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语音发音特点分析
2020-03-28张燕
张燕
[摘 要] 掌握一门语言,一般先从了解这门语言的基础发音入手。当然,日语学习也不例外,日语语音发音特点是日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从日语语音发音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对日语学习有一定帮助。
[关 键 词] 日语;语音;发音;特点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8-0088-02
一、引言
很多人喜欢日语的原因大多来源对日本动漫以及日剧的喜爱,渐渐对日本的文化、日语的语言兴趣提升。很多人都觉得日语的假名书写简单,日语中的当用汉字很多又都与中文的繁体字相同或相似,所以即使不明白整句话的意思,大体上也能猜出个十之八九,所以断定学习日语会比较容易。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还未授课就有很多学生能操着一口不地道的日语寒暄几句。其实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发音准确,甚至在课堂上还能见到有的学生通过汉语拼音或者相似发音的汉字来对日语的假名进行标注后再进行发音练习,比如说:こんにちは(恐你骑娃)、ただいま(他大姨妈),这样的做法非常不可取,不仅学不好日语,还会让人觉得发音很奇怪。所以,要想彻底解决发音问题,必须对日语的语音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二、日语发音特点概述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也就是说,语言的物质表现形式是通过语音来完成的。人与动物在传递语音时是完全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动物通过固定的声音来传递信息或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人类则通过不同变化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表述多种多样的情感。人们凭听觉直接感受到的一个音叫作音节,但是音节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而是由更小的语音单位“音素“构成”,用[ ]来表示。日本人在发音的时候,口腔及相关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幅度较小,基本上看不出口型有大幅度的变化,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运用汉语和英语语音的学习经验,努力提高审音和辨音能力,学会把控和支配发音器官。日语中共有28个音素,它包括5个元音(母音)、2个半元音(半母音)、21个辅音(子音)。
(一)元音(母音)
元音在发音时不受任何发音器官的阻碍,通过声带振动而发音。这5个元音分别为あ[a]、い[i]、う[u]、え[e]、お[o]。
あ[a]:发音时要求口型张开,但比汉语中的[a]口型略小,舌头保持自然状态下,将舌尖稍稍离开下牙龈的中部,通过声带震动发音。あ是开口最大的元音。
い[i]:保持放松状态下的双唇微微张开,感受舌头抵住下牙齿,比汉语中的[i]舌位略低,舌面接近硬腭位置。
う[u]:发音时要注意口型不能呈圆形,而是保持唇形平展,舌尖触碰到下牙龈,舌位稍高靠前。
え[e]:发音时口型介于あ[a]与い[i]之间,发音时各部位的器官处于紧张状态,仑在元音中属于最不稳定的一个,有较大的自由度。但是需注意的是,不能发成汉语中复元音[ei]。
お[o]:发音时口型介于あ[a]与う[u]之间,嘴唇稍成圆形,是圆唇元音,舌位处于半高状态,但是不能发成汉语中复元音[uo]。
因此,我们在练习发音阶段时,可对照镜子或其他模型认真揣摩,研究音素的发音特点及要领,万万不可用汉语中的拼音或者相似的汉字去顶替某个日语的发音,只有摆脱汉语的干扰,才能发出纯正优美的语音。
(二)半元音(半母音)
半元音是指摩擦音中气流较弱、摩擦较小,位于元音和辅音之间的音。日语中半元音分别是[w]、[y]。它们的性质更接近元音,在发音时所占时长很短,发音时需轻轻一带而过,产生微弱的摩擦阻力。
[w]:在发音时要注意不能圆唇,发音部位不能太紧张,一旦圆唇或者紧张就会加重了半元音的发音,从而违背了短而轻的特点,发音时只需嘴唇微微平展一带而过即可。
[y]:同元音[i]的发音规则相近,在兼顾短而轻的发音规则的同时,略有一点摩擦。
(三)辅音(子音)
