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城市发展中的建筑改造研究

2020-03-30娄彪

设计 2020年1期
关键词:城市发展

娄彪

摘要:通过对城市中工厂旧建筑群的成功改造,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满足城市发展新需求。深圳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地调研、相关信息查询和整理、国内外重点案例分析、参考文献阅读整理;深圳福海工业园区现场勘查、制订工作计划表和任务书、整理方案相关基础图纸、完成概念设计。生成深圳宝安区福海工业园区一期工程C10号楼改造方案。既有建筑改造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能够激活区域的活力、盘活城市固有资产,成为带动整个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关键词:城市发展 文创产业园 建筑改造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1-0058-03

引言

工厂旧建筑是深圳城市快速发展的产物。大量旧建筑以推倒重建的方式更新城市面貌,造成巨大浪费的同时也无疑抹掉了城市旧日的痕迹[1],给蕴含历史与城市文脉的建筑带来了莫大的耻辱和破坏,针对工厂旧建筑群的改造势在必行。那么改造的战略和途径是什么呢?

深圳于2003年提出了“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充分考虑了自身独有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城市发展脉络。针对工厂旧建筑群进行改造,形成文化创意(下文简称“文创”)产业园区,正是基于前述背景的许多积极尝试之一。期望通过此举激发区域的活力、盘活城市固有资产,成为带动整个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改造设计除了满足建筑与新功能的适配性,以及建筑改造的经济性之外,也要同时考虑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革等因素的影响,建筑更新的背后还有市民价值观和生活观念的转换[2]。

文章摘取深圳宝安区福海工业园一期工程C10号楼改造设计方案为例。以深圳文创产业发展沿革及现状为研究背景,通过对宝安区各典型文创产业园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归纳成功案例经验,并将其进一步实践于宝安区福海工业园一期建筑改造项目。这绝非对另一个文创产业园的简单拷贝,而期在学习借鉴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

一、因素分析

(一)深圳城市建筑改造具备必然性

深圳的城市建筑改造与城市大环境的发展、特区政策的变化、城市主打产业改革、人口更新速度、市民生活观念、建筑自身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

深圳作为中国最具特区速度和特区效率的城市之一,在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几年间,政府大力扶持、企业投资、鼓励创新和创业、创客人才集聚等优势明显。但近几年,特区政策优势的边际效应减弱,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划不合理、村办企业倒闭、制造业企业迁移、外来人口过度集聚等诸多社会问题凸显。

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的办公大楼和工厂大楼是深圳第一批拔地而起的建筑,生长的速度和密度都远远超过了市民的想象,而现阶段因原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迁移,许多建筑物处于闲置和沉睡之中,造成了巨大浪费,也沉寂了城市的活力。唤醒既有建筑使其焕发新的朝气,已经成为这个城市不可避免的话题。

工业旧建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文艺术品”,建筑集群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构成了城市空间的框架脉络,城市的发展和延续需要建筑的合理更新和再创造。通过现代设计的手段完善传统城市空间结构,加快城市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步伐是必然趋势。

(二)深圳城市建筑改造拥有机遇性

2003年,深圳市提出“文化立市”,以创新驱动战略作为宝安区产业转型的新模式。宝安区迅速集聚了几百家文化创意企业,涌入了一大批富有开拓精神的艺术家,他们渴望有一个可以满足居住和办公的私密空间,以及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和室内外环境。原有古建筑、古工业遗址、古村落改造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步伐,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宝安区,乃至整个深圳特区的第四大经济支柱。

(三)目标建筑改造具备可行性

福海工业园c区业态以传统的高新电子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为主。园区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多功能辐射地带,主要由旧厂房和宿舍楼组成,建筑结构和空间完整,具备建筑改造的良好基础。改造后可以提升整个园区的综合环境品质,推动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有助于人才引进和吸引外资,完善传統工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和规划。

本次文章设计研究的重点是福海工业园C10号宿舍楼改造,通过现场调研、相关园区的走访和记录,最终确定改造后的功能为设计型酒店+人才公寓,集旅游休闲、创意办公、居住生活、餐饮娱乐、会议展览等功能于一体。

