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古诗词教学中农村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0-03-28范卫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人文素养初中语文

范卫燕

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具体发展。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古诗词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成为一朵绽放于我国文学宝库的奇葩。而通过古诗词传播古代文明,则能够充实学生头脑,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之逐渐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及高尚品德,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人文素养;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171

《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爱国主义感情,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审美情趣及文化品位。”这就告诉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新课改的重点内容。那么应该怎样借助古诗词教学,实现农村初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呢?笔者结合自身日常教学工作,提出了如下几点意见。

一、引导学生诵读,为人文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在引导学生诵读时,要始终追求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分组读、轮流读、个别读等,同时还要注意在其中融入激励因素,比如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或是同学作为诵读的对手,比赛谁的诵读更具感情、更为流利。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得以普遍增长,在班级中吟诵唐诗宋词的风气已初步形成。其中更有部分学生将流行音乐的曲调与这些经典诗词融合,欢快地传唱于班级之中。通过吟诵古诗词,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感悟到古诗词敦厚、温柔的语言特色,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激发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促使其语感的生成,文化底蕴也日益厚实,得以蕴蓄。更为重要的是,古诗词中含有的健康审美情趣、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思想道德,在无声无息之中滋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对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进行诵读之时,有的学生说从其中感受到中华儿女不畏强敌的民族气节,有的学生说感受岳将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更有部分学生对“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词感触颇深,感叹自己要好好学习珍惜时间,因为年华易逝,青春易老。

二、利用绘画的形式,培养学生赏画和绘画能力

人们常言,“诗,是语言的艺术”,而画则是“线条色彩的艺术”。自古以来诗画不分家,一首优美、动人的诗,同时也是一幅美丽绝伦的画。如,东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既可以说是一首对自然平淡劳动生活进行形象描写的好诗,又可以说是一幅情味隽永、悠然自得的田园图。故而,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可提问学生:“这幅田园图上所画的景物有哪些呢?”对这一问题,学生的反应都很积极,有的说南山、有的说农田、有的说野花和绿草。随后进一步鼓励学生动手将诗中所表达的内容、景色画出来,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有机融合语文教学和美术教学,并从中选出一些优秀作品,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推动整堂课进入到高潮部分。随着近年来国家分批次为农村中小学配置了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与一些物理、化学的实验器材,对教师教学活动开展给予了有效辅助,我们需要对这些资源做有效利用。如此,通过析画、绘画、赏画的一系列过程,帮助学生说出诗意,并与画意相得益彰。人文主义认为,教育应注重人格的世界,将独特个性、独立人格的培养作为首要追求的目标。而个性、人格的培养,应该是在潜移默化之中渐渐形成的。换而言之,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渐进的、润物细无声的一个过程,是长时间的熏陶中一步步实现的。

三、延伸课外内容,丰富人文素养的教材

课堂的教学固然重要,但课后的学习巩固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初中生,相比于城镇地区的学生天性更为好动,再加上其中不少学生父母都在外务工,都是跟着老一辈或是其他亲戚一起生活,对其监督引导较少,因而很多都没有课后学习的良好习惯。故此,每当学习了一首古诗词之后,笔者都会布置作业,让学生对于这首古诗词相关的材料进行搜集。比如这首古诗词,诗人的其他作品或是与作者风格相近的一些诗人的作品。对材料做针对性的搜集,有助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促使其深入思考人生观的取向、自我的人生价值、人和人之间的情感等,是对诗歌学习的巩固与再提高。融入课外内容,使得人文素养的容量得以丰富,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例如,在学习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之后,笔者布置了一项作业,在课后对陆游的其他诗歌进行收集,旨在对陆游的爱国情怀做更深入了解。许多学生都收集了《示儿》这一作品,其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无疑展现出陆游对国家的无限热爱。在收集整理课外资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会如“水滴石穿”般,受到課外诗歌所蕴含的人文素养气息的深远影响。

总之,古诗词是无数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华夏五千年璀璨文化的结晶,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资源。对此,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充分重视古诗词的教学,采用多种科学、合理的手段方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此,才可让学生真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爱上古诗词,懂得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以此提高农村初中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田良臣,董 琪.古诗词教学的边缘化困境及突破[J].教育评论,2017(7).

[2] 宋 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J].课外语文:下,2017(11).

[3] 徐玉芹.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7).

[4] 陈湖喜.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高效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2017(2).

[5] 刘碧云.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7(1).

[6] 李晋芳.初中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6(65).

(作者单位:浙江省兰溪市育才中学   321100)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人文素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