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菇生产中脉孢霉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措施

2020-03-30张宝军

食用菌 2020年2期
关键词:橘红色培养料分生孢子

张宝军

(平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河北平泉067500)

脉孢霉又称红霉、粉霉、链孢霉、串珠霉、红色面包霉,属于真菌界,真菌门,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粪壳霉目,粪壳霉科,脉孢霉属。无性世代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丝孢科,链孢霉属。危害香菇的主要有粗糙脉孢霉和好食脉孢霉,是香菇主要的竞争性杂菌之一。

1 形态特征

菌丝白色或灰白色,匍匐生长,分枝,有隔膜。分生孢子梗从产孢菌丝上直立长出,较短,呈双叉状分枝,与菌丝无明显差异。分生孢子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形成,为单细胞,卵形或近球形,无色或淡色。初期,孢子以芽生方式形成长链,链可分枝,念珠状,生长后期菌丝断裂成分生孢子,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老熟后,分生孢子团干散蓬松粉状。单个分生孢子无色,成串时粉红色,大量分生孢子堆集成团时,呈现橘红色。

2 生长条件

2.1 营养

夏秋高温潮湿季节,在玉米芯、甘蔗渣、棉子壳、腐败的果壳、稻草堆、废弃的木屑上经常看到橘红色脉孢霉分生孢子团,表明脉孢霉易在高糖分培养料上生长繁殖。

2.2 温度

脉孢霉喜欢高温环境,温度4~44℃菌丝均能生长,4℃以下停止生长,4~24℃生长缓慢,25~36℃生长最快。脉孢霉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0~40℃,低于10℃萌发率低。在25~30℃条件下,6 h内孢子萌发成菌丝,8 h菌丝可长满整个试管斜面,48 h菌丝可长满瓶(袋),60 h后在瓶(袋)口产生大量橘红色或白色孢子。脉孢霉孢子较耐高温,干热条件下,可耐130℃高温,湿热条件下,70℃保持45 min孢子死亡。气温低于10℃脉孢霉孢子萌发率较低,气温低于20℃脉孢霉菌丝生长缓慢,可见气温10~20℃时,脉孢霉危害性不大。

2.3 湿度

脉孢霉菌丝生长最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90%以上。最适宜脉孢霉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为50%~70%,当培养料含水量低于50%或高于70%时菌丝生长受阻。空气相对湿度100%脉孢霉才能产生子囊壳,分生孢子对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不严。

2.4 酸碱度

脉孢霉菌丝在pH3~9培养料上,均能生长,最适宜菌丝生长培养料pH为5~7.5。

2.5 空气(氧气)

脉孢霉属于好气性微生物,氧气充足,菌丝生长迅速,子囊壳和分生孢子形成快;无氧或缺氧条件下,菌丝生长缓慢或不生长,无法形成子囊壳和分生孢子。

3 初侵染源

脉孢霉的孢子广泛分布在土壤、作物秸秆、淀粉类食物、废菌料上,分生孢子在空中到处飘浮、传播。脉孢霉菌丝生命力强,生长迅速,培养料受到侵染后,很快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是再侵染的主要侵染源。

4 侵染症状

培养料被脉孢霉侵染后,初期在培养基内产生灰白色、棉絮状菌丝,且菌丝生长速度极快,可迅速扩展到整个培养料表面。菌落初为白色,粉粒状,后为绒毛状,2~3 d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白色或橘红色。孢子成熟后受到振动,散发到空气中成为再侵染源。脉孢霉侵染的培养料中会散发出一种类似水果味的香味。

图1 袋口未扎紧感染脉孢霉

图2 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感染脉孢霉

5 为害特点

香菇发菌期是脉孢霉主要为害期,出菇期的为害并不严重。发菌期培养料受到脉孢霉侵染后,脉孢霉菌丝与香菇菌丝争夺养分。由于脉孢霉菌丝生长速度快,并很快覆盖香菇菌丝,使香菇菌丝无法生长或窒息死亡,导致菌种或菌棒报废。出菇期脉孢霉侵染子实体,会引起子实体腐烂。

5.1 为害母种

在母种分离、提纯或转管扩大培养过程中,被脉孢霉侵染后,其灰白色疏松棉絮状的气生菌丝很快长满整个PDA平板或试管斜面,并形成大量链状串生的分生孢子,使菌落呈白色或淡红色,导致母种报废。

5.2 为害原种和栽培种

在原种或栽培种培养过程中,被脉孢霉侵染后,其灰白色菌丝在培养料内迅速扩展,向下生长到瓶(袋底),向上扩展到棉塞,并很快在棉塞外面形成白色或橘红色的分生孢子堆,导致栽培(原)种报废。