(四)建筑改造项目面临挑战性

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对原有工业建筑改造的功能定位、审美水准、可持续性、人文特色、历史条件等提出了新的需求。深圳宝安区拥有大量的闲置厂房和宿舍楼,城市改造的速度和质量要求相对较高,如何打造自主创新示范园区、完善新兴产业体制、创造产业新的增长点、带动整个区域建筑集群的健康发展是园区未来发展的重点。

截至目前,深圳建筑改造成功案例已有数十家,入驻园区超过3000多家,存在园区拷贝化、同质化明显的问题。如何超越F518时尚创意园等成功改造案例,体现自身独到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效果,是后续改造项目所面临的积极挑战。

二、调研阶段

(一)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深圳自建立特区以来,集聚了大量外来人才,“学习、探索、挑战”逐渐成为深圳人的共性,更是形成了“求进步、求发展、鼓励创新、敢为天下先”的城市形象标签。自2003年深圳确立“文化立市”后,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相关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华强文化、腾讯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备受瞩目。

宝安区具备文化创业园区集聚的早期积累和良好条件。近年来区域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园区竞争力与日俱增,以创意设计为主的核心产业发展迅速。区域内入驻有F518时尚创意园、华侨科技城、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南海意库、大成面粉厂等多家优秀创意园,园区设有观光旅游、创客办公、人才公寓、设计型酒店、休闲娱乐、餐饮、会议、展览等多种功能配套。不足之处在于过快的发展和盲目的集聚,园区缺少自身特色[5]。

(二)深圳城市建筑改造案例分析

重点调研了深圳城区内,与文创产业园区各主要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典型改造案例。

调研中侧重关注案例如何利用既有建筑自身特点,实现新的功能需求,并使項目具备明显的识别性乃至地标性。

1.实地调研

(1)F518时尚创意园:建筑由20栋4层旧工业厂房改造而成,园区划分为创意型红色空间和传统型灰色空间。红砖外立面与F518数字的结合堪称为经典,北斗七星的地面铺装设计感十足,传统岭南灰色建筑空间经典不衰,如图1。城市街区24小时图书馆给人提示,彰显了深圳“文化立市”的主张,强调阅读对于人才和创业的重要性,倡导全民学习,共同进步,敢为人先。

F518时尚创意园具备良好的产业集群状况,主要业态为创客办公、艺术展览、艺术设计、影视动漫、餐饮服务、休闲娱乐、观光旅游、设计型酒店等。园区拥有完整的产业对接链和创意文化研发中心,创业孵化平台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前卫艺术家和优秀的设计师入驻或交流。园区注重自主创新和企业品牌的树立,与国内外相关文化产业园区交流及合作密切,已经成为宝安区优秀案例[3]。

(2)华侨城创意园:华侨城是走访的园区中规模最大的,内部空间功能完善。聚集了大量的时尚餐厅、设计工作室、艺术画廊、书吧、理发店等,设计节点细化到每一个餐具和空调的摆放,引领着深圳时尚和创意生活的新方式。

与北京798艺术区不同之处在于,它融市民生活空间和艺术空间于一体[4]。园区拥有完备的道路网络,地势起伏的小景观地面铺装格外别致。创意集市作为园区特色之一,备受设计品收藏爱好者的欢迎。原工厂废弃楼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艺术品商店,空间的重新装饰和定义给予了艺术品不一样的人文气质,店内艺术品包含了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服装定制、民间手工艺术品、绘画、雕塑作品等,如图2。

(3)南海意库创意园:园区原为三洋公司用地。建筑改造在保留园区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墙面的粉刷和外表皮的搭建,主要手法为“皮包骨”、“水平搭建和扩建”,改造后的垂直绿化设计让人印象深刻。屋顶花园利用花盆、植物、水作为基本元素改造公共空间,植物的四季变化总能够给场所和游人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大自然为公共空间创造了新的活力。旧工业建筑在绿植的装饰下显得格外亲切,绿植能够降温蓄水,净化空气,调节和改善建筑物周边环境,如图3。

