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策略研究

2020-03-30管秀芳刘淑萍刘军

山西农经 2020年2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策略

管秀芳 刘淑萍 刘军

摘 要: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转变。基于此,分析了新农村背景下制约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2-005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农业经济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借助现代农业科学研究成果,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经济环节进行管理。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经济管理手段,对配置社会资源、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1.1  农业经济管理思维向现代化转变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农业经济的质量发展,还要注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经济管理思维向现代化转变,包括生产技术手段、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

从科学发展观角度来看,农业现代化是平衡人與自然关系的重要保障。传统粗放型农业生产易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导致不可逆转的自然破坏。现代化农业形成了一个人工生态系统,该系统既能满足人类生产资料的基本需求,也能兼顾生态环境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1]。

1.2  农业经济管理技术向信息化转变

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互联网+”在各领域开花结果,农业经济管理也不例外。实现农业信息化能有效提高农业效率,提高农业利润,这是农民进入市场的必经之路。信息化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奠定了基础,渗透到了农业生产、消费和分配的各个环节,能大幅度提高农业转化率,改善传统农业低产值的问题,信息化的辅助能将农业推向国际市场,这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持。

1.3  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向产业化转变

传统农业以家庭为生产单位,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一直以来,国家扶持政策向农业倾斜,以农业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农业经济管理只有向产业化方向转型,农业生产才能获得更多利润空间,形成规模经济。

在这一过程中,应依托大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联结成农业再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市场链条。实现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过程,而农业具有区域性特点,不同地区可以依据其地区特色形成优势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2  新农村背景下制约农业经济管理的因素

2.1  不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我国是农业大国,政府出台了各项意见和相关政策,但社会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工业和商业。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劳动力更倾向于进城务工而非农业劳作,对农业的不重视带来的是制度和管理机制上的不规范。基层管理者对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够重视,建立的机制也只是流于形式,因此执行不积极。此外,很多在位者任职时间较长,思维固化,不能及时更新管理理念,疏于对新政策的学习,导致农业政策执行滞后,影响了农业的整体质量[2]。

2.2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销渠道联结不顺畅

目前,我国农业以种植粮食为主,经济作物的比例和规模较小,产业机构不合理,大多属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2018年底,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土地承包法的修正案,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这意味着一家一户的小农可以将经营权流转给别人,为规模劳作提供可能。但是,农业规模化的结果是市场化,如何消除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信息壁垒是一大困难。彼此之间信息不畅通,易造成定价不合理,出现中间商赚差价的情况,农业经济最终沦为市场操纵手的利益来源。

2.3  缺乏专业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管理、人力等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全面、专业的人才加入。目前,农业高校在学生中并不受欢迎,很少有学生选择农学专业,这导致农业方面的专家,尤其是基层管理型技术人才短缺。高校学者研究先进的农业技术,将该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实际普及率却远不到预期效果,很大程度是由于普通农业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人员安于现状,对高科技产品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学习新的管理思想,加上农业设备投资收益率较低,回收周期长,制约了更多人才从事农业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3  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策略

3.1  健全农业管理体制和制度,提高人员重视程度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应健全农业管理体制和创新制度,加速土地承包法的流转。各地政府也需要做好制度宣传工作,推动土地改革,对纳入统一运作的土地实施监管,保证转让承包权的农户得到分红。对接收经营权的经济合作组织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帮助单个农户解决生产力低下的问题,引导农户自主、自愿转让经营权,扩大农业合作规模。加强对基层管理者的思想教育,从观念上改变其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偏见,帮助其认识到农业管理的重要性,并自觉参与到经济管理的创新工作中。高层领导加大重视,对基层管理者进行集中培训,引导其实行规范化管理,实时出台新政策,建立反馈机制,从制度层面进行约束。

3.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通电商营销渠道

作为农业战略发展的掌舵手,农业经济管理者应改变传统农业以种植粮食为主的单一模式,应该放弃低产值的作物,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多元化的综合产业林。各级政府管理者应结合当地特色,支持生产和销售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对于低产值的作物,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对其进行深加工,开发农副产品,提高产品价值。对于产销联结不顺畅问题,可以利用电商支持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运用区块链的技术,打破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信息壁垒,购买者从网上一键下单,跳过中间商的议价,缩短产销时间,加快产品周转率。

3.3  加大资金投入,培养专业型人才

引进人才关键在于资本的吸引力,投资收益率越高,越多的人才便会加入该行业,农业也是如此。政府应加大农业财政支出,除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外,对人才的培养也是重要工作。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陈锡文提出,我国目前还有2亿多农村家庭,因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50%以上的强壮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60%以上的农活由妇女和老人承担,劳动力弱化的现象难以改变,只有通过提高人力产出率,引入更多高素质农业工作者,才能改变这种不利现象。

4  结束语

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现代化、信息化和产业化,信息化是现代化建设的技术支持,产业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追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管理问题,例如制度上的缺陷、思想上的不重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人才的匮乏,这些都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从制度建设、产业优化、人才培养方面都提出了建议,希望为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辛刚.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12):6-7.

[2]孙希贵.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5):158-159.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策略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