辅音就是发音时受到发音器官的阻碍发出的声音。日语中的辅音音素有12个,分别是[k]、[s]、[t]、[n]、[h]、[m]、[r]、[g]、[dz]、[d]、[b]、[p]。但是这12个辅音音素还有它们的变体,所以日语的辅音共有21个。通过发音部位以及发音方式用于区别各辅音之间的发音规则。
三、日语中的特殊音素
(一)促音[っ]
促音[っ]是一个特殊的音节。因对发音规则难以把握而让人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首先,促音的书写通常用很小的[っ]来标注,位于其他假名的右下角,例如:切符(きっぷ)、雑誌(ざっし)。其次,读音时不发音,给其留有一个音拍的时间。一般来说,除了外来语以外,促音只出现在[k]、[s]、[t]、[p]前面,例如:早速 (さっそく)、夫(おっと)、一杯(いっぱい)等。促音的发音规则是声音和气流同时停止一个音拍的时长后,气流冲破阻碍,通过声带振动后发后面假名的音。母语中因不存在促音,所以在发音的时间较难把控,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讲出一口标准的、抑扬顿挫的日语。
(二)拨音[ん]
拨音[ん]同促音一样,也是一种音节,且占有一個音拍的时间。在发音时软腭下垂,振动声带,鼻腔通气发出声音,舌头的位置及口型都接近于后续音的辅音。拨音属于鼻音,在和一些假名结合之后,发音就更难把握了,主要有三种发音规则:(1)后续[ま]、[ぱ]、[ば]行的假名时,发[m],例如:にんむ、かんぱい、だんぼう;(2)后续[た]、[だ]、[な]行的假名时,发[n],例如:かんたい、うんでん、みんな;(3)后续[か]、[が]行的假名时,发[η],例如:ハンカチ、りんご。
(三)清音
在清音中,发音较难把握的要数ふ(fu)了,很多学生遇到含有ふ的单词,例如:さいふ(钱包)、ふつう(通常)等词时,把[ふ]读成“肤”的音。其实[ふ]是由[f]和元音[u]组合而成的音。发音时双唇微张,保持无声气流从双唇之间的缝隙摩擦送出,声带不发生振动。当然还有诸如[す]、[ら]、[つ]等也是容易发错的清音,很多学生会按照五十音图标注来读,错把す读成[su],ら读成[ra],つ读成[tsu]。
(四)鼻浊音
鼻浊音在单词中也是经常出现,但是が行的发音算比较特殊,将其细分可以分为浊音和鼻浊音。发浊音时,先形成堵塞,同时感觉鼻腔也形成堵塞,然后放开鼻腔,让有声气流经过口腔发出。发鼻浊音和浊音一样,也是先形成堵塞,然后放开鼻腔通路让有声气流经过鼻腔再经过口腔流出。区分浊音和鼻浊音的方法是看が行假名在单词中所处的位置而决定的,通常が行假名位于单词词头时发浊音,例如:がっこう(学校)、がくせい(学生)。当が行假名位于词中、词尾时发鼻浊音。例如:おんがく(音乐)、ちゅうごく(中国)。
(五)合拗音与长音
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原有的词汇无法满足需求时,自然就会涌现出新事物。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日语会话中,外来语的引入量堪称世界之最。相信学日语的人都有此体会,看到某个当用汉字的时候未必知道它的意思和读音,相比较而言,读外来语就会变得简单许多,甚至通过读音都能知道是来源于哪个英语单词。例如:ディズニ一ランド、ゴ一ルデンウィ一ク。这些外来语中出现新的合拗音的同时,还要把其中的某个发音延长,让人更是觉得难以读准发音。
不同的学生由于先天的发音条件、所在地区语言环境的影响以及语言接受能力、自我纠错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在发音上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所以,这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来说,就更要留意这些问题,及时纠错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语
日语的学习一般都是从语言教学开始,语音是学习语言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语言交流才能与对方进行有效的沟通,那么发音标准与否直接影响到这一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因此,不论采用何种学习途径,都要摆脱汉语的发音影响,针对日语语音的一些特点,尤其是一些在汉语里没有或者不突出的语音现象,通过不断地练习掌握发音要领。
参考文献:
[1]刘慧.日语语音概述及汉、日语发音对比[J].教學园地,2009(12):86.
[2]邵永华.日汉语音差异的比较[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12):115-121.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