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研究

2020-03-28邱田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选修课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邱田芳

摘要: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核心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如何有效落实选修课,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已然成为教育界刻不容缓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018

新课改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设置的选修课,一直以来无法得到有效实施。有的学校为了应付高考,大大挤压了选修课的时间与内容,甚至将选修课必修化。这一系列现象源于学校和教师对选修课的价值没有客观认识,从而降低了选修课的地位。其实,高考体制下的应试教育与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不应存在对立,二者的本质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学校与教师应转变固有思维,做好核心素养在选修课中的落实,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断完善中的高考体制。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在互联网对人类的冲击下,未来人工智能的普及将对人们的就业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优秀人才,成为教育界最为关心的问题。我国的课标自确立以来经过多次修订,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越来越全面。核心素养是学生受教育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自我成长从而习得到一种终身学习和融入社会的基本能力。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核心素养更新为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为代表的六大素养。

虽然国家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了详细的要求,但具体的落实还是要依托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来完成。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太多,应结合学科特色制定不同的侧重点。比如高中语文,有学者将语文的核心素养概括为“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点,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求与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完美结合。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现状分析

在新课改实行以来,高考下的应试教育与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之间一直很难取得平衡。高考决定了学子们的命运,学校和教师都以高考为指挥棒,以必修课为重点开展教学计划。而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相对超前,应运而生的选修课注重选择性,虽然强调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没有一个合理的考评机制,致使选修课的地位落后于必修课。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基于核心素养开设的选修课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 对选修课的价值认识不充分。不少学校对选修课的价值认识不够全面:认为必修课重于选修课,选修课与高考关联不大。因此,学校没有为教师提供额外的专业培训,而是根据语文教师现有的专业能力开发选修课程,选修课的质量可见一斑。从2017年至今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的出题形式看,更侧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及文化底蕴。仅靠传统的必修課已无法训练学生思维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因此,选修课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和重视,这是新高考打开的一个良好的局面。

2. 对选修课的评价过于单一。目前学校对高中语文的选修课基本处于放任状态,因为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目标与必修课不予区分等原因,导致现有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但随着国家对高考改革的推行,高考模式的改变给学校带来了挑战,这也促使学校不得不做出改变。学校需根据学生学情丰富选修课课程,并针对学业效果建立多元化、激励性的评价体系。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提升核心素养的三大方向

关于如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上提升核心素养,本文将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方面,结合人教版的课程实例进行阐述,得出具体有效的结论。

1. 语言积累与“语言的建构与应用”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是“语言的构建与应用”。选修课为学生创造自由的阅读环境,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使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迅速积累词汇量并构建自己的语言素材库。在语文选修课中,可以结合好词好句摘抄、字音字形辨析和佳句仿写等环节,帮助学生内化并应用语言素材。此外,写作是“语言的构建与应用”素养的提升最有效的形式,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和帮助学生挖掘写作原动力,结合丰富的阅读素材,让学生通过写作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社会洞察力。

2. 对比阅读与“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通过选修课可以利用对比阅读锻炼学生的对比思维。在选修课中,利用常见的对比阅读法,如作家与作家间同类作品的对比、作家发表的不同作品的对比、同类作品不同作家间的对比等,可以更好地挖掘文本深度,分析出文章著作的写作特点。

以《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这一模块为例。挑选哲理类散文中的两篇:纪伯伦的《