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IP改编电影创作状况分析
2020-03-31康思齐
2019年,中国电影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不仅整体票房持续增长,在口碑和艺术成就上也收获颇丰。在2019年的众多影片中,IP改编电影依旧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贡献了全年票房的四分之一强,同时还诞生了不少影响较大的佳作。因此,在回顾与总结2019年的中国电影时,有必要对IP改编电影的创作进行专门的分析。
一、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整体态势
据统计,2019年共有21部IP改编电影在国内院线上映,累积取得了160多億元的票房,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分别为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的冠、亚军,同时还有《疯狂的外星人》《少年的你》这样位列全年票房前十的作品。而从艺术成就和影响力上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少年的你》等影片在多个电影节中取得奖项并广受好评。
从纵向上看,2019年的中国IP改编电影不论是在作品数量还是在整体票房上都较上一年有了显著的提升,可谓是近几年来的一个小高峰。事实上,中国IP改编电影自2015年的井喷式发展后,一直未能有进一步的突破,相反成绩很不稳定,经常陷入持续的低谷中。在多次的失利后,相关创作者开始进行多方面的反思与调整,通过不懈的努力与探索,终于在2019年迎来了新的转变。
从横向上看,2019年的中国IP改编电影整体上呈现出更均衡的格局,一方面,它广泛分布于各个不同时段,基本上每个重要档期都会有此类影片的出现,既出现了几部重量级的“爆款”影片,又诞生了许多成绩良好的佳作,可谓百花齐放而非一家独大;另一方面,它广泛涉及了当下的多种热门类型,同时风格也较为多元化,如科幻类型的《流浪地球》,青春类型的《最好的我们》《我的青春都是你》,喜剧类型的《疯狂的外星人》《小小的愿望》等。
2019年中国IP改编电影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离不开中国电影的整体性调整与改革,而它的成功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有效性。2019年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调整期,自上一年的机构改革后,相关主管部门一方面针对“天价片酬”“阴阳合同”等影视圈的乱象进行了集中性的整治,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种积极的政策来推进产业的发展。[1]因此,尽管在上半年中,整体的电影发展呈现出缩水之势,不少人所预言的“寒冬”[2]似乎渐成现实。然而,事实却最终证明,理性的调整终将有利于行业长久发展,截止12月31日,2019年的中国电影以642亿的成绩创造着新的记录。数字的背后是中国电影从粗放式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这一点从IP改编电影的创作中便可见一斑。
从2019年的相关作品中可以看出,与前几年相比,中国IP改编电影不再盲目地追捧所谓的“大IP”和“流量”,而是更专注于对品质的追求,浮躁的“配方式生产”[3]模式逐渐被摒弃。2019年票房前三的IP改编作品中仅有3部是常规意义上的“大IP”(《最好的我们》《诛仙》《罗小黑战记》),其余作品则多取材自非热门IP。同时,IP改编过程中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加强,创作者很少照搬原故事,而是积极地根据电影创作需要来消化与重构故事形态,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性地颠覆了原著《封神榜》中的人物设定,以更符合当下受众审美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几乎全新的故事。再如《流浪地球》大胆地对知名作家刘慈欣的原著进行修改,隐去原著中过于深奥和阴暗的内容,使之更符合电影的呈现。因此,从改编的角度来看,取意式的改编逐渐成为IP改编电影创作的常态,这种更符合电影创作实际的制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另外,对“流量”明星的祛魅也反映了IP电影创作上的反思。从相关作品中可以看出,演员的演技与角色贴合度重新成为作品选角的核心标准,像《流浪地球》《最好的我们》等影片甚至大胆地启用了新演员,并取得了较好的评价。而《少年的你》这种中小成本影片虽然选择了高人气的年轻演员,但主要也是出于角色塑造的需要。[4]此外,从相关创作者对影片《上海堡垒》失败的反思中也可以看出,[5]目前整个行业对于唯流量论已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二、多元共生的类型化探索
IP改编电影既是一种电影类型,也包含着类型电影的特征。作为一种典型的商业电影,它需要在创作上严格地遵循商业美学的原则,不断地根据受众变化的需求进行调整。不过,与传统的类型电影相比,IP改编电影由于经历了跨媒介传播的过程,其中所融汇的文本、元素以及叙事话语等更加丰富繁杂,因此,其美学形态也更为多样。
