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学龄儿童认知功能及行为影响的分析
2020-03-30樊明月张郦君史晓燕巫瑛
樊明月,张郦君,史晓燕,巫瑛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苏州 2150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群体[1]。 在该病发病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征,对患儿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甚至有时候还会造成患儿自身的身体功能协调能力降低[2]。 尤其是对患儿的认知功能和行为功能更是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将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 由于学龄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在该群体的成长过程中,智力以及行为发育在逐渐完善,而此时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于儿童的成长发育是非常不利的[3]。该研究选取该院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55 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55 名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学龄儿童认知功能及行为影响,现报道如下。
1.4 统计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5 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55 名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认知功能及行为影响分析。 其中患儿组内男28 例,女27 例,平均年龄(5.25±1.25)岁。 正常儿童中,男30 名,女25 名,平均年龄(6.02±1.12)岁。所有参与研究的儿童均要满足以下要求: ①患儿必须要符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纳入标准。 ②对于患有精神疾病及交流沟通障碍患儿应该及时排除。 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情,签署同意书,且患儿资料与正常儿童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针对选定的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 将事先设计好的认知功能测试量表及行为功能测试量表进行发放,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及时的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完成相关数据的统计和计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认知功能测验结果及两组行为功能测验结果。 首先,认知功能测验结果对比上,主要以言语测试、操作测试和IQ 测试3 个方面进行,采用《中国修订韦氏幼儿智力量表》进行评估,单项满分为10 分,总满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代表相应的认知能力越强。 其次,行为认知功能测验, 主要从社会能力、 行为表现和行为问题三方面着手。 该项评分以该院自制的评分表为主,由患儿及正常儿童父母填写,最终统计行为认知功能结果,整个评分过程也是单项满分10 分,总满分100 分,评分越高代表行为功能越强。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认知功能测验结果
患儿言语测试得分﹙84.22±5.25﹚分,操作测试得分﹙84.21±3.63﹚分,IQ 测试得分﹙69.85±2.55﹚分,与正常儿童患儿言语测试得分﹙95.25±1.36﹚分,操作测试得分﹙96.25±1.22﹚分和IQ 测试得分﹙99.25±0.05﹚分相比,患儿的认知功能测验结果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5),见表1。
表1 两组认知功能测验结果[(x±s),分]Table 1 Results of two groups of cognitive function tests[(x±s),points]
2.2 两组行为功能测验结果
患儿社会能力得分﹙84.25±6.63﹚分,行为表现得分﹙83.25±2.22﹚分,行为问题得分﹙82.52±5.36﹚分,与正常儿童患儿社会能力得分﹙93.63±2.55﹚分,行为表现得分﹙96.58±1.25﹚分和行为问题得分﹙95.66±3.25﹚分相比,患儿行为功能测验结果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行为功能测验结果[(x±s),分]Table 2 Results of two groups of behavioral function tests[(x±s),points]
3 讨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是一种比较难以根治的疾病,诱发该病的原因较多,如果不能根据病因诱发进行预防,将很难为患儿治疗提供帮助。 一般情况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发病过程中是呈现不同区域发病表现的,一方面是语言功能受阻,一方面是操作能力受阻[4]。 通过相关研究发现, 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发病过程中, 患儿自身的认知能力以及行为能力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说明,随着患儿自身病情的逐渐加重,认知功能和行为功能的表现就会越来越明显,这种情况下,要想针对患儿科学的治疗,还需要从认知功能和行为功能拓展上作出科学的分析。 以便于在认知功能和行为功能拓展训练中, 能够为患儿的受损功能组织修复提供帮助。
对于学龄儿童而言, 该阶段儿童的智力发育正处于旺盛时期,且儿童自身的生长发育能力也在不断增大,如果该时期感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将会影响到患儿的自身生长和发育。 通过对选定的两组儿童研究发现, 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组内恶童在认知功能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主要表现为言语测试、操作测试和IQ 测试评价较低,说明由于该病发作,使得患儿自身的认知功能发育出现了严重的阻碍,影响了患儿的自我发育和调节[5]。 同时在两组研究对象行为功能的评价上也发现, 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作,使得患儿的行为功能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这对于患儿自身的行为功能发育也是非常不利的。
