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辩论,让阅读课堂更高效

2020-03-30张素芹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阅读期待阅读课堂辩论

张素芹

[摘要]辩论是阅读对话的一种有效形式,能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零距离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顺应文本所需,借题而辩、因异而辩、借谜而辩、依理而辩,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发他们多元理解文本,发展他们的思维,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使阅读教学的效率得以提高。

[关键词]辩论;阅读课堂;阅读期待;多元理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4-0038-02

阅读是一种交流对话和思维碰撞的行为,而辩论是阅读的助推器,能有效推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零距离对话。辩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展现学生的独特个性,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让他们养成用心聆听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口语交际的能力,使阅读教学得以有效提高。

一、顺题而辩。激发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就是面对文本时学生产生的一种期待心理,能使学生进入一种特定的情感状态,积极投入阅读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是激发学生阅读期待的重要手段。小辩论赛能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心理,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师:同学们,撒谎是种什么行为?

生1:撒谎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

生2:撒谎是一种令人讨厌的行为。

生3:撒谎是一种会伤害别人的行为。

师:是不是所有的谎言都是令人讨厌,会伤害他人呢?

这时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我相机让他们展开简单的小辩论赛。有的学生说:“所有的谎言都是违背诚信的。”有的学生说:“有时说谎是出自好意,是想帮助别人的。”……辩论使他们对善意的谎言有了初步的理解。我接着说:“在课文中‘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一共出现了几次?残疾青年为什么这样说?你是否认同他的做法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时,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高涨起来。

一场小小的辩论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去感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因异而辩。焕发多元理解

如何才能实现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多元化呢?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看法不一致的问题,或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都成为我设疑的重点。针对这些问题,我会确定辩题内容,引发学生的关注,给他们提供一个敢想、敢说、敢辩、敢展现自我的自由空间,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使学生能正确领悟作者匠心独运的写作方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

师:蔺相如以“璧上有点小毛病”为由,把献给秦王的和氏璧取回来。这种行为是骗吗?

生1:是骗,因为璧上没有小毛病。

生2:不是骗,这是因为蔺相如看出秦王无心拿城换璧的意思,以此为由取回自己国家的璧玉而已。

骗还是不骗,学生的看法不一,这说明有部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存在偏差。于是,我把阅读文本的时间还给学生。在阅读过后,我让他们针对这个论题分成了“是骗”(正方)与“不是骗”(反方)两大组进行辩论。辩论结束,正反双方的代表是这样总结的。

正方:我们认为璧上没有小毛病,蔺相如却以‘璧上有点小毛病为由,把献给秦王的和氏璧取回来,这种行为就是骗。虽然他这样做是因为看出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意思,而出此下策拿回自己国家的和氏璧,但这种行为是缺乏诚信的,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骗的行为。

反方:谎言有善恶之分。尽管蔺相如是撒谎,但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他这样做值得肯定。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爱国的行为。

辩论,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站在诚信的角度分析,蔺相如以璧上有小毛病为由,取回和氏璧,这种行为属骗;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他想办法把属于自己国家的东西取回來,足以证明他聪明机智及热爱祖国,作者对蔺相如的赞美之情也跃然纸上。

引入辩论,让学生经历与文本、作者的思维碰撞,再经历与读者(同伴、教师)的思维碰撞,激起了智慧火花,使学生产生独到的见解,深化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三、借谜而辩。发展广阔思维

在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在叙述事情时,往往为了引起读者的思考而省去故事结果。这种悬念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谜。在教学时,我抓住这个谜,让学生展开辩论,补充文章故事发展的结局。

如,在学完《凡卡》一文后,我让学生围绕“爷爷是否会来接凡卡”为辩题,分正反双方进行辩论。

正方: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爷爷非常爱凡卡,他只有凡卡一个亲人,肯定会来接凡卡回家的。

反方:这种观点不成立,爷爷根本收不到凡卡写的信,怎么会来接他呢?

正方:爷爷的确收不到这封信。但是,这并不等于爷爷就无法了解孙子的处境,他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打听到孙子的消息。爷爷知道孙子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一定会把他接回乡下去。

反方:即使爷爷得知凡卡的处境十分艰难,也不可能将他接回去。因为爷爷年迈体弱,在乡下的日子也不好过,自己都很难照顾自己。如果爷爷能养活凡卡,当初就不会把他送到莫斯科,毕竞这是他唯一的亲人。

辩论赛上,正反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及自身的知识经验,展开深入辩论。辩论虽然没有分出胜负,但是拓展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学生进入现实生活,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正因为搭建了广阔的舞台——“辩论”,所以使学生的个性、灵性和创造性释放出了无穷的力量。

四、依理而辩。塑造健康人格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书的目的乃是育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有效地渗透人格教育,将教材中潜藏的人格教育的内容挖掘出来,并渗透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各个环节中,以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

教材选编的文章都是典范之作,作者常常通过耐人寻味的矛盾处来表达思想情感,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点睛之笔。教学时,抓住这些矛盾之处展开辩论,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走进文章的核心,从而领会文章的深刻内涵。

如,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在学生理解了文意,明白父亲希望孩子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后,我并没有满足,抓住了学生认知上的矛盾点,开展一次实话实说的辩论赛。论题是“做像落花生的人好(正方)”还是“做像苹果、石榴的人好(反方)”。

正方:做像落花生的人好,花生虽埋在地下,但它无怨无悔地努力生长,品格高尚。

反方:做像苹果、石榴的人好,因为苹果、石榴漂亮,挂在树上,人们一看就喜欢。

正方:做像落花生的人好,它谦虚,不喜欢炫耀自己。谦虚是种美德。

反方:做像落花生的人是旧观念,做像苹果、石榴的人是21世纪的观念。如果像花生那样,有用但没展示出来,是难以得到重用的。

反方:对,这就是我们现在做广告宣传的目的。

正方:现在公司招聘,看中的是知识和能力,漂亮但没有知识是没有人聘用的。

师:好,辩论到此为止。通过辩论,面对21世纪,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

正方:做像落花生那样对别人有用以及像苹果、石榴那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

反方:做不过于谦虚也不过于炫耀自己的人。

辩论时,学生妙语连珠,令我叹服。针对他们的辩论,我进行了小结:“的确,落花生、苹果、石榴都各具特点。人也一样,一个人无论好看與否、谦虚与否,只要他做的事对别人、对社会有好处,他就值得我们认可、敬佩。我们也应该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通过辩论,学生能深入解读文本,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得以延伸。辩论,使学生必须全面调动听、说、思等综合思维。辩论越激烈,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学习的热情就越高涨。同时,在驳斥对方的过程中,学生能辨别是非,明白事理。

五、据需而辩。培养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辩论是对话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为双方提供了组织语言、阐述观点、反驳对方的机会,同时也提供倾听对方表达的机会。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辩论的机会,创设适宜的语言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中的第二个小故事“渑池之会”后,我让学生以“在渑池之会上,秦国与赵国是打成了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为论题进行辩论。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后,我设计这样的辩题:“周瑜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吗?”引导学生展开辩论。为了在辩论中能取胜,学生会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并认真研读原著。这样的辩论赛,使全班掀起了读名著的热潮,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使课内外阅读得到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抓住教材文本中有争议的问题、耐人寻味的问题、矛盾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辩论,以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韦雄)

猜你喜欢

阅读期待阅读课堂辩论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紧贴新课标,反向设计阅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