5.3 为害菌棒

香菇菌棒被侵染后,培养料上先出现白色粒状菌落,而后出现稀疏绒毛状菌丝,由袋微孔快速长至塑料袋外,几天后出现白色或橘红色分生孢子堆。若塑料袋没有微孔,脉孢霉菌丝与香菇菌丝在袋内同时生长,好氧性脉孢霉菌丝因塑料袋内缺氧而逐渐消退,而香菇菌丝反而能够缓慢生长并长满料,并能正常出菇,但出菇期要延后20 d以上。

5.4 为害子实体

脉孢霉菌丝侵染香菇子实体后,能在短时间内覆盖子实体,引起子实体腐烂。

6 造成脉孢霉侵染为害原因

6.1 栽培香菇环境不卫生

栽培环境卫生差,空气中到处漂浮着脉孢霉分生孢子。当分生孢子附着在受潮的棉塞或由袋微孔、破损处,未扎紧的袋口沉降到培养料表面,温度适宜时,孢子萌发,菌丝快速生长造成为害。

6.2 培养料灭菌不彻底

木屑、玉米芯、麸皮、米糠等培养料中附着许多脉孢霉孢子,如果拌料时培养料未吃透水(混有干料),常压灭菌条件不能完全杀灭脉孢霉孢子;灭菌时间不足、灭菌有死角。上述原因造成培养料中残存未被杀灭的脉孢霉孢子,一旦温度适宜时,孢子萌发,菌丝在培养料内生长造成为害。

6.3 接种操作不当感染脉孢霉

菌种瓶外壁或菌种袋面消毒不彻底,外壁或袋面残留脉孢霉孢子;接种帐熏蒸时间不足或漏气;接种时间过长等导致空气中残留脉孢霉孢子通过接种口侵染料袋造成为害。

6.4 适宜的环境条件

发菌期高温、高湿,有利于脉孢霉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新生孢子再侵染,而不利于香菇菌丝生长。

7 防控措施

7.1 预防为主,控制病原

搞好栽培区域卫生,清除并烧毁场内的枯枝、落叶以及腐朽之物,消除污染源。培养室或发菌棚地面撒一层石灰并熏蒸。原料要新鲜、无霉变、无结块。木屑要提前发酵,拌料时间要充分,培养料吸水均匀,控制料含水量55%~60%。灭菌时要排净冷气,灭菌时间要足,不留有死角。选用高质量塑料袋,装料搬运避免损坏塑料袋,袋口要扎紧;高压灭菌棉塞上要紧包薄膜或牛皮纸,接种时要及时更换受潮棉塞;清洗菌种袋(瓶)的清洗液要加入杀菌剂。

7.2 低温时段接种,严格无菌操作

接种安排在5~10℃低温期,气温接近15℃时,宜在早晚温度低的时段接种。接种帐消毒时,气雾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钠用量要每立方米空间6~8 g,熏蒸时间要8 h,且接种帐四周不能漏气。每次灭菌料袋控制4000袋以内,灭菌后控制完成接种时间在3.5 h以内。

培养袋的接种面用擦特灵涂刷一遍后打孔接种,可以有效防止接种孔感染杂菌,比使用酒精或高锰酸钾效果好。每接种摆放一层袋覆盖一层60 cm宽专用保湿膜,既能起到菌种保湿作用,又能阻止脉孢霉孢子沉降到接种口。

生产者有条件尽量用超净工作台接种。

7.3 精细管理,防患未然

发菌期间注意调控好发菌棚温、湿,严防出现高温、高湿,如此能有效地控制脉孢霉的发生。

气温度15~20℃时,香菇菌丝体的生长快于脉孢霉菌丝体,25℃以上脉孢霉菌丝体生长快于香菇菌丝体。根据这一特点,接种后料袋温度控制在15~20℃,发菌棚温度不超过25℃;当接种孔处菌丝圈直径达到6~8 cm,料袋温度控制在20~25℃,发菌棚温度20℃,如此可有效地控制脉孢霉的侵染为害。

7.4 发现感染脉孢霉的菌袋及时处理

春季发菌时,将轻度感染脉孢霉的发菌袋搬至树荫下,放入深30~40 cm坑内,再盖湿润土,10~15 d后脉孢霉菌丝逐渐消融,香菇菌丝仍在缓慢生长。

冬季发菌时,将轻度感染脉孢霉的发菌袋装入塑料袋内创成缺氧环境,在这样状态下脉孢霉菌丝会逐渐消退,香菇菌丝长速变慢,发菌期延后,但是日后能够正常出菇,对产量影响不大。

猜你喜欢

橘红色培养料分生孢子
等橘红色的火车开过来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鸡 妈 妈
基于隧道式发酵金针菇菌渣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制备分析*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谜一样的橘红色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
一抹橘红色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橘红色的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