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分析

2020-03-30谭康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教育策略历史教学

谭康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加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前面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人文精神。同时,家国情怀教育,也有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更好促进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教育策略

引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拓展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意识与历史学习素养。而且初中历史教学中,包含很多与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教育有关的知识,可以更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践需求,推动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一、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新课程全面改革的过程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意义重大,也有助于对学生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进行丰富,强化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家国情怀教育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之一,对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起到很大影响。其中,家国情怀教育与历史教学的有机结合意义从以下几方面呈现出来。第一,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在新时期背景下,很多學生正处于和平年代,对于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难以有效理解和认识,而通过家国情怀教育,可以充分将学生带入到当时历史情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能通过家国情怀教育来体会当时的历史任务对家国的情怀,如此一来,不断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观。第二,有助于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包含很多与德育教育有关的知识和内容,比如“西周分封制”相关教学内容,包含与认祖归宗和孝敬长辈的文化知识,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式进行讲解,不利于学生更好对家国同构概念的理解,而通过家国情怀教育,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从而不断实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能力。第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有益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期快速发展过程中,一直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要求,通过家国情怀教育,可以更好实现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历史事件,向学生讲解,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知识和内容,并且实现对学生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第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可以实现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中,包含与文化、政治、经济有关的各种学习内容,教师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素养,让学生更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初中学生历史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的潜能。

二、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挖掘历史教材内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更好实现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则需要明确家国情怀教育与初中历史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应用家国情怀教育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学要积极挖掘历史教材内容,充分将历史教材内容中与家国情怀教育有关的知识呈现出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并且结合课本原有的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例如,教师在教学“五四运动”相关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合理挖掘历史教材内容,实现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引起“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表演巴黎和会一幕的方式,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和排练,充分将法国总理的蛮横、美国总统的虚伪等角色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同时,还要将中国北洋政府代表顾维均的爱国情怀表演出来,在表演当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充分促使学生将那些爱国情感与角色内容产生共鸣。此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不由自主地喊出“还我青岛、还我山东”。通过合理挖掘历史教材,有助于使学生在一系列的内容表演和情感表达中,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这种合理挖掘历史教材内容的方式,也充分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潜移默化地达到家国情怀教育的目的。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家国情怀教育中,初中历史教学要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精神,而且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也有助于转变传统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现状,更能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例如,教师在教学“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教学视频和课件的方式,带领学生回到1895年的初春,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设计问题和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思考。比如“如果此时学生们是应试的举人,当听到与《马关条约》签订的有关消息后,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发学生的思考,强化学生对问题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其次,学生在一系列思考与讨论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公车上书》的相关视频,并向学生讲解在国家危亡之际,梁启超、康有为等爱国主义人士的高呼救国主张。最后,在介绍完关于梁启超和康有为的救国主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相关内容来发表和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此一来,全面激发学生在初中历史教学和家国情怀教育中的爱国热情,并且意识到学习过程中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积极开展历史教学活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开展历史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而且通过多样化的历史教学活动,也有利于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探究知识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先为学生播放“难忘的九一八”“血肉筑成城”等影视资料。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充分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并且小组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分析,从而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国家的强大责任感和使命感。除此之外,在家国情怀教育期间,教师也可以采用撰写报告、收集图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的培养,要求学生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与实践中,提高自身历史综合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有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结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挖掘历史教材内容,并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居敏.新时期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生家国情怀培养路径探究[J].农家参谋,2019,13:270.

[2]简允诗.“互联网+”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的实践——以《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7,10:27-29.

[3]顾新利.初中历史学科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以部编本“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为例[J].教书育人,2018,13:37.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教育策略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