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崇高悠远延绵
2020-03-30杨乃平
杨乃平
这是一个由心血、筋骨、情怀铸就的城市,曾经不畏艰辛的人拉肩扛、身体搅拌泥浆已凝成了不朽的意象,这种意象浸透着石油人的灵魂,镌刻在了后来者的心上。这是一座精神圣城,奔涌的热血在健硕的骨骼里汩汩流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如火炬一样蒸腾,在旷野和天空中燃烧成盛大的气象。
一个声音还在呐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铿锵的声音掷地有声,如天宇下的滚雷在百里草原上鸣响。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新一代石油人的优秀分子,热血沸腾,脚步铿锵,高擎火炬,“呼啦啦”豪迈地扑向草原。他们身手矫捷、目光如电、豪气冲天,把高贵的精神承接过来,又精心播撒于油田。
現今,每一个生活在油田的个体,都以其独有的生活方式,穿行于纷繁的社会通道之中,享受了快乐也感知着痛楚,无法回避人与人、人与物的情感牵绊与利益冲突。人们回眸审视过往的艰苦岁月,纷繁的情感与多种利益在此达成共识——石油会战以来的崇高影像还在悠远地延绵。很难想象,在无往不为商、开口即谈钱的喧嚣世界,人们的精神触角还依然探进雪泥鸿爪的时光深处,寻找着那久远的一处处闪烁的鲜亮。令人欣慰的是,精神的根须已扎进生活的底层,每一个石油人心里总能找出蕴蓄着温热的深刻记忆。
这种镌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迁流中的深切体味,一旦被作家敏锐捕获,便不再蛰伏沉默,就如鼓胀的西瓜一样炸裂,在聚积之后赫然地鲜活迸发,就有可能把我们庞杂的情感根系从生活的泥土里湿漉漉地拔将出来。于是,一场大爱大恨亦或大喜大悲的艺术作品就从依稀的朦胧推到了多彩的眼前,作品来自于岁月沉淀、生活实践的启发与哲思,来自于创作者宣泄情绪的冲动,这就是文学承载情感的价值所在,也是作家们的创作初衷。
不朽的精神与深沉的情感,缔造了文学富矿。毫无疑问,油田不仅是石油富矿、精神富矿,亦是创作富矿、培植作家的富矿。有幸生活在油田的作家,情感一直被走远的一群人的背影牵扯。这是石油人独有的情感。石油作家应该在这绚烂的富矿里,挖掘出更多的文学钻石,获取更多的艺术瑰宝,以此丰富石油作品独有的精神内涵。
文学是高贵的,需要思想高贵的人来搭建。文学的高贵就在于它巧妙地揭示人性,透视时代变化,反观人们心理的迥异,传递向上向善的取向,让人们的灵魂受到洗礼,正义得以弘扬。这是高扬人类文明进步大旗的一种生活态度、生活内涵,是人类社会与个体生命赖以支撑的共同价值与崇高信仰。我想,体现石油作家价值信仰的,就是要坚守大庆精神的内核,并不断丰富其精神内涵。由此可见,石油作家的责任是多么重大和崇高。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这句老话很精到。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作家是时代的先锋。作家的作品往往隐喻着自身的形象,稍有留意,我们就会在塑造的人物里找到作家灵魂的影子。设若一个作家没有责任担当,没有心怀百姓忧乐的大义,没有对石油赤诚的情怀,要想创作出反映“油味”的好作品,是难以想象的。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是要塑造好自己的灵魂,走上思想的高峰,才能攀登艺术的高峰;人格操守的示范者,才能成为精神文化的传播者。石油作家,就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加强知识积累、思想修养、艺术训练,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提高自身涵养、职业操守,讲品格、守艺德,扬企业正气,弘时代美德,做到人品、作品俱佳,以优秀作品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形象。
文学的创作源泉是热腾腾、活脱脱的生活。石油作家离开了石油的源头活水,一切创作都是无根之萍。只有把为一线员工书写、为石油抒怀倾注笔端,作品才能“油味”、品位纷呈,创作之路才能愈走愈宽。就是现在,我的灵与肉常常游离,肉体还在喧阗的城市忙忙碌碌,灵魂却悄悄地潜回了久违的乡下体验着清隽静美。喜欢掀动妈妈白发的微风,喜欢洗濯爸爸衣襟的细雨,喜欢在田野、溪水、榆树、篱笆间穿行,更喜欢乡下人的诚厚、乐善以及质朴坚韧的群体意象。这是镶嵌在我心里的原生初始的浓烈情感,是我少年时熟识的生活,也往往是激起我创作的鲜活气息。
