强调舞蹈专业技巧的训练与呈现,更重视的是舞蹈经验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名字的探索和喜爱,学生们通过相互的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不同形式的舞蹈游戏、舞蹈道具使用、舞蹈活动的设计,体验学生舞蹈肢体语汇的探索、实践、创造、表演等授课过程,增强学生学习创意舞蹈兴趣,提高对舞蹈的探索欲和理解能力。

3.知识与技能

用创造性的舞蹈语汇表达《舞出我的名字》。其中,我把“创造性的动作表达”作为本课的重点,把“身体的舞蹈动作开发”作为本课的难点。这也是我经过多次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反馈确定的。

二、设计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教育家陶行知在儿童舞蹈教育中谈到:“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创造力是每个孩子都具备的特质,在舞蹈学习中,对孩子们创造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创意舞蹈课程在儿童舞蹈教学中有非凡的教育意义,它是前瞻性的儿童舞蹈教育。

根据舞蹈团小班学生性格、爱好等特点,喜欢集体活動、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喜爱表演,本课围绕“举行开学第一天《自我介绍》舞会”的主题,通过聆听、分辨、思考、模仿、创造等教学手段去体验感受舞蹈动作语汇,并通过分组的形式进行相互表达,增强对舞蹈世界的探索兴趣。整个舞蹈教学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富有童趣的舞蹈情境和舞会幻想之中,润物无声地加强了学生对舞蹈动作探索、实践、创造、表演等舞蹈要素的理解,把教学重点难点巧妙地融入到相关的舞蹈游戏和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培养有丰富的情感、又能快乐学习的学生。

三、教学过程

1.情境体验,导情激趣

英国教育家柏西·布克曾经说过:“作为一名教师,你首要的紧迫任务是创造一种吸引力。”而对于新学期第一节课,尤其是我们中心这样每学期都有新进的学生相互不认识的情况下,先进行一个情景式的“自我介绍”。所以,为了能一下子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学生们之间的距离,我先会和同学们一起玩一个“接火车”的游戏,两人一组搭火车,大家在钻火车的同时,会相互打招呼,从而以情景式的“打招呼”形式导入:嗨……我叫温馨……嗨……我教郭蓓蓓,当大家围着一圈边搭火车边唱儿歌“火车火车开动了,窗外的风景真美好……”我们到了梦幻舞会,“哇,今天来了这么多新朋友,大家自我介绍一下吧……”于是,教师引导班里的同学逐个介绍。

2.动作探究,互帮互促

“动作探究,互帮互促。”是本课的主体部分,我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通过“探索、实践、创造、表演”等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来完成本部分的教学,而整个流程又以“用我们的名字来舞动吧”的形式贯穿整个的教学。

第一环节:探索。在该环节的教学中,我先用自己的舞动肢体向大家介绍自己,先表达我名字中的三个字“李-若-兰”舞蹈造型,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老师的表现方式,进入对自己名字的动作思考,同时我会让一个学生先自我介绍,让她尝试像老师那样去表达自己的名字三个造型,而整个过程是完全即兴的,只要她能用她的理由表达出肢体动作,我认为都是很棒的,过程中会不断的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实践。有了第一环节的铺垫,第二环节学生们就能明白如何用自己的身体语汇去表达自己的名字,将全班分为四组进行舞会,先相互介绍,相互认识,相互交流。这里我说明一下,

为什么没有直接进行全班性介绍,因为很多同学害羞,不敢于当着全班的面进行表演,但分组后,拉近了学生们之间的距离,他们往往能相互帮助其完成的质量,同时四组之间又能形成相互竞争的集体感。

第三环节:创造。全班同学分别逐个以舞蹈造型语汇进行自我介绍,观看同学们完成的情况,相互进行点评,探讨,当全班同学都已经基本完成自己单一的舞动肢体名字后,再进行名子里字和字之间的舞蹈动作连接,也就是造型与造型之间的舞蹈动作连接,引导学生们进行自己名字的舞蹈表演创作。再通过“看谁舞的最有趣”的方式促进他们的创造能力。

第四环节:表演。当大家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舞蹈动作连接后,全班分为两人一组相互舞动,相互表演,在表演中通过老师的引导,进行相互的动作连接和三度空间的对比,再将两人一组扩大到四人一组、六人一组乃至全班,这个过程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创造的形式进行即兴调度和三度空间的发挥,用以巩固对上个环节“舞动名字”的动作记忆和表演。

至此,学生在舞蹈游戏和体验活动中学会了用舞蹈肢体语汇表达自己名字的内容。以上各环节,通过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始终围绕舞蹈本质进行的各种活动来探究舞蹈动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互帮互促”的目的,不知不觉向本课的教学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3.拓展延伸,感悟升华

为了创意舞动的丰富性,我将结合绘画道具完成舞会。我给全班同学发一张白色的卡板,卡板上滴一滴颜料,每个同学的颜料色彩不同,老师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在舞会舞动的时候颜料不要掉下来。舞会开始了,我将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调动全班同学的舞蹈欲望,用我们上一个环节所创造出来的自己的肢体名字尽情舞动吧,舞动中相互打招呼,去表达友好和礼貌,去表现自我,看谁舞动得最优美,而整个过程中,我们手上的颜料随着身体的舞动流出了不同的图案。

4.课堂小结,合理评价

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堂小结,合理评价”环节,在课程结束前,我引导大家观看每位同学手上的画板,映出眼前的是一幅幅不可复制不可重复的作品,再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作品,布置作业,下节课:“我的画在表达什么?”

我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作提炼性的小结,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我再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评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大家在优美的音乐中,带着愉悦的心情结束这节课。

纵观整节课,教学始终围绕舞蹈动作开发的本质,通过舞蹈游戏、情景舞蹈等学生喜爱的方式来体验、探究舞蹈动作,借助绘画道具,顺利完成了本课的创意教学目标。

三、教学反思

由于是第一节创造课的原因,学生动作能力开发的还不够丰富,下一节将会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环境空间,肢体动作空间等方式进行引导,丰富学生的舞蹈肢体语汇。

猜你喜欢

课堂设计
“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之教学方法探讨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论有效课堂设计对激活幼儿思维的作用
高中物理“少教多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思考
关于初中英语课改的一点思考
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结构与课堂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