所以,IP改编电影的审美标准也应当是多元的,不论是在题材选择、故事建构还是风格营造上,都不可一概而论,而应当认识到审美文化的多样化与流动性,准确理解当下的现实语境,充分挖掘故事素材的特色与新意。2019年的诸多IP改编电影的成功,正是得益于此。从创作上看,它们在类型化的探索上体现出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执着的开拓精神,极大地改变了近年来IP创作高度同质化、程式化的弊端,也充实了整个中国电影的类型生态。具体来看,这种多元化的类型探索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绩。
一是推动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在2019年上映的IP改编电影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作品为动画电影,其中绝大部分都取得了过亿的票房,并且诞生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罗小黑战记》等广受好评的佳作。在这些作品中,最具影响力的无疑是国产电影票房冠军《哪吒之魔童降世》,该片以古典神话故事作为素材,严格按照当下的商业类型片范式来构建故事,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伦亲情与现代观念里的个体意识融为一体,建构了一个工整流畅而又个性突出、热血激昂而又温情脉脉的故事。事实上,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再到如今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与《白蛇:缘起》,可以看到中国动画电影取得了明显进步,同时,也为后续创作提供了启示:中国传统文化依然是一座无比丰富的宝矿,但只有紧跟时代、大胆创新、积极主动借鉴先进经验,才能真正赋予这些故事以新的生命力。此外,2019年的IP改编动画电影也呈现出明显的精品化趋势,创作者越来越重视作品的电影呈现感,而不是受众对IP的粘合度,像电影《熊出没》系列就属于此类创作,2019年上映的《熊出没·原始时代》就在故事精彩性和视听质感上较之前作有所提升。与之相反,像《赛尔号》《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等国产动画系列电影,则由于长期忽视对电影品质的提升,而逐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淡出。
二是开拓了新的IP电影类型,扩展了电影创作的视野。与以往的青春、爱情、奇幻探险类影片三分天下的格局相比,2019年中国IP改编电影的类型模式显然更加丰富多彩。最具突破性的无疑是科幻类影片的崛起,影片《流浪地球》的巨大成功不仅展现了当下中国电影工业的创造力,也创造了中国科幻片的新纪元,使得“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说法广为流传。事实上,同样改编于刘慈欣小说的喜剧片《疯狂的外星人》亦属于软科幻类型,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尽管随后上映的科幻片《上海堡壘》在商业和口碑上都遭遇惨败,但是,中国科幻电影在2019年所取得的成功还是能够激励中国电影人和观众对这一类型的兴趣与信心。此外,2019年还出现了体育竞技类型的IP改编电影《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尽管并未引起太大的反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电影类型化探索的经验。
三是彰显了现实主义情怀,体现了电影的社会影响力。类型电影尽管是为了满足娱乐消遣而被生产的,但它始终具有特殊的消费意识形态机制,[6]其深层内涵中包含了对社会问题的揭示与反思。根据IP改编而成的类型电影也同样如此,只不过许多创作者迟迟未能从文化层面思考这个问题,而是在浮躁的产业环境中随波逐流,被片面甚至虚假的互联网数据所误导。事实上,“类型电影从来不是纯粹的叙事公式演算,它必须以生动真实的文化感知作为基础”,[7]从2019年广获成功的IP改编影片中可以看出,只有牢牢扎根于现实的文化土壤中,才能让作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更容易获得广大观众的接受。在相关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电影《少年的你》,虽然该片改编自一部并不算热门的网络小说,却由于独特的视角和出众的品质很快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影片围绕着校园霸凌这个既广为人知但又常被忽视的社会问题展开,构建了一个风格多元的另类青春故事,导演以凌厉而不乏温存的镜语细腻地勾勒了人性的幽微,通过电影的手段生动且深刻地剖析了这一社会问题的严峻性。客观而言,仅从艺术创作的完成度上看,《少年的你》较之《七月与安生》(该导演的上一部作品)还有一定差距,然而,由于该片选择了一个更为大众所熟知、更具现实意义的故事题材,因此其所引起的讨论明显多于后者,甚至还引起了官方媒体的关注,对其将忽视问题引入公共视野的影响进行了充分的肯定[8]。而影片《流浪地球》虽然是一部科幻片,但是在改编过程中,创作者努力通过各种手段来丰富其现实感,如运输车中反复响起的“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的提示语,在播出后就迅速获得广泛传播直至成为年度热门话语。