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家庭因素
2020-03-30徐丽娜
徐丽娜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儿童个性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关键之一的就要数家庭因素,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几大家庭因素,如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文化水平,家庭氛围等,并提出建设良好家庭环境的建议,以期能够为引导健康积极的儿童个性作出努力。
关键词:家庭因素;教养方式;儿童个性;心理健康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带来的思想方式的碰撞,影响着每一个家庭,而家庭氛围、环境、条件等又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与心理。我们必须承认,现在儿童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不仅仅影响到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可能影响到其以后的行为方式,甚至引发违法犯罪行为,带来不良社会影响。所以,在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格外重视对其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并认真分析,逐步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开拓进取、执着追求、勇于创新、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良好心理素质,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个性特征
从不少心理学论著和学者研究成果中可知,儿童的个性特征一般表现为:
(一)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是说人格特征在一段时间内以及同一空间内具有相似性,當然,人的人格特征并非一成不变的,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发展变化,尤其是尤其是在生活中经过重大事件或挫折,总会在个性上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影响一个人个性的变化。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可变性。
(二)单一性和相似性
单一性,是说每个儿童的个性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与影响儿童个性有两大关键因素有关,一是遗传,二是环境,遗传决定了婴儿出生时各自有各自的个性特点,每个婴儿一生下来就带有不同的个性,这是它的独特性所在,慢慢的,环境的影响让婴儿的个性随之发生变化,遗传的影响也在逐步减小,受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在同一环境下的儿童,个性有较大的相似性,也就是我们说的相似性。
(三)先天性和社会性
先天性是指人的个性是在先天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刚出生的婴儿时期,人没有社交,没有交流表达与情感感知能力,人所拥有的独特的一种纯自然的先天性个性。之后,在感知能力慢慢成熟,交流越加频繁,人开始受到环境、教育、知识等因素的影响,他的个性不再是简单的自然产物,而是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并且深深受到了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儿童个性的家庭影响因素
儿童早期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和社交场所就是家庭,与孩子最亲近的人就是家长,长期生活在某一个环境下,并且与几个人亲密相处,孩子的个性必然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另外,父母的个性与生活环境,甚至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基因,所以不论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早就,孩子的个性发展与家庭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一)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由家庭组成成员形成的一种状态,比如家中有老一辈的爷爷奶奶,有爸爸妈妈,还有兄弟姐妹,是大家庭,还有只有爸爸或妈妈的单亲家庭,有随爸妈一方与后妈、后爸生活在一起的组合家庭,还有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家庭。这些因素很重要,其往往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对儿童的个性发展有不同的作用,从而带来个体差异性,例如,在情绪调节策略方面,由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比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更加活泼、开朗,更加积极向上,而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则表现的较为消极一些,而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较为自卑,或者心怀怨愤,这就是家庭结构给孩子个性发展带来的影响。
(二)父母的知识素养
父母是孩子的表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的为人处世、素养、品格、性格将对孩子的未来人生影响极大。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一个好的表率,不断向孩子传播正能量。首先父母的能力、智力、气质能都会通过遗传因素影响到孩子的先天个性,遗传素质决定着儿童发展程度的可能性和范围,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把这种可能性和范围变为现实。在孩子出生后,父母的文化素质,教养方式,性格脾气又直接影响到孩子,尤其孩子在年龄小的时候,模仿与观察能力特别强,在家庭生活中,儿童常以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作为最直接的模仿和认知对象,从而形成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
同时,在儿童阶段的他们,获取新知识的渴望性非常大,他们会向父母提出各种各样的“是什么”与“为什么”,如果家长不给予正确、耐心地解答,因势利导地启发孩子,开导孩子,给予其正确的回答,不利于孩子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逐步提升。家长要善于学习,使自己成为孩子求知的良师,不仅为孩子做出了好样子,也保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孩子首先品质的教育也有重要的影响。
