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环境?激发活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03-31史丽
史丽
【摘 要】 本文以德州市为例,阐述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以及促其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德州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要建立稳定的营商环境,建立自我壮大的营商环境;建立促发展的营商环境;建立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环境。
【关键词】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德州市
民营经济是德州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从民营经济贡献来看,2018年德州市民营经济贡献了83.4%的GDP、56.7%的税收、86%的科技创新成果、98%的城镇劳动力就业、85%以上的驰名商标。从民营经济数量来看,2018年德州市民营经济主体39.36万户,占企业数量的99%。有力的支撑起本地区经济发展,可以说,没有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本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德州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德州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数量众多,缺少做大做强动力
德州市民营经济数量众多但缺大少强,缺少发展壮大的动力。从数量众多民营企业的构成看,规模较小的个体工商户占到了民营市场主体的75%,私营企业仅占全市民营市场主体的21%。而民营企业中又呈现山多峰少,缺大少强的态势。以德州市重点扶持的“三个一百”的民营企业为例,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的仅占38%,超过10亿元的仅占10%。既然民营经济在德州市经济发展中居于主体地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势必要推动数量众多的民营经济做大做强。而现实中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存在一定困难,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意识上,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缺乏做大做强的意识,缺乏“二次创业”、“多次创业”的进取精神;在管理模式上,虽然规范化公司改制已经完成1333家,占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总量的47.7%,但还有过半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和绝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还采取合伙制、家族管理模式,风险大,账目不清,融资税收易受质疑,缺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股份制企业发展的动力。
2、结构偏重,面临“转型的火山”
德州市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偏重偏旧,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虽然近几年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总体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德州市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业等传统重工业,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而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其中,大中型民營企业以资源性产品的初级加工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压力大。从投资来看,民营经济投资增长模式粗放,投资70%以上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电力、热力等领域,产业趋同、重复建设等问题明显。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民营经济不仅要面对“市场的冰山”,还要面对生态环境的硬约束红线,迫切需要新旧动能转换。
3、融资困难,面临“融资的高山”
虽然德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仍然较普遍。首先,融资渠道狭窄、直接融资比重过低。虽然近几年德州市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有突破性进展,截止2018年三季度德州市上市企业10家、新三板上市企业24家,区域性场外市场挂牌企业111家,但其他众多民营企业难以达到上市和挂牌条件,债券、风投等其他融资方式也较少使用。其次,缺少优质权益清晰的资产担保。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模式,需要有优质资产担保,尤其是中小高科技企业缺少可担保资产,另外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没有完成规范化公司化改制,资产权益模糊,信用水平不高,本地区信用担保服务体系也有待于完善,2017年,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同比还减少33.43亿元。第三,产业政策影响。德州市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以来,银行业也按照这一政策指向,贷款倾向于新动能领域,原来的传统产业很难得到贷款。第四,银行惜贷。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性,一般以一年期的短期贷款为主,民营企业经常短贷长用,这就带来借款期限错配的问题。贷款必须“先还旧再借新”,资金困难企业不惜高息拆解过桥资金,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而且还可能由于“先还后贷”的断档期造成民营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
4、营商环境不优,政策有待精准
首先,政策覆盖面过窄。虽然德州市近几年推出了一系列 “进解促”、“三航”计划、人才政策“黄金30条”、“无还本续贷”、成立融资担保公司等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公共政策和服务措施,但政策的覆盖面过窄,主要针对优质的大中型民营企业,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较难享受政策的红利。其次,政策不够精准。已经出台的政策中,真正民营经济可以享受的措施有限,很多措施只表述为政策倾向,缺少进一步细化的具体可操作性的措施。对民营企业的痛点、难点缺少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中小企业迫切需要的生产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会计、法律、信息等中介服务仍处在起步阶段,政府能提供的服务非常有限。第三,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一次性办好”是当前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措施,但在政策落实、工作推进、政务服务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政策落实难、干扰企业发展、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二、优化环境,激发活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建立稳定的营商环境
政企关系稳定、清晰的营商环境必然可以让民营企业安心发展。首先,要建立“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让企业家能够与政府正常交往,安心享受政府服务。其次,要建立政企沟通交流机制,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畅通沟通渠道。实现政府部门、公共政策与企业之间的良性沟通,增进互信,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企业对政策的误解,能够安心发展。第三,强化服务。通过对民营企业的调研,围绕企业痛点,进一步细化优惠政策,注重政策的细节方面的具体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第四,强化监督机制。强化监督问责机制,注意倾听企业的意见,对执行政策过程中的吃拿卡要、干扰企业发展或乱作为、不作为等问题严加查处,降低民营企业的制度成本。
2、建立自我壮大的营商环境
民营经济要发展,除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还要靠民营企业家大力弘扬现代企业家精神。首先,鼓励民营经济“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助推有開创意识的企业家把企业做大做强,针对性制定配套措施。筛选主导产业中的骨干企业,结合“三航计划”,以优势资源重点支持;促进规模以上企业规范化公司改制,优化股权结构,提升管理手段;针对科技成长型企业发挥创新创业中心、孵化器作用,落实好各项创新创业政策。其次,继续推进企业上云。企业上云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也是“四新”经济的重要模式,通过云计算打通各个环节实现流程再造、管理转型,为企业装上“智慧大脑”。第三,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改革。要继续深入了解企业关切,围绕阻碍企业发展的难点,探索切实可行措施。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探索投资审批网上办理。
3、建立促发展的营商环境
首先,认真落实新旧动能转换的各项政策。民营经济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载体。政府不仅要把各项补贴政策落到实处,避免优惠政策“悬空”,也要严格执行国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生态环境等政策要求,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摆脱对过去的路径依赖,主动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淘汰落后产能。传统产业只要有动力,就可以有思路、有方法实现转型升级。其次,围绕主导产业,提高引进项目质量。要超前谋划确立主导产业,以全球视野招商选资,瞄准“高”、“精”、“尖”项目,引进知名企业,推动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以高端项目引导本地区民营企业主动上链补链,实现转型升级。第三,要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通过产业招商,对传统产业强链、建链、补链,可以围绕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配套,可以以产业招商,以商引商等手段,建立民营企业的优势产业集群,改变中小民营企业经营分散、缺乏优势的局面。第四,搭建创新合作平台。借助“京津冀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的契机,推进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市场化协同创新机制。
4、建立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环境
首先,积极推进直接融资方式。当前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融资都有所使用,只是使用范围较窄,融资量较少。加强政府引导,对企业的分类指导,根据民营经济规模大小和对投融资的需求,推介不同的投资市场,鼓励企业根据各层次资本市场的要求进行内部改革。加快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引进一批投资研究机构和融资服务结构。其次,鼓励银行创新产品和服务。扩大融资抵押物范围,比如建立知识产权抵押融资,供应链融资等服务。针对小微企业推广普惠金融等政策性贷款,鼓励银行扩大小额融资服务的范围,降低贷款利率和抵押要求。民营企业也要及时根据银行信贷产品的要求,规范公司财会制度,提升企业信用。第三,进一步梳理“三航”计划、“无还本续贷”等政策,把优惠政策规则化,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覆盖面。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降低过桥贷款的融资成本,实现新旧贷款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 王磊(导师:李培林).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19-05-01.
【作者简介】
史 丽(1978.6—)女,汉族,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德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