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扫描在眼部异物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2020-03-31王晗
王 晗
焦作市五官医院,河南 焦作454100
眼部异物是眼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因外伤、爆炸、锤敲击等而造成眼球穿孔伤,眼部异物位置有前房异物、晶状体异物、睫状体异物、前部玻璃体异物以及眼球后段异物,临床表现有眼部疼痛、流泪、充血、头痛、眼内容物脱出等,异物进入眼内可机械性损伤眼部组织,异物留存在眼内也增加了眼部感染的风险,长期留存在眼内将会对眼部组织产生持续性刺激,引起白内障、视网膜脱离、青光眼、金属沉着症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视力[1-2]。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眼内异物,其中DR是眼部异物传统诊断和定位方法,但是难以显示金属和其他高密度异物;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多层螺旋CT逐渐应用到眼部异物诊断定位中,其密度分辨率高,临床诊断定位效果较好[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在眼部异物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诊断、定位眼部异物提供重要依据和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8年2月在焦作市五官医院收治的疑为眼部异物患者70例(70眼)作为研究对象,70例患者中有男性43例,女性27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2.35±4.54)岁;从受伤到检查时间最短为2 h,最长为1个月,受伤后24 h内接受检查有58例,1周以内接受检查有6例(在别处医院取异物失败),1月内接受检查的有6例(伤后无不适,发现视力逐渐下降后来诊);受伤原因为:爆炸伤24例、车祸玻璃伤15例、砖块砸伤21例、细铁丝扎伤10例;其中左眼39例、右眼31例。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无精神系统疾病;②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③无全身严重感染者。(2)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不耐受CT或X线检查者;③有CT扫描禁忌证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先行数字减影X线(DR)拍摄,具体步骤如下:(1)DR正位法:患者取俯卧位,保持头颅矢状面、眼球矢状轴垂直台面,外耳孔与外眼眦连线与台面呈45度角,将定位环定位在眼眶中心,定位环直径设置为11.5 mm,通过DR正位片来测量异物与矢状面、水平面的距离。(2)DR侧位法:患者取侧卧位,患侧眼球贴近台面,双眼水平注视物体以保持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角巩膜缘平面与台面垂直,使定位环的投影呈一条直线,直线长度为11.5 mm,通过DR侧位片来测量异物与定位环、水平面的距离。(3)DR垂直法:患者取俯卧位,头上仰使颏部贴近台面,外耳孔与外眼眦连线与台面呈30度角,双眼水平注视物体,使定位环投影呈一条长度为11.5 mm直线,通过DR垂直片测量异物与定位环、矢状面的距离。然后所有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具体步骤如下:取仰卧位且保持头部正位,扫描基线为外耳孔与同侧鼻翼下缘的连线,对头端扫描50层(层厚1 mm),选取角膜中心横断面为三维重建参考层面。对冠状面进行三维重建时,眼球矢状轴垂直于层面,冠状面上两眼环的中心连线即为眼球矢状轴的水平层面,通过异物定位尺计算异物所处的点钟位,测量异物到矢状面、水平面的距离。对矢状面进行三维重建时,眼球矢状轴平行于层面,将晶状体层面与异物层面进行叠加,测量异物到角巩膜缘、水平面的距离。对水平面进行三维重建时,眼球垂直轴要垂直于层面,测量异物到角巩膜缘、矢状面的距离。根据以上检测结果测量并记录异物的位置、大小。
1.4 评价指标
眼部异物阳性判定标准:裂隙灯、眼底镜、前房角镜检查可直视到异物;眼部DR、多层螺旋CT、MRI、超声、UBM等检查至少有两种检查显示存在异物;手术治疗发现异物。眼部异物阴性判定标准:以上检查均未发现眼部异物。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 18.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结果
70例(70眼)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眼部异物有64例、非眼部异物有6例,其中球内异物47例、球外异物17例。
2.2 DR、多层螺旋CT检测对眼部异物定位情况
DR检测诊断出眼部异物40例,检出率为62.50%,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出眼部异物58例,检出率为90.63%,多层螺旋CT诊断眼部异物检出率高于DR诊断眼部异物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眼部异物比较常见,多数异物为铁、钢等磁性金属异物,也有玻璃、碎石、木屑、铜、铅等非磁性异物,眼部异物可分为球外异物和球内异物,球外异物指的是眼睑、结膜、角膜以及眼眶异物,会引起明显的刺痛、眼睑痉挛、流泪、肿胀等,球内异物指的是异物穿过角膜、晶体,会引起眼内出血、角膜穿孔、眼内感染等,眼部异物患者临床检查时基本都有外伤史,若不及时诊断治疗,异物长期留存在眼内可导致感染、脓肿、视力逐渐下降等[4]。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是改善预后、保护视力的关键所在,临床常采用X线片、CT扫描、超声等来辅助诊断检查异物的大小,部位,进而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5]。
表1 DR、多层螺旋CT检测对眼部异物定位情况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70例(70眼)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眼部异物有64例、非眼部异物有6例,其中球内异物47例、球外异物17例;DR检测诊断出眼部异物40例(62.50%)低于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出眼部异物58例(90.63%),提示多层螺旋CT对眼部异物诊断价值较大,分析原因在于,不透X线异物以及金属异物在X线片上表现为致密阴影,但X线片无法呈现X线可穿透的异物及细小异物,容易出现漏诊[5]。超声检查可能会导致角膜、巩膜开放性损伤患者眼内容物脱落,进而加重眼部的损伤、增加眼部感染风险;此外,由于探头盲区原因,超声对眼球前段异物、球外异物诊断较困难而导致漏诊[6]。DR由通过电缆串接在一起的探测板、扫描控制器、系统控制及影像显示器等构成,使用方法也较为简练,将探测板置于与X线管相对应的患者身后,接收到的X线信息被直接变化为数字信号,经由电缆传输至系统控制部分处理成影像,通过影像显示器显示图像,但DR检测难以发现金属异物,且需要拍摄三个体位,若是患者创伤较为严重的还要现进行清创缝合,延长了术前准备时间,很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影响患者预后[7]。多层螺旋CT扫描具有多平面成像技术,能完成对眼部横断面、矢状位、冠状位的成像,加上多层螺旋CT的分辨率高,能保证任一断面的图像质量,进而保证多角度准确显示眼部的正常解剖结构特点;且多层螺旋CT立体容积重建技术,可显示眼部解剖位置的立体成像,解决了眼部结构重叠问题,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此外,多层螺旋CT可以根据病人的身材、脏器的形态等自动调整放射剂量,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受到射线辐射,具有安全环保的优点[8]。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在眼部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具有检出率高,定位准确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