石油作家与石油朝夕相处,是绝好的优势,但并未表明他们就稔熟了工人的脾性;只有把双脚“插入”石油的滚热里,泡在钻井、采油、科研等一线汲取营养,设身处地感知普通人的情感、情绪,身心才能有痛快淋漓、深入骨髓的生命体验,双手才能捧出石油的芬芳。
石油基因与石油文化是濡养作家心灵与情感的血脉脐带,也自然成了创作者理想信仰、精神价值的挖掘地。可以说,石油作家情感的抒发与表达,必须要契合石油工人内心的喜悦与忧伤,随他们的心灵舒张脉动。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总是与波翻浪涌的情感纠缠不清,文学就成了情感洪峰的出口。作家的职责与技巧,就是借助作品宣泄情感的同时,让人们获得人生的启迪、温情与美好。
文学是要反映时代精神的,它是人与社会的一面镜子。因此,石油文学要倾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反映企业的创新发展,塑造石油人艰苦卓绝、拼搏奋进的群体艺术形象。在价值多样、标准多元的当下,那种具有满足人们心理期待、拨动员工心弦的文学作品,极具引领风尚、塑造灵魂的功能,是可以矫正、拯救人的灵魂的。创作出石油一线火热生活的有地气、有筋骨、有温度的艺术作品,是石油作家当仁不让的职业使命,是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的时代要求,也是有品位的作家本人的精神高度、学养修为与人生境界。
关注现实,就是关注生活本真。这样的关注会使我们的思想更敏锐,情感更深沉,写出的东西就更契合内心的欢愉与悲切。生活的真实是客观存在的,艺术的真实是细节真实与情节虚化的统一体,这就给作家提出了更高的技艺要求。有人说,现实生活有那么多的不如意和痛苦,哪有心思顾及文学?我想,这正是小说创作的材料和担负的使命;也有人说,生活太普通太庸常,没有什么可写的。我却觉得,生活总有温暖的瞬间,总有让人动容流泪的时候,这些平凡生活中凸显的一处处亮色,就是我们创作的最好时机。
朴素、达观的心态,就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说实话,现今有些作家,已经不大理睬基层了,眼光一味向上,走上层路线,堆砌的东西粗糙不说,动辄还追逐“高端大气”,亦曰贵族气十足,大写豪华宴席、高档别墅、奢靡生活,大写斗气比阔、攀比钱财、权势显贵等等,这些作品已完全背离了生活实际,作品遭遇石油人冷落就是自然的了。这样心浮气躁的作家,或许已经晃着膀子进入了贵族行列,把文学当成了招牌,貌似文化人进入了高雅的文学殿堂。一旦聚到一起,总爱吃茶斗酒,高谈论道,扯一些“打探隐私,曲意奉承,投机钻营”的淡。这使我想起了那个戴着白手套、身着燕尾服的假绅士,睥睨讪笑着轻弹前襟,俨然外表华丽的新贵一族,殊不知内裤稀烂,又心怀鬼胎,令人掩鼻作呕。一条鱼腥了一锅汤,必须把“鱼”请出文学行列,还一锅汤于干净清爽。
作家容易与社会产生摩擦,这是正常现象。有些人带着有色眼镜,固执地认为作家偏见,相反,那正是作家们的政治责任和正直良心。作家们出于善心,创新探索,力图用文学的途径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办法,揭示社会深层次矛盾,这就难免招惹是非,惊起不屑。文学不能直接解决社会问题,但作家鞭挞社会丑陋、弘扬共同价值是义不容辞的勇敢担当。这种担当非但不会影响作家的形象,还会为其加分添彩。我相信,有良知的人们会鼎力支持,为他们欢欣鼓掌的。
石油作家应该有更高的价值追求。文学有责任呈现自然人有意义的生命价值,关照我们内心的情感需求,激发人类社会对文化价值与人们信仰的守望。文学作品不但要情愫丰盈、灵动机巧,更要为人们提供思想与精神上的濡养。这是文学的作用,也是文学极具生命力的无穷意味。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亦难之又难,除了抱有跃动的思维、深沉的爱意和理性的光辉,作家们还要有穿透力的冷隽的眼光、悲悯的情怀和钻木取火般的坚韧。这是作家们始终追求的至高境界。
走在布满荆棘又开满鲜花的文学之路上,曾经的趋之若鹜已是廖若晨星。可我看到,在石油这块精神高地上,还有一些魂灵高尚的人,仍在虔诚地一步一拜地跋涉前行。对石油作家来说,坚守文学的高贵,坚守作家的品位,让崇高的精神悠远绵延,就是坚守了一份内心的润泽,也是坚守了一份生命与时代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