园区随处可见的雕塑和艺术作品亦是亮点,艺术品与建筑的结合十分巧妙。园区的店面设计独具一格,分布有图书吧、咖啡吧、室内艺术工作室等创意空间,整个园区就像一个大的展区,趣味十足。

园区主要业态:LOFT-创客办公、休闲娱乐、旅游参观、创意店面、艺术展览等。调研的时候发现了一家集酒庄、展览、公共花园于一体的场所,是人们在喧闹城市中难得的户外缓解区域,传统旧工业建筑空间过于封闭、单一、笨拙、压抑,而空间的更新暗示着新事物的产生。

(4)蛇口大成面粉厂:蛇口工业区作为深圳城市建筑拔地而起的开始,见证了深圳的城市发展和产业变迁。从旧工业建筑的空间更新、用途迁移、意义转换、价值再塑造方面进行思考,蛇口大成面粉厂保留了原有钢筋混凝的建筑框架结构,实现了对建筑原汁原味状态下的更新和再利用。例如设计师利用桑基鱼塘、鸭子、植物等建立了一个可持续性、多循环的、养耕共生的生态系统,希望通过漂浮的农场装置景观将市民的记忆带回到深圳湾农业时代。希望回归城市最初的活力,去除过多的高楼大厦,还原安静的街道,在自然空间中享受当代艺术与旧工业建筑的完美结合。

旧工业建筑渐渐成为了深圳城市的公共展览馆和艺术交流区,在此举行深圳城市和建筑双年双城展,更成为了大成面粉厂新时期的功能和意义,如图4。

2.调研总结

(1)各案例主要优势:多为旧厂房、老工业区、古村落改建而成,建筑历史文化特色明显;政府扶持、企业运营、人才聚集、同类行业集中、基础设施完善,为建筑师和艺术家创作提供良好的环境;顺应了深圳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提升了深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文化水平,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2)存在的不足之处:园区众多且同类化严重,盲目效仿缺少特色;园区相关产业集群状况不够明显,大多数园区产业链不够完善,园区核心企业竞争力弱。

三、福海工业园区C10号楼改造方案设计

(一)园区现状

(1)园区概况: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宝安大路与福海大街交汇处。城市1号线地铁位于园区西北角,开车至宝安机场不到二十分钟,距离市中心约32公里,距离沿江高速出口约3.5公里,距离广深高速出口约2公里,距离福永汽车站约2公里,陆、海、空交通皆便利。东侧一公里处拥有城市公园,具备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础。园区占地面积65406m?,建筑总面积99649m?。共有13栋物业,其中:厂房9栋(75269m?),宿舍4栋(24380m?),大部分建筑为三至四层框架结构,所建不超过20年。厂房原有功能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企业现已搬迁,厂房闲置,如图5。

(2)园区优势:区域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较完备,具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改造的先天条件;园区道路成鱼刺形状,沿着中线一条主路像南北延展,道路层级明显;建筑规矩,体块较完整,以4层左右的厂房和7层左右的宿舍楼为主,空间完整、多样,具备改造基础;建筑建造时间较短,硬件相对保持良好,水、电、网、管道等设施较齐全。

(3)园区不足:园区厂房众多,工厂气息过强;人口密集,年轻人居多,但针对此特征的配套设施尚缺;缺少充足的公共空间,绿化规划不足,生活和工作空间过于单一和压抑;园区建筑整体面貌过于呆板、丑陋、缺少特色;园区建筑处于独立状态,建筑物之间关联性差,厂房封闭自守;人车混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C10号宿舍楼场地现状

(1)场地现状:C10号员工宿舍楼位于福海工业园区的西北角,靠近宝安大街与福海大路交汇路口,临近城市地铁一号线。根据实地考察、相关资料整理、建筑结构和空间分析等前期工作,确定C10号楼具备改造为设计型酒店的良好条件。现一楼为仓库(原有食堂),二楼到七楼为宿舍居住区。二楼平台基本荒废,没有被利用,中间有铁栅栏将楼一分为二,二楼以上有铁门挡板,空间不流通,有消防安全隐患,如图6。