张晓晴等人[6]通过研究指出,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发病过程中, 由于患儿在发病过程中的表现不同, 使得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出现了显著的差异。 大部分患儿在发病后都会出现言语沟通障碍,也会出现IQ 降低现象,这是因为在患儿发病过程中,因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作, 造成了患儿大脑供氧不足,因而出现了脑部短暂缺氧症状。 为了更好地针对患儿治疗,需要修复受损脑部神经,以便于在患儿脑部神经修复过程中, 能够在认知功能和行为功能调节上作出改变。
王大芳等人[7]通过研究指出,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的确诊过程中, 应该从患儿自身的行为表现上进行分析。 如患儿出现智力降低,语言表述不清,且动手能力受阻时,则可以断定患儿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这时应该采取科学的护理对策,针对患儿的认知功能及行为功能进行修复, 同时帮助患儿调整生活行为习惯,为患儿的动手能力培养提供帮助。有研究表明,大部分患儿在发病后,通过动手能力培养,都能够改善患儿患病症状, 对于患儿受损神经系统调节具有一定的帮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后,社会能力得分﹙92.33±2.55﹚分,行为表现得分﹙96.38±6.25﹚分和行为问题得分﹙96.56±9.25﹚分,整体护理情况有所改善。 作为患儿管理人员,需要结合患儿管理中的要求,及时完善管理对策,科学干预,以此为患儿的认知功能和行为功能提升提供帮助。
刘聪等人[8]通过研究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发病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心智发育受阻、行为缓慢和目光呆滞等。 这是由于患儿在发病过程中,受到阻塞性睡眠呼吸影响,患儿自身的吸氧能力降低,造成患儿脑部供养能力不足,当长时间处于脑部供氧不足时,就会对大脑造成一定的损伤。 同时由于脑部供氧不足,也会造成患儿神经反馈调节能力降低,影响患儿自身的神经系统反馈运行, 造成了患儿自身反应变缓。 所以当患儿发病时会出现言语不清、动手能力降低以及目光呆滞等症状, 通过对其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后会得出患儿言语测试得分 (70.22±5.25) 分, 操作测试得分(74.21±3.63)分,IQ 测试得分(68.85±2.55)分,显著低于同龄正常儿童。 对于该类患儿管理中,应该注重对患儿的受损神经系统修复, 进而帮助患儿恢复认知功能和行为功能,以此为患儿管理提供帮助。
陈效荣等人[9]通过研究指出,由于学龄儿童的神经系统反馈调节能力较强, 该过程中如果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对学龄儿童自身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如果不能及时的排除学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就不能为学龄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所以在学龄儿童管理中,应该预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出现, 这样才能为学龄儿童的顺利成长提供帮助。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选定的55 例患儿和55 名正常儿童中,通过对儿童的认知功能和行为功能评价后得出,两组儿童的评价结果是显著不同的, 患儿言语测试得分﹙84.22±5.25﹚分,操作测试得分﹙84.21±3.63﹚分,IQ 测试得分﹙69.85±2.55﹚分,与正常儿童患儿言语测试得分﹙95.25±1.36﹚分,操作测试得分﹙96.25±1.22﹚分和IQ 测试得分﹙99.25±0.05﹚分相比,患儿的认知功能和行为功能评价结果要远远低于正常儿童。 这说明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出现, 使得患儿的认知功能和行为功能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大部分患儿在患病后都会出现言语测试、操作测试、IQ 测试、社会能力、行为表现和行为问题等众多临床表现,并且随着患儿病情的加重,相应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就会越来越低。 该项研究于张晓晴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具体研究数据如下:患儿言语测试得分﹙82.22±6.25﹚分,操作测试得分﹙80.21±6.63﹚分,IQ测试得分﹙70.85±2.55﹚分,与正常儿童测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以看出,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发病过程中, 由于患儿在发病过程中的表现不同, 使得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出现了显著的差异。 大部分患儿在发病后都会出现言语沟通障碍,也会出现IQ 降低现象,这是因为在患儿发病过程中,因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作, 造成了患儿大脑供氧不足,因而出现了脑部短暂缺氧症状。 为了更好地针对患儿治疗,需要修复受损脑部神经,以便于在患儿脑部神经修复过程中, 能够在认知功能和行为功能调节上作出改变[6]。 以《中国修订韦氏幼儿智力量表》评价患儿可以明显的看出患儿呆滞情况, 说明患儿由于长时间的脑部供氧不足引起了患儿脑部神经反馈能力降低, 因而影响了患儿的认知功能和行为功能发育。
综上所述, 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发病过程中,由于患儿自身病情影响,使得患儿发病后出现了认知和行为上的差异, 尤其是学龄儿童的影响更是较为严重的。 所以在学龄儿童管理中,应该注重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预防, 以便于对学龄儿童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