(三)父母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兴趣等个性特征,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等等。父母的心理素质一方面直接带给孩子情绪感知,另一方面也对培养孩子积极调解自己的情绪有很大作用。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是最亲近的人,父母的喜怒哀乐都会在第一时间感染到孩子,比如,父母心理承受强,那么孩子也能更好地适应各种情形,心理健康家长的乐观、积极情绪能克制生活中的不愉快,尽可能多的把幸福、快乐带给孩子,为他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孩子的心胸宽广、热爱生活、遇事不惊,处世豁达,并能提高学习效率。如果父母心理脆弱且消极,那么这种消极情绪也会传递给孩子,容易导致儿童出现情绪调节问题。
(四)家庭氛围
所谓氛围,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种环境中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所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家庭氛围,也就是家庭组成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产生的一种相互影响,并且悄然存在的环境气氛。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幸福感、满足感,从而形成活泼、开朗、诚信、爱学习、爱生活的正向性格;反之,家庭氛围不和谐的话,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容易滋生任性、自私、冷漠、骄傲的性格,也不喜欢学习,不善于看到生活中的温暖。因为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家长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家庭氛围的好坏是儿童心理,行为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
(五)家庭经济条件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代表着家庭所拥有和能获取的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包括家庭收入、家长职业及受教育水平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各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生活在经济状况不同的家庭,势必会给孩子的性格带来一定的影响。有研究指出,贫困条件下生长的孩子更易产生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疾病,不良的经济状况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虐待或家庭暴力。这是因为。经济上的贫困往往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引起种种紧张和不安,带来诸多心理矛盾和冲突,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和人际交往不良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导致孩子个性的不良发展。
三、关于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启示
(一)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无法替代的存在,家长要充分重视起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以实际行动贯彻好合理的家庭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树立科学的家庭情绪教育观念,秉持“促进儿童发展”的核心要义,时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着想,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发展与情绪教育,构建积极而公平的规则环境,正视儿童情绪发展中的年龄特征、性别特征以及个体差异,理解儿童,尊重儿童,不过度紧张孩子存在的问题,但也不能忽视孩子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努力为其提供健康、积极、公平的成长环境。
孩子的依从性较差,而且很多时候也有无理取闹,模仿错误示范的情况发生,如果家长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这些典型或偶尔的事件很可能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影响到孩子调节和处理心理的情绪的能力,那么,家长就应该以事论事,认真分析给孩子听,积极归因,帮助儿童积累情绪经验,使其今后遇到类似事件时能够主动调适情绪、适当表达情绪。
(二)家长要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
不可能要求每位家长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更好地了解育儿科普知识,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更加科学合理的养育教育孩子。在孩子个性上,三至七岁的孩子好奇心重,想象力强,模仿能力强,往往向家长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甚至因此做出一些令成人不可思議的行为,有些行为往往带有破坏性,但是家长不能指责孩子“胡闹”“不听话”,比如有的孩子喜欢钻到桌子底下,家长就连忙制止孩子这种行为,更为容易弄脏衣服,不卫生,但其实这是孩子在探索世界;还有的孩子喜欢将玩具拆坏,有的家长批评孩子不爱惜东西,其实这是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家长应正确引导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从小培养幼儿探索知识的兴趣,为以后热爱学习打下基础。家长要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了解个性,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注意一言一行,切不可忽视生活细节、琐碎小事。
(三)强调多方合作共同保护儿童个性发展
作为孩子学习知识和成人成才的重要教育基地,学校要多做家长和学生的工作,让孩子与父母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让家长不以分数来评价孩子,而是要注意对学生情商的培养,使家长树立起“全面发展”的思想,配合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对一些特殊群体孩子,比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等,要多开展一些爱心活动,给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多组织集体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学会自信、自立,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曾从周,赵振国,刘文博.家庭嘈杂度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4(3).
[2]邢晓沛,李苗苗,阴桐桐.母亲负性情绪与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家庭嘈杂度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18,41(4).
[3] 赫庆辉.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04):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