(2)场地优势:场地完整,临近街道,建筑周围视野开阔;建筑呈L形体块,在楼前二层高度形成可上人平台;建筑结构保存完好,原有水、电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一层食堂空间和二层公共平台可利用性大;楼层比园区大部分楼层略高,采光充足;公共场地面积较大,适合发展农场和花园。

(3)场地不足:园区总工程周期较长,建筑闲置时间久,资金回笼慢;场地周边环境差,整体面貌丑陋;建筑体与周围建筑间的关联性弱;绿化率低,室内外几乎没有绿植生长;建筑造型过于常规化、单一化,缺少自身特色;结构柱网过多,且不规律,改造难度大;部分水、电、管道等设施不合理;室内外空间布局不合理;公共空间浪费严重,处于闲置中。

(三)设计说明

改造后的C10号楼的新功能主要包含设计型酒店和人才公寓。设计型酒店针对有旅游、休闲、培训、参会、参观等需求的外来人群,提供具有独特文化艺术氛围的短期居住环境[6];人才公寓则旨在为园区内有需求的工作人员提供中长期居住空间,实现从家到工作场所只需“一盏茶”的路程。另外,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利用建筑本身及其周边资源,引进立体绿化、疗愈园艺、怀旧农场等理念,柔化建筑原本生硬呆板的外观,营造一个与周边环境关系友好、建筑室内外环境水乳交融、令人身心得到完全舒展的整体效果。

(1)设计型酒店融集会、辦公、创意、展示、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特意营造开放、包容、流动的公共空间,为人们在拥堵的城市中提供一个绿色的客厅来展示和表现自我,鼓励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重视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更新,例如在建筑内外立面利用建筑体自身的凹凸和适当的构筑物增加垂直绿化;在广场设置近人尺度的疗愈性微景观;结合楼后面积较大的公共场地设置可预约参与劳作的怀旧农场等,使空间具备高度的人性化、景观化和适度的参与性[7],满足共享、交流、展示、合作、体验、学习的需求,如图7。

(2)人才公寓设置了完善的生活服务配套,为园区吸引和留住人才更增添了助力。居住单元充分考虑同时满足通用性和个性化的需求,设计了可调整的空间分隔,以及菜单式家具设备配置,并预留个性化软装的余地;不同于常规公寓“一条走廊通到底”的布局,项目中人才公寓设置了组团式公共客厅以增加邻里交往,满足入住者的社交需求,重塑人际新模式。

结语

深圳城市发展的速度迅猛,城市空间品质的“消解-再生”过程不断加快,容易使得城市中的人产生普遍浮躁焦虑的心理状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深圳新兴第四大支柱产业,契合了城市发展的新需求;由旧建筑改造而成的文创产业园区则在城市原有的人文血脉中注入了新的血液,作为城市独有的“桃花源”,抚慰现代人心底深处的不安,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在既熟悉又新奇的氛围中,体验时尚和创意的好去处。

在福海工业园区C10号楼改造研究过程中,重点在于建筑功能的定位和空间上的划分,侧重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和创新型。在尽量不动建筑主体结构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和设定空间的多种可能性,在功能合理的基础上,营造人与自然共生的公共区域。

参考文献

[1]赵晓刚,LOFT文化在旧建筑改造与社区更新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4:2-8.

[2]肯尼思.鲍威尔,旧建筑改建和重建[M].大连理工出版社,2001:18-29.

[3]朱亮,518米的时尚之路——深圳F518时尚创意园[J].装饰,2009(9):48-53.

[4]李世忠,798艺术创意产业园区的可持续性发展[J].北京观察,2010(4):61-63.

[5]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发展现状[Z].深圳特区文化研究中心http://www.szcrc.org.2014-12-26.刘洪霞欧阳进雄

[6]蒋正杨,中国设计酒店的特点与设计趋势[J].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2009(2):14-15.[7]柳冠中,设计的目的:提升生命品质[J].设计,2015(1):30-33.

猜你喜欢

城市发展
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对唐山经济的影响
让文化引领城市发展
试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城市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浅谈机场净空管理与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探究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浅谈轨道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的和谐之路
博物馆在城市旅游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中国城市发展与治理的全新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