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电影频道国产影片收视情况分析

2020-03-31王曌

艺术广角 2020年2期
关键词:电影频道频道

王曌

电影的发展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电影观众总会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对电影产品内容的渴望,通过观影得到情感的共鸣和宣泄,并从电影中看到价值理想的实现,进而得到心理慰藉和满足。电影频道(CCTV-6)是全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影频道,其收视率受到诸多内部与外部因素交叉影响,观众对电影的选择和喜好,既受到中国电影事业总体发展状况的影响,也受到当下文化环境、时代氛围、社会普遍价值取向、大众文化审美趣味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的收视分析侧重从电影频道播出的国产影片类型角度出发,结合以2019年为主的收视数据,探讨电影频道的收视现状、电影频道观众的收视类型偏好和大众文化心理之间的关系,以及频道出品影片的发展情况等。

一、电影频道的发展及收视现状

1994年5月,经原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成立,通过卫星压缩加扰向全国传送节目,于1996年1月1日正式开播。根据央视索福瑞收视率调查与统计,电影频道的收视率和占有率均名列前茅。2019年电影频道累计观众规模为11.13亿,位列上星频道组第二,平均每日观众触达为1.55亿。在非院线市场中,地面频道是电影的主要播出平台,电影频道作为国家级专业电影频道,每年电影的播出是全国频道中数量最多的。此外,西部电影频道、长影电影频道、潇湘电影频道、上海东方电影频道和珠江电影频道等9家省级电影频道与电影频道共同组成“全国电影频道联盟”。但就收视能力、覆盖人口,以及影片播出总量而言,电影频道遥遥领先,也是观众收视主要集中的频道。

电影频道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电影的大发展。电影频道影片的播出情况,也反映了电视市场中观众的影片类型偏好。根据国家电影局2019年12月31日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642.66亿元,同比增长5.4%;国产电影总票房411.75亿元,同比增长8.65%;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7.27亿。2019年新增银幕9708块,全国银幕总数达到69787块。全年共生产电影故事片850部。在全年票房前10名影片中,国产影片占8部。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88部,其中国产电影47部。2019年,国产电影精品层出,各重点档期都有表现突出的国产影片,创造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电影市场和电视市场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电影产品的特性和政策监管的维度上,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在电影的市场运作上却有较大差异。电影市场中由观众直接购买电影票观影消费,电视市场中由电影片方首先将影片版权卖给电视台,而后由电视台向观众免费播放。电影频道每年由购销部购买影片版权,然后在电视上免费播放。根据央视索福瑞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电影频道共计播出4767部影片,其中国产片3710部,港澳台地区影片117部,外国片940部。国产片(不含港澳台地区)平均收视率0.37%,平均市场份额4.61%,累计约10.79亿人收看了国产影片。值得关注的是,电影频道平均每日观众触达1.55亿,位列上星频道第二,因此,当电影通过电影频道平台播出,尤其是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时,能触达大规模的观众群体,具有不容忽视的传播影响力。

电影作品是人类的精神产品,本质上要创造意义和价值,与特定的社会结构密切相关。广大观众的观影习惯与收视心理,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我们所处的当下,是一个内容碎片化、平台分散化、审美多样化的时代,不同的观众群体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趣味,并且这种不同正在趋向细分。电影频道需要充分了解观众的收视需求和选择偏好,因此编排影片也必须开放多元、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审美期待和精神文化需求。

二、电影频道侧重的电影类型

电影频道在进行电影编排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社会层面的文化需要,同时也要重视各类观众群体的收视心理和电影类型喜好。以2019年播出情况为例,电影频道有几个较为显著的电影类型:

第一,“合家欢”喜剧片受欢迎。电影频道观众对喜剧片有稳定的情感需求,十分青睐“合家欢”喜劇片。改革开放40余年,传统的家庭模式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步被改变,亲子交流空间越来越少,家庭成员共享时间也越来越短,家庭关系已不再像传统中国社会那般紧密。但是当代都市人在忙碌中依然渴望和谐温馨的家庭关系,希望通过围坐于电视机前的“客厅模式”——打开电视看电影,来完成一种传统家庭伦理价值的确认。在2019年电影频道的高收视影片中,合家欢类型的喜剧影片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唐人街探案”系列、《西虹市首富》这类明星阵容强大、喜剧元素集中的影片具有非常好的收视表现。从观众收视情况和市场反馈上看,《唐人街探案二》凭借“喜剧+推理”的电影风格,将东方文化和纽约风情融合,充满了热闹、爆笑、时尚的各类元素,满足了“合家欢”的观影需求,尤其受到年轻观众群体的青睐,在25—34岁这个年龄段的收视排行中名列第一(见表1)。

