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金课”的探索与创新

2020-03-30周梦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金课实践

周梦

摘 要:“金课”的改革不仅需要权威性的教材和学校对于发展金课平台的支持,还需要教师对教学理念、方法等也要有深刻的领悟和把握,使这门课程更具有针对性、更富有内涵。在新时代背景下,探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全面了解大学生基本诉求和学习意愿,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真正提高“金课”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效能。让课堂体现时代感,让学生享受获得感,力争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成为当下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论文对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背景与需求;教学改革目的;实践

一、引言

2018年6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上,第一次提出了“金课”的建设目标,随后“金课”被写入教育部文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作了题为“建设中国金课”的报告,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的微观问题,解决的却是战略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金课”作为提升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课程载体,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对课程采取一种不重视的态度。老师讲授的东西一知半解,靠着死记硬背达到及格即可。尤其是在新媒体应用广泛的冲击下,信息多元化,渠道也变得多样。学生直接行网上接受知识,逐渐忽视了课堂教学,就可能会出现“水课”的现象。因此,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成为当下高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金课”下的背景与需求

中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呈现金字塔状,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用于记忆和理解这样低阶的认知活动上,放在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类高阶认知活动的教学非常有限,中美本科教学活动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此。美国四年制大学课堂的重心在于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类高阶活动,并且每门课程几乎一以贯之地实践着此类模式。中国大学课堂高阶认知训练匮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很难谈起。有的是因为考虑到师资情况和实训条件,有的高校不得不开设一些与专业关联度不大的课程,这些课程教学内容陈旧,远离企业岗位需求,远离专业发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低版本”。特别是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相关行业发展迅猛,知识与技能更新快,因此“低版本”式现象更为突出。学生们抱怨大学课堂太“水”,老师们也在被“水”困扰。许多教师说,不管文理,即使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学生也有不少人不感兴趣。因为学生的实用性太强,只关注对毕业找工作有用的课程,其他都不爱学。就比如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来说,很多学生觉得自己以后会当一名编剧,对于一些拍摄剪辑的课程来说,就会觉得不那么在意技术的学习。倾向于技术类的,对于文化类的知识就会不那么苛渴求。而且学校师资力量比较缺乏,会出现一名老师带着大一、大二、大三等多年级的课程,最后也会身心乏术,出现课堂管理较松的现象。

基于这些问题的反映,就需要做出一系列的举措。要改变教学模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通过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专业技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来更好更快地适应就业岗位。强化技能训练,对提升高职专业课程的“含金量”,显得尤其重要。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宽课程深度,切实通过线上线下的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营造“以上水课为耻”的教风,激发教师责任感和积极性,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校要营造条件,努力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专业能力和核心素养,让其能够有压力、有动力、有能力、有智力开发出“金课”。打造一支有真正意义的实训员队伍,实训员要有职责、有能力、有水平来组织、管理、辅助实训教学。而其中最关键的则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觀能动性,达到教、学相得益彰的“金课”建设范围,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教学改革目的

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创新教学要强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性,强调知识的纵向深度、广度和学术视野,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和探索性的新知识、新技术的结合。吸引学生参与到“金课”建设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课程建设的主体性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现在大学生成长的背景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因此充分利用学生们已经养成了从互联网上获取学习资源的习惯和能力,利用互联网具有的资源共享、双向互动、交流合作的特点,为大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科研开发与查询信息资料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服务平台,以强化河北大学戏剧影视文学的专业素养,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

3、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完善过程性评价,通过课程建设,引导学生重视课堂,引导学生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倾向,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营造奋发向上、积极有为、学真本领、练真本事的优良学风。

四、“金课”的探索与实践

1、以学生为中心,改变单一教学模式

过去高校授课往往以课程为中心,而现在要以学生为中心,这种理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金课”建设需要教师提高认识,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核心、最基础的工作。同时,不仅仅是打造几门好课程,而是要形成“金课金字塔”,形成多层次的优质教学资源。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平台,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充分联系社会实际,与时俱进,并利用互联网的优先条件,将单向灌输转变为多向交流,将课堂转变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传递、交流和互动的课堂,让课程呈现出一种时代感,与时代接轨。

2、教师更新教学方法,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进行专题式教学,实现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和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革命。

3、加强学习管理过程,提升学业挑战难度

“金课”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本科教育应“严进严出”,大学生“增负”已经是大势所趋过去很多高中生可能觉得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现在,大学生需要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

五、结语

高校教育改革必定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也必定会前进不止。教学改革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教学理念的深入进行不管的完善,教师也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方法和规律。以期为双一流院校的“金课”建设提出可行性的建设方案,不断探索、创新和研究,力争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参考文献:

[1]马凤岐. 建设“金课”是提高通识教育质量的关键[J]. 高校教育管理, 2019, 13(4):57-63.

[2]孙燕, 李晓锋. 高校思政“金课”建设:困境、标准与路径[J]. 重庆高教研究, 2019(4).

[3]谢首军, 陈庆庆. 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的标准与类型[J]. 中国大学教学, 2019, 342(02):44-48.

[4]肖楚丽. 分析以评促建视角下打造新时代高校“金课”课堂的措施[J]. 智库时代, 191(23):79-80.

猜你喜欢

金课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新时代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新探
打造以本为本的学前教育“金课”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