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出版编辑综合能力的具备及提高

2020-03-30宁洪洪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图书出版提升质量

宁洪洪

摘 要:出版行业肩负着文化积累与传承、知识普及与传播的历史使命,每一位出版工作者就如同人类文明道路上的播火者,应当充分认识这个角色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坚定出版的文化定力,强化出版的质量意识,切实保障图书产品乃至数字化出版物的质量,打造时代精品,平衡好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和产品效益之间的关系,推动出版行业向着更良性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图书出版;质量;提升

1 前言

图书质量是出版行业核心竞争力,也是出版工作的生命线。图书出版兼具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双重任务和社会属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每一次技术革新与思想解放运动,图书出版都发挥了有益的导向作用。自我国出版行业转企改制以来,各出版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数字出版、知识服务等新业态迅速发展。而在数字化浪潮冲击下,读者减少、市场萎缩也是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出版單位的经销效益需要依靠图书品种来实现。在繁重的经济指标面前,容易造成出版者忽视对图书质量的把控,导致图书质量下降。

2 图书出版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选题不严谨,创作不接地气,图书生命周期短

当前,图书出版总体呈现数量几何增长、质量徘徊不前状况,优秀选题匮乏、选题角度不新等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图书的选题脱离群众生活实际,与大众精神文化需求脱节,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时代主题结合不紧,大多是“一锤子买卖”“一次性印刷”,呈现出见光死、难再版、不常销、难畅销、“鸡汤”多、干货少等问题,生命力难以持久。部分出版社不知道自己的读者在哪里、需求是什么、市场要什么,缺乏社会形势分析和市场调查研究,重复出版、跟风出版现象突出。

2.2 内容不合规,思想不够精深,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作者、出版社急功近利,粗制滥造,太过注重求热求新、追求轰动、吸引眼球,迎合低趣味、追求重口味、造就低品位,迷失了图书出版的本来方向,缺乏“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甚至存在着“低端粗俗甩节操,土鳖矫情无下限”的味道,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忽视或无视图书的宣教引导等社会效益,内容上阉割经典、断章取义、误导诱导,使得图书内容低俗化、生产机械化、消费快餐化。

2.3 把关不严格,编辑审校不合规范

出版社是作者与读者的纽带,出版是由创作走向传播、阅读、分享的桥梁。一些出版社抓创作引导不力、抓阅读推广不够、抓规范管理不严,在质量管理、版权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审核把关不严、产品不够精湛,作品创作浮躁、精细打磨不够。个别出版单位的文字差错、标点符号和其他符号差错、格式差错等图书编校问题层出不穷,图书质量难以保证,以至于“无错不成书”;某些教材连内容审核都做不好,如中小学教材中有的网址链接指向不良内容,这些问题其实就是编辑审校不过关所造成的。在图书出版流程的审读检查、印前质检环节中,如果出版单位编辑质量意识不够、工作规范落实不力、质检把关不全不严、三审三校执行不严,就容易出现“政治性和敏感性”问题以及知识、文字及文献等方面的错误。

2.4 排版不合理,装帧不美观,制作印刷不精良,降低读者阅读兴趣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日益呈现出可视化、动态化、个性化的发展态势,进而增强了这些信息资源的可读性与可观赏性,这实际上给图书出版企业带来了可资借鉴的元素。然而,部分图书出版企业非但没有跟上这一时代发展潮流,提高图书出版的可读性与可观赏性,反而连最基本的版面设计、图书装帧等工作都没有做好,图书的纸张选材不当、装帧质量不高、版面设计不精美、图文排版不严谨、图表处置不当等问题还时有发生;有的图书在装帧设计和图书包装等方面出现字迹不清、糊字重影、印刷错位、套印超标、裁切不良、掉页缺页、倒页连页、重页白页等现象这类图书难以达到赏心悦目的要求,大大降低了读者阅读体验。

3 提升图书出版质量的策略

3.1 实施图书出版的精品战略

从选题策划阶段伊始就需要为日后精品书的出版打下良好基础。对于科技出版来说,编辑需要对国家大政方针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的状况、趋势,甚至是前沿领域,抓准科技行业的热点、重点开展选题策划工作。在稿件的成稿过程中,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以及作者的原创性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对,是成就精品作品十分重要的因素。稿件成稿交到编辑手上后,一定要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为书稿质量提升和价值增值保驾护航。好的出版作品不但是精神产品,内容直达人心,传播文化和科学知识,同时也是商品,应当以精良的外在形态呈现给读者。根据受众的特点进行适宜的排版设计,选择合适的纸张和印刷工艺,将作品的价值内涵有效传达,为读者提供精神和视觉上的审美愉悦。

3.2 完善和强化图书质量保障体系

图书质量管控是出版全过程的管控,一些出版单位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落实不到位,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对选、组、审、编、校、印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控。对此对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要加强管理及完善,才能形成更为符合时代特征的质量体系,提高图书出版物的质量。对于质量保障体系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仔细对待,实现其资源整合,而且在各环节中的人员所负的责任须清晰界定,实现其工作的细化。在确定其责任上要按照具体的责任制度进行,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出版单位应在人员的薪资待遇方面不断重视和加强,这也是提高图书出版物质量的有力保障。

3.3 完善图书评价制度,健全图书评审体系

做好公平评议图书质量的工作,才能确保其图书质量,进行相关的奖优罚劣。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参考读者对图书产品的反馈建议,同时结合产品技术相关领域的专家建议进行评议,在专业上根据其评判标准,對此考虑社会反响。一定要根据政治以及人文的标准进行其经济、效率标准的双重考虑,才能确保在质量评审标准体系上进行更为公平的质量评审,确保制度性、科学性,提高其质量。

3.4 建立学习制度和二审、三审反馈制度

编校人员每个人的知识储备不同,业务素质与能力不同,不能闭门造车,应该和行业内的优秀出版人学习,互通有无,在出版单位内部更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甚至应该建立专门的学习制度,让编校人员定期学习,互相探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提升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另外,二审、三审发现的一些错误,也应该定期通报给编校人员,或者建立差错库。这样,编校人员就会从差错库中学到很多自己疏忽的东西,甚至对于新从业人员的培养、提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4 结语

作为文化与知识载体的图书承担着宣传、教育、组织和引导等社会功能。因此,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图书是图书出版企业永恒的追求及目标。只有品质优良的图书才能彰显良好的社会效益,满足广大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图书出版质量的提升进行分析探讨。

参考文献

[1]孙超.提高编辑人员责任意思落实社科期刊“三审制”[J].今传媒,2011(12):317-323.

[2]汪继祥.科学出版社作者编辑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图书出版提升质量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出版产业链视角下的图书质量建设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体育图书出版与营销策略刍议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