第二,青春爱情片受青睐。现代社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一定的生存竞争压力,尤其是年轻一代,围绕他们不仅出现了月光族、蚁族、啃老族等新词汇,而且被冠以房奴、卡奴、车奴、孩奴等新称号。在裹挟而来的现实压力之中,观众更加渴望电视能够带来温暖的、放松的、慰藉的“心灵按摩”和“灵魂港湾”。在电影选择和编排的过程中,影片制作水准、明星阵容、传奇故事等因素都需要以观众需求和社会现实作为考量基础。在电影频道收视成绩优异的片目中,爱情、青春类型和励志主题的影片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在2019年电影频道的春节档期中,《快把我哥带走》在晚间黄金时段首播时,以1.35%的收视率和8.47%的市场份额取得了同类型影片中的优异成绩。影片刻画了细腻的兄妹情感和家庭亲情,又暗合了国家新提出的“二胎”政策,完成一种来自于中国社会传统家庭伦理关系的人文关怀,收获了不同年龄层面观众的好评。《重返20岁》《超时空同居》这一类养眼且时尚的爱情类型影片,制造了一幕又一幕的都市纯爱故事,以供奔忙焦虑的现代人想象。《银河补习班》《岁月神偷》《相爱相亲》等伦理亲情主题的口碑佳片也受到观众的喜爱,用舒缓的风格、温情的故事、浓厚的时代感制造了暂时逃离工作和生活压力的人生感怀。

第三,主旋律类型影片被大众需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财富存在于传统生活习俗中,更存在于历史中,中国电影的创作更多地对历史表现出敬畏和尊重。中国电影观众并非对传统故事、民族经典不感兴趣,而是渴望一种新的读解和个性化的阐释。新时代以来,主旋律电影发生了新的变化,电影频道观众对“主旋律+军事动作”类型的影片产生更多期待,对于“英雄”“革命”“牺牲”等关键词,现代电影观众拥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他们想要看到与自己的期待相一致、真实而新鲜的精神价值。《红海行动》、“战狼”系列、《中国蓝盔》、《湄公河行动》等军事战争类型,在每一次播出时都能收获很高的收视份额。这类影片虽然仍是在塑造传统意义上的民族英雄,但是它们刻画了战争状态下的一个个真实的人的状态,让“英雄”的生成具有更加可信的人性化色彩和平易近人的亲近感。一个个劫富济贫、行侠仗义、惩恶扬善的传统故事演绎得活灵活现,给予观众强烈的情绪共振和情感宣泄。影片快速剪切的镜头、夸张局部的特写、延长视觉刺激的升格处理……多种视觉表现手段的杂糅,给予观众直观形象的视觉冲击,并从影像的审美意义和象征意义中探索了电影的艺术表达。2019年电影频道晚间黄金时段红色/主旋律类和动作类影片平均收视率皆破1%,战争/军事类也收获较高收视,达到0.97%。在电影频道播出的影片中,一部分中等制作成本和类型化的系列影片,在电视观众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附效应,有较好的市场口碑。如功夫动作类型、武侠大师故事和广东十虎系列、表现民族斗争精神热血抗战主题的动作影片,收视成绩十分优异。从电影频道2019年影片收视率TOP20中(见表2)我们可以看到,军事动作、功夫武侠类型影片占据了较多席位。《红海行动》、《7把枪》、“举起手来”系列、《中国蓝盔》、《太极张三丰》等影片,从不同角度捍卫了国家尊严和民族荣誉,呼应了观众的爱国情怀。

第四,奇幻冒险类型影片,也是电影频道观众的收视“宠儿”。目前我们所面对的观众对于电影作为文化消费品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不希望在轻松而难得的观看时间中,遭遇沉重而过分深厚的主题,更不希望接受任何说教。正因为这样,滑稽模仿、穿越颠倒甚至是网络“段子”都进入了电影的表现领域。当下的观众一定程度上渴望得到即時性的娱乐满足,因此,将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得淋漓尽致的电影,往往成为当下电影观众的“宠儿”。根据小说改编的《寻龙诀》《九层妖塔》《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奇幻动作影片,在屡次重播中均获得相当强的收视表现,例如2019年1月5日播出的《九层妖塔》,讲述人类与非人族时隔千年的秘密,通过猎奇感十足的灾难探险类型和强大的明星阵容,在口碑和收视上实现双丰收,收视率2.58%,市场份额高达11.65%,在当晚同时段播出的电视节目中排名第一。同时,“狄仁杰”系列、《一出好戏》、《降魔传》等影片屡播屡高的收视率,也反映出观众对穿越、奇幻、冒险主题影片的喜爱,尤其在社会中坚群体35—44岁人群中收视表现优异(见表3)。

