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戏码头》看传统戏曲的传播创新

2020-03-31杨兵

艺海 2020年1期
关键词:传播创新

杨兵

〔摘 要〕传统戏曲文化艺术如何向青少年群体普及推广戏曲里的经典故事,民族精神如何以现代传播的方式创新形式、彰显内涵,戏曲节目如何在荧屏内外持续与受众互动,电视栏目《戏码头》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戏曲的传播创新。

〔关键词〕戏曲文化;创新;传播

《戏码头》是湖北卫视2018年10月推出、播出至今的一档大型戏曲文化类电视栏目。从栏目名称就我们就可以窥见富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湖北省会武汉市地处长江交汇处,码头众多,取名戏码头很有标识显著性;虽是戏码头,但又不拘泥于一方戏曲,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交汇于荧屏之上,从形式到内容也真正的符号“戏码头”这一概念。而这样一个戏曲文化节目,令人称道的不仅是内容的汇聚,而且更在于它的传播创新。

一、面向受众的内容传播

与以往戏曲节目主要面向中老年受众的最大不同之处是:《戏码头》的主要受众群体是青少年群体,从节目演播室录制现场观众的构成看,主力军是大专院校、中小学学生,再到公众号互动模式的时新性,栏目都非常清楚且明确,受众的定位是青少年学生。在进行常规节目播出的同时、还进一步打造了全国大学生电视戏曲挑战赛。从内容角度的传播上很好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一期选材匠心独运,运用讲述人对每一出即将上演的戏曲片段进行详细讲解。演出之后,又贯穿影视剧片段、VCR方式对戏里戏外的创作背景、演员演出、故事情节作进一步解说,从传播方式到内容载体都丰富多样,而很接地气。

《戏码头》这一节目形式,从某种意义上,充当了大中小学生的戏曲艺术鉴赏公开课的角色。而在节目的形式、内容、传播上,充分考虑了年轻受众的思想共鸣、情感共鸣。虽然主体是青少年受众,但栏目同时邀请戏曲名家票友齐聚《戏码头》,面对向真正爱戏曲、唱戏曲的受众,又带动了收视浪潮。所以《戏码头》虽然节目形式年轻多样了,可真正让戏曲文化艺术成为老少皆宜的饕餮盛宴。

二、戏曲普及的文化传播

《戏码头》栏目中的讲述这一环节,可谓精心呈现;每期的讲述嘉宾是语言表演方面的名家大腕,而讲述过程中运用场景道具、现场器乐,嘉宾声情并茂的演绎让戏曲的情节与内容走进了受众内心。同时在演出之前,也有著名戏曲主持人白燕升的概要讲述,而待戏曲片段演绎完之后,紧接着戏曲理论家、剧本杂志编辑、散文理论家、戏曲表演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戏曲表演的内容、戏曲的戏词内容、文学手法进行综合分析点评,进一步呈现了戏曲文化的价值与艺术魅力。

《戏码头》中对戏曲文化普及的传播创新不仅在荧屏之内,也在荧屏之外的公众号上,关注后可以通过粉丝专区直接链接到官方微博、精彩回顾、经典时刻、那些角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设置有扫码入群,不仅是荧屏互动,还有戏里戏外观众之间的互动。而精彩回顾、经典时刻、那些角儿,形式内容丰富,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并茂;同时主题鲜明,艺术性、观赏性、知识性、互动性融为一体;通过这种节目延续的方式,可以让受众能更好地理解戏曲故事表达的精神内涵。

《戏码头》不仅是各戏曲曲种之间的汇聚交流,同时也通过电视镜头记录了戏曲人的舞台幕后生活、学艺做人的点点滴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唱念做打,为传统文化而坚守。戏曲演员自身与戏曲故事的本身也是一种积极正能量的传播。

三、节目细节的艺术传播

《戏码头》除了有说、有唱、有乐、有演之外,还有无声胜有声的艺术传播,从现场观众穿着服饰的戏曲脸谱图案元素,到节目入场前门外的木质斗拱门头、金字匾额,进演播室前的仿古式戏曲水牌节目单通告,再到进演播室内的中式木质四方桌椅、到主舞台背景旦角头饰的戏曲元素设计的巧妙,再到主持人白燕升的中式服装,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画面就是一次传统文化、戏曲艺术的传播。虽然看不到传统戏曲舞台的幕布,但少了庄严、多了亲和,撤下的幕布演变成一方大戏台,而每一个细节的呈现,则是精雕细琢、锦上添花。