这种充满文化特色和现实关怀的叙事元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观众对影片的亲近感。而影片中刘培强最后所说出的:“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更一语中的地凸显了影片不同于原著的核心主题,即呼吁对现实家园的守护,彰显以人为本的主旨,这无疑是当下时代主题的折射。与之相比,影片《上海堡垒》则从反面印证了现实关怀对于电影的重要性,在这部缺陷甚多的影片中,虚幻缥缈的主题与单薄的现实质感是它最广为人诟病的地方。可见,对于当下的IP改编电影而言,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故事本身的内在逻辑,还需要从电影与现实的关系上适当调整创作。
三、仍需强化的主体意识
中国IP改编电影在2019年的整体发展,既给中国电影的创作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也带来了许多值得反思与警惕的教训。从本质上说,这些经验与教训都来自于同一个方面,那就是对电影创作中的主体性的认识。IP改编电影是一种跨媒介形式的创作,在这种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能既要面对文本间性上的选择,又要处理网络话语与资本意志的渗透,很容易丧失创作上的主体地位。
在2019年的IP改编电影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许多创作者对主体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非创作因素对电影的干扰有所减少,这种转变推动了作品艺术水准的提升,也为整个中国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两点有益的启示。
其一是应当以电影为本位,相信与重视电影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尽管这是一个大数据和互联网空前发达的时代,便捷的资讯与庞大的互联网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整个电影产业,电影制作与传播中的许多环节都开始呈现出从传统的“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的趋势,以“受众为中心”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的行动准则[9]。然而,事实证明,仅仅通过大数据的指引是无法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更无法为整个行业提供持续的生命力,电影创作的核心环节还是得依靠创作者的技巧、经验和审美品位,这是看似万能的“互联网+”模式所无法替代的。“爆款”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创作之初并不顺利,由于资金的紧张,导演饺子不仅需要一个人全权负责剧本、人物设计、场景设计等重要环节,后期还承担起了主要人物的动作指导的工作,影片历时3年,修改了66稿剧本后才呈现出最终所看到的效果[10]。反观,像《诛仙》和《上海堡垒》这种所谓的“大IP+小鲜肉”的制作模式,由于公式化的创作而很快就淡出了观众的视野。众多电影人逐渐明白,面对复杂多变的受众口味,只有作品的艺术质量才是电影成功的可靠保障。事实上,在当今这个媒介融合空前深入的时代,跨媒介传播已经成为电影创作的常态。然而,“电影需要扮演的是社会时尚的泉眼和发动机”[11],而不是作为社会时尚的“消化器”。因此,IP改编电影的创作也绝不是简单地将原文本进行跨媒介的嫁接,而是要从电影创作的实际出发,坚守艺术创作的独立性,追求艺术上的创新。
其二是要注重电影的品牌效应,以电影来持续创造品牌美誉而非消耗品牌优势。优质的电影品牌既能够有利于相关影视产业的长久稳定发展,也能够激发和保持观众对于电影的期待,在这方面,好莱坞电影无疑做得最为成功。相较而言,中国电影还存在诸多不足。不过,从近年的电影创作,尤其是IP改编电影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中国电影正在努力追赶这种差距。2019年的IP改编电影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白蛇:缘起》大获成功后,其相关的续集就开始提上了议程。而像《罗小黑战记》《诛仙》《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等改编自体量相对庞大的IP的影片也开始有意识地舍弃一次性的改编策略,选择以片段式的改编来保持品牌的延续。此外,除了故事题材本身,创作者及其作品风格也可以成为一个吸引人的品牌,如《少年的你》的导演曾国祥就一直保持着对青春故事的独特视角和美学呈现,其作品均体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当然,尽管中国IP改编电影对于主体性的认识有了显著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不足,这种不足在创作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类型模式的创新性尚有所欠缺,部分传统的类型创作由于缺少必要的突破而陷入平庸俗套。这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爱情片,像《最好的我们》《我的青春都是你》及《大约在冬季》这种爱情片,不论是在人物的设定还是在情节的设计上都有老调重弹之嫌。对于IP改编电影而言,这种因循守旧的创作策略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其整体的叙事效果,对于《最好的我们》这种根据影视剧IP改编而来的作品而言,如果只是照搬原故事而不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必要的创新,势必会产生雷同感。