三、频道出品影片的观众偏好

“大片”一度是中国电影的中心,人们唯大片马首是瞻,只要是投资规模够大、明星颜值能“打”的影片都能成为文化消费的热点。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小成本影片既不是热点,也很少成为亮点,更无法成为焦点。但从2018年以来电影市场观察来看,这一情况已经有了较大变化。三方面的原因促成了电影文化需求的多元化改变,一是“大片”越来越多,观众对它的渴望值逐步降低;二是中国电影的整体制作水准和表现能力皆在上升,不少中小成本影片非常注重画面的精致细腻和视觉冲击力,类型优化、审美提升、主题深挖、趣味盎然;三是电影的新生力量成长迅速,不少相关文化领域的从业人员进入电影领域,成为新的电影人和创作者,他们继承过去几代导演的文化积淀与艺术经验,带着更加强烈的个性表达和时代元素加入到中国电影的创作中,让中国电影呈现出参差多态的文化气质。比如,作家韩寒转型导演之后的喜剧类型影片《乘风破浪》、80后实力导演文牧野的现实主义力作《我不是药神》、青春励志的音乐题材电影《闪光少女》、根植传统西游故事的国漫强片《大圣归来》等影片,都享有优异的收视能力和美誉度。

无论是院线市场还是非院线市场,观众对中小成本电影的认可和选择,意味着中国电影迎来了一个良性的市场机遇期。在电影频道播出的影片中,电视电影——如今称为频道出品影片,也是收视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亦属于中小成本影片。电视电影是在影视合流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电视电影专供电视台播出,由于院线电影投资高、周期长,随着电视媒体的蓬勃发展,院线电影无法满足电视台的播出需要。而电视电影以短平快的优势诞生,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制作完成,为电影频道提供片源的有效补给。当下频道出品影片的制作仍属于中小成本,但制片模式已日益形成规模并产生一定影响。第一部电视电影作品是1999年春节期间播放的《岁岁平安》,截至2019年,电影频道已制作电视电影近两千部。

频道出品影片从各个侧面描绘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反映了观众口味的变迁,艺术品质也稳步提升。《阿桃》获2000年第8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劲舞苍穹》《杨守敬与吕贝卡》获2001年第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上车,走吧》《王勃之死》获2001年第2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情归天尽头》《大沙暴》获2002年第8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法官老张轶事》获2002年第2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龙之战》获2018年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虽然频道出品影片质量连年提升,专业化程度已步入正轨,但从中国电影市场总体创作来对照观察,频道出品影片类型化程度仍然不够高,刑侦片、灾难片等类型还不够纯熟,家庭伦理类型和青春爱情类型虽有产出,但数量略显不足。在频道出品影片中,动作、战争类型,尤其抗战题材深受观众喜爱。央视索福瑞的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电影频道共播出734部频道出品影片,平均收视率0.369%,平均市场份额4.81%,在男性观众,尤其是35岁以上的男性观众中,频道出品影片的竞争力较强。从2018年和2019年频道出品影片的收视排行中(见表4)我们可以看出,收视能力较强的是革命历史题材,尤其是抗战故事,如“神勇投弹手”系列、《捕蛇少年》等,观众在这类抗战获胜的故事中获得极大的民族自豪感,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这段历史是值得被好好开发利用的宝贵故事资源。另外,现实题材如反电信诈骗的“反诈风暴”系列、表现当代警察惩恶扬善的《特警云豹》、“纵横千里”系列等影片也收获了观众的认可和市场的青睐。

近年来国产电影逐渐受到观众的认可,电视市场可以视为院线市场的一种有机补充和对照。一方面要通过更多优质的电影创作,实现对院线和电视市场受众的需求满足,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市场反馈来发挥积极主动的调节和杠杆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电影的播出不仅要掌握观众的各种喜好和渴望,还要努力把这种喜好与渴望转化为推动中国电影创作的力量。电影创作者不妨加强对电视观众的重视和研究,从多种角度思考中国电影,跳出狭窄的票房视域来展望电影发展的未来态势。

【作者简介】王 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电影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美学。

注释:

[1]表1中《唐人街探案二》《红海行动》等影片重复出现,是将其每次重播的收视情况纳入统计的结果,表2、表3同理,不再说明。

(责任编辑 刘艳妮)

猜你喜欢

电影频道频道
精准推荐影视前沿资讯
2018年度电影频道百合杯奖项揭晓
电影频道《今日影评》一周年 新推《表演者言》《鸿论》
央视电影频道 推军事题材影片展播
寒假快乐频道
星空榜
频道
专家频道
观片指南
家庭影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