而这些节目细节的艺术传播首先得益于湖北卫视对戏曲节目的重视。该节目在湖北广播电视台2000平方演播厅录制,这一硬件的支持是强有力的。而比这2000平方更具价值的是导演、主持人白燕升,白燕升对戏曲的热爱、了解、知晓程度不比戏剧专家学者差。一个细节的体现,就是在《戏码头》节目主持过程,他所述所讲都是脱稿。也非速成表达,这源于导演、主持人白燕升真正对戏曲、传统文化的挚爱。而每一期节目主题也是采用了文学艺术的形式呈现,如第三十四期在节目中的呈现是第三十四出:戏曲中的绮丽爱情故事。虽是一个出字,确是一种文化的彰显。而节目中的戏词戏名都用书法字体来呈现,也是一种书法艺术的传播。以上这些节目中细节呈现的艺术传播,不仅要增加更多财力、物力的投入,更难能可贵的是,节目主创团队充分利用每一个细节,充分表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艺术魅力;节目的细节做到了传承文化、品味经典。

四、民族精神的榜样传播

《戏码头》不仅是为戏曲而戏曲,而是将传统的、古典的、优秀的戏曲文化内涵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相融合。如君子怀德德才天下的汉代名臣宋弘“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德行故事,反映改天换地的建设热潮。在人与自然灾害的对抗中,龙江人发扬了顾全大局、舍己为人的龙江精神的《龙江颂》。《红岩》讲述英烈江姐大义凛然的故事;弘扬孝道,关于亲情和孝道的金玉良言的《清风亭》。再现一位科学家的爱党、爱国、爱科学之情,紧扣了科技兴国的时代大话题,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的黄梅戏《李四光》。在節目中,不仅将古代戏曲人物、戏曲故事中所折射的精神品质进行讲述,也有将现当代可贵精神品质的人物故事进行不同戏曲化的集中展现。

由此可以看出,《戏码头》电视节目将“古为今用、古今结合”运用得恰到好处;《戏码头》所选的戏曲片段,不仅是做到了雅俗共赏,而且也担负了公共媒体传播的社会责任;同时也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自信、民族自豪感。讲好中国故事,汇聚中国力量,通过《戏码头》的梨园芳华,我们看到的是民族精神榜样力量生动鲜活的呈现。就如该栏目所提出的一样,戏曲艺术最大的魅力,就是它散发出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如同春风化雨,沁润人心。而《戏码头》正是一种真善美的汇聚。

五、广阔思维的立体传播

戏曲只能用一种语言来演绎吗?在《戏码头》节目中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同一个故事情节、同一个戏曲选段,影视剧、京剧、越剧、昆曲或其它剧中是如何演绎的,这是一种广阔的思维,更是一种包容心态,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让受众对不同戏曲艺术有不同的理解与感知。而更为重要的是,用普通话的讲解方式把戏曲选段的核心精神、情节脉络表述清楚。首先在一定程度上扫清了受众因方言所造成的理解障碍,更为重要的是也许受众不懂戏曲的具体唱词,但却知晓了戏曲里的文化典故、艺术内涵。这就好比一个封闭的村子,有美丽的风光,因为道路不通畅而鲜有人知晓;而《戏码头》这种广阔思维的立体传播,等于先向不了解戏曲文化艺术的受众先铺了一条路,而观众初步知晓了戏曲里的风景后,也许就会停下脚步来慢慢感知与欣赏。

而《戏码头》节目的意义远不止是告知受众,更是告知戏曲文化艺术的传承者、从业者,我们不能总是害怕创新,害怕流行的方式。如果某种戏曲、人们连名号都未曾知晓,固守正统,面临失传又有何意义。还不如主动拥抱新形势、新的传播手段,如短视频、VR、互动APP等;也许我们不会因此失去传统戏曲的文化艺术价值,而是让这份价值重新焕发蓬勃生机。就像经典永流传一样,唐诗宋词唱成流行歌曲,人们并没有只记得音乐旋律,而遗忘了诗词本身。形式、方式、样态,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呈现,其实早在很多年前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戏曲名家穿着中山装、旗袍唱戏曲,人们并没有觉得这不是戏曲。说唱音乐中的戏曲元素、电子音乐中迸发出中国民族乐器的音符,人们并没有觉得这只关乎现代,人们也许更容易感知传统文化艺术的新生力量。

《戏码头》就像现在装饰装修的“新中式”风格,用新的手段、方式、工艺来将传统戏曲文化艺术进行升级优化。这也是戏曲文化艺术未来传播创新道路上值得参考的“样板间”。

(责任编辑:张建安)

猜你喜欢

传播创新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