第二是对文化的在地性问题认识不足,一些影片在选择和改编国外的文本时略显轻率,最后使得改编后的文本因明显的“文化折扣”而令人失望。典型的例子便是根据知名日剧改编的同名电影《深夜食堂》,原作是一个广受好评的大IP,不仅在日本国内广受追捧,还在中国与韩国观众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然而,改编而成的电影《深夜食堂》却未能复制原作的意蕴,尽管该片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之前电视剧改编的失败教训,完善了许多情节,制作上也较为细致,然而,它终究没能解决故事创意上的根本差异问题。對于这个故事而言,深夜食堂这样一个叙事空间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其背后的现实根基是日本社会独特的生活方式(夜班族因工作原因不得不坐在深夜食堂中候车),而中国社会的情况显然与此不同,因此,当这种设定被挪到中国的文化环境中,必然产生明显的“文化折扣”,观众不能从深层的文化心理上理解和认同故事。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根据韩国影片改编而成的《小小的愿望》中,尽管导演有意在结尾处加上了现实案例来增强其说服力,却依旧未能解决其远离中国青年真实生活的硬伤。
第三是消费社会话题的意识依然存在。尽管经过了近年来的优胜劣汰,整个行业的生产渐趋理性,但是,在一些中小成本影片领域,浮躁的投机心态却依然存在。从2019年的IP改编电影来看,还是存在不少企图依靠话题炒作来吸引观众的影片,如《小猪佩奇过大年》《大约在冬季》《一生有你2019》等。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凭借一个应景的短片在朋友圈的火热传播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态势,最终获得了过亿的票房,但是却让广大观众大感失望,因为电影与短片没有什么关联,而且整体艺术水准低下。而《大约在冬季》和《一生有你2019》基本上还是延续着依靠歌名来“卖情怀”的思路。
总之,从整体上看,2019年的中国IP改编电影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不仅对中国电影的整体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本文就相关现象与问题做出总结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国电影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作者简介】康思齐: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研究生,主要方向为电影美学与批评。
注释:
[1]张斌、孙玥:《2018-2019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概述》,《中国电影市场》2019年第12期。
[2]东方网:《中国电影的2019:寒冬与春》,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auto/news/enjoy/20191229/u7ai8996843.html。
[3]甘圆圆:《从网络文学改编看国产电影的现代转型及隐忧》,《电影新作》2019年第1期。
[4]腾讯网:《〈少年的你〉曾国祥为何会选择易烊千玺,周冬雨评价一语中的》,https://new.qq.com/rain/a/20191027A07PV400。
[5]新浪娱乐:《滕华涛谈〈上海堡垒〉争议:我用错了鹿晗》,http://ent.sina.com.cn/m/c/2019-08-20/doc-ihytcitn0470019.shtml。
[6]饶曙光:《类型经验(策略)与中国电影发展战略》,《当代电影》2008年第5期。
[7]周涌、冯欣:《中国电影产业化语境下的现实问题》,《电影艺术》2011年第3期。
[8]腾讯网:《〈人民日报〉发生,高度评价电影〈少年的你〉的社会意义!》,https://new.qq.com/omn/20191029/20191029A00N5N00。
[9]周宾:《从“受众本位”的视角看大数据时代的电影营销》,《当代电影》2015年第7期。
[10]娱乐白名单:《〈哪吒〉导演饺子:啃老3年,闭关10年,电影上映38天,破47亿!》,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3485115224646221&wfr=spider&for=pc。
[11]王一川:《回归本位的电影及批评家》,《中国艺术报》2014年9月5日。
(责任编辑 苏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