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0-03-30徐鹏
徐鹏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贵州遵义 5630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患者病情逐渐加重,患者常合并发作呼吸衰竭,进而造成其体内pH 值降低、氧含量下降等问题[1]。临床中针对此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需对其肺功能予以改善,以缓解其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2-4]。 对此,该研究对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58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措施加以分析, 探讨夜间无创正压通气给氧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该院接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治疗的患者58 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29)与参照组(n=29)。 实验组男女分布比例为16:13;年龄46~87 岁,平均年龄(62.31±10.25)岁;病程3~16 年,平均(9.16±3.03)年。 参照组男女分布比例为18:11;年龄44~84 岁,平均年龄(62.27±10.21)岁;病程3~14 年,平均病程(9.11±3.02)年。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时间分布范围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统计学组间可比性标准。 该研究内容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证明体征平稳;②患者和家属了解该研究内容,认同参与;③二氧化碳分压超过45.0 mmHg[5]。 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②严重内分泌疾病。
1.2 方法
鼻导管为参照组给氧方式, 应用鼻导管给予患者持续吸氧,采用低流量方式,流量保持在2.0 L/min 左右,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呼吸兴奋剂[6-8]。 夜间无创正压通气为实验组给氧措施,通过呼吸机实施通气,将其鼻面罩妥善固定,并避免患者感受到皮肤压迫,呼吸机参数酌患者情况调节, 血氧饱和度为93.0%, 待患者病情逐渐改善后,调节其参数,适当增加患者的下机时间,直至患者完全下机[9]。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潮气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比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pH 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指标。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58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相关数据录入SPSS 19.0 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诊疗前后两组患者pH 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指标比较(x±s)Table 1 Comparison of pH value,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rterial blood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and oxygenation index before and aft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x±s)
表2 诊疗前后两组患者潮气量、用力肺活量、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比指标比较(x±s)Table 2 Comparison of tidal volume, forced vital capacity a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ratio in the first 2 hou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x±s)
2 结果
2.1 pH 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指标
两组患者诊疗前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诊治后pH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诊治后动脉血氧分压、 氧合指数高于参照组, 与参照组相比, 实验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潮气量、用力肺活量、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比指标
两组患者诊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诊疗后用力肺活量、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比具有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潮气量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逐渐加重, 其呼吸功能下降,进而造成其吸气肌肉乏力,故患者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症状,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极易造成患者中枢紊乱,进而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10-11]。 鉴于此,该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夜间无创正压通气,其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诊疗前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诊治后pH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诊治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较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诊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诊疗后用力肺活量、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比具有一致性,实验组潮气量高于参照组。 结果显示,通过夜间给予患者无偿正压通气,能够改善患者夜间二氧化碳分压,进而大幅度改善患者的高碳酸血症及呼吸衰竭症状,对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增强转归效果方面起到显著疗效。程宁等人[12]选取10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予以对比分析, 其结果显示, 常规组患者治疗后动氧合指数(260.2±27.0)mmHg,夜间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为(285.1±20.4)mmHg,夜间无创正压通气患者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常规方式。 上述结果与该研究具有一致性, 该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氧合指数为(289.11±23.57)mmHg,显著高于参照组的(264.47±20.31)mmHg。
综上所述, 该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措施加以分析, 通过夜间无创正压通气方式予以给氧治疗,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因此,夜间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方面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