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应用的新变化

2020-03-31吴巧惠余杨

传媒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议程设置变化新媒体

吴巧惠 余杨

摘 要: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即时通讯、网上支付等活动已与我们形影相随,密不可分。与此同时,一系列的动态新媒体也在网络平台上孕育而生,这些新鲜血液不断注入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环境下,设置媒体议程的能力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新变化进行浅析。

关键词:议程设置;新媒体;变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4-00-01

议程设置理论是20世纪传播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理论,它指出,大众传媒具有一种特殊功能,即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凸显了大众传播对于社会效应的深远影响。随着崭新时代下新媒体的来临,从纸质媒体到互联网,从短信到微信,日新月异的新媒体使得议程设置理论产生了新变化。媒体新闻和信息的活动以某些显著的方式传达给受众,影响着大家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和判断能力,以及周围发生的事件的重要程度。

一、何谓“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环境是在新兴的媒体环境下,面向接收人群,在一系列的数字技术支持下,经过不同网络等相关渠道,通过手机、电脑、网络电视等具体终端,从而为受众提供相应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服务的一种传播形式。新媒体也称之为“第五媒体”,具有强大的信息容量、高效的交互性和实时性,不仅可以实现全球化的沟通与交流,还以其媒体个性化突出、受众的选择方式增多、多种表现形式、信息发布及时等多种优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式,大家能够经过新媒体的互动产生不同的想法,反映信息传播的效果,影响信息传播的人。

二、议程设置理论概述

《21世纪议程》是大众传播效应的一个重要理论,早在20年代初期,一种“拟态环境”活动的营造被李普曼提出。所谓的“拟态环境”是由媒体设置形成的,在他看来,观众只能在媒体上被动接受,然后反映出现实状况,而不是由真正的环境做出真实反应,往往是不够准确的,这成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思想的鼻祖响应。随后,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在总统竞选的研究中又将这一概念进行了具体论述,议程设置理论便随之诞生,为传播效果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在此之后,许多传播学学者对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因此,使得这项理论有了更加深远的发展。在传播过程中,中国学者郭庆光又一次对议程设置理论进行了解读,他表明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可以为信息接受者定制“议程”的功能,事件的实时报道和信息的传播活动相对于媒体来说具有不同程度的“主题”意义,左右着人们对事情的认知能力及其影响效果。在现在的新媒体环境下,冲破了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理论的束缚和捆绑,使得议程设置理论做出新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受众的自主选择性和自由互动性。

三、解读议程设置理论应用的新变化

(一)议程设置呈现多元化互动态势

作为一个理论假设,“议程设置理论”,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环境下不可避免的呈现出多元化互动态势。议程设置的主体,通道的形成,以及其内容的呈现已成为一个多元化的趋势。作为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网络新媒体,它具有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方式多元化、传播渠道多元化的特点,网络媒体的一部分传播权由公众自由进行支配,交互式多维度的信息传播取代了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网民可以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实现一种可以“自主锁定选择、收集信息和发布自己的看法与言论”的梦想。

(二)议程设置的实现形式催生新特点

新媒体的实时互动和对新闻角度的评价都在实现议程设置的形式上有着较大的影响。现场的传统媒体通常适用于新闻事件的突然发生或偶然间的一触即发,并不占据传统电子媒体的新闻报道形式。在新兴媒体时代,网络爱好者不仅可以利用自己的文字为其他网民設置议事日程,还可以用VLOG视频记录生活,利用网络音乐进行情感倾诉,利用网络图片、网络用语、在线表情包等多种方式进行设置议事日程,这样的实现形式不仅交流方式多,而且涉及的内容也更新更广泛。

(三)议程设置的主体间呈现互动交叉性

地位对于议程设置主体来说是平等的,但与之不同的是,议程设置的主体具有互动性和交叉性。在新媒体时代,每个新媒体用户都可以自主地通过传播媒介给某一事件增添“热度”,使事件得以“加温”并加以持续“发酵”,使事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得到持续性跟踪和关注。如果网友自发成立的议程引起了社会的强度关注,那么这将会迅速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这个时候,议程设置的主体就由新媒体的网民个人转到传统媒介机构,个人和组织都能分别进行参与,两者都能够在相应程度上成为议程设置的传播主体,那么这个传播过程,便呈现了议程设置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叉性。

四、结语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议程设置的多元化互动态势、实现形式的新特点以及主体间呈现的互动交叉性得以新的体现。受众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动地接受传统媒体所带来的新闻,而是能够通过新媒体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和看法,实现一定意义上的“言论自由”,各个主体之间可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进行参与的程度,使议程设置得以更好地应用和体现,为未来研究的议题设定一个全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徐春霞.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主体”分析[J].新闻窗,2009(06):79-80.

[2]董文娜.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论的新变化[J].青年记者,2010(2).

其他作者简介:

余杨,女,汉族,辽宁沈阳人,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广告、文化传播。

作者简介:吴巧惠,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研究方向:新媒体广告。

猜你喜欢

议程设置变化新媒体
这五年的变化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喜看猴年新变化
如何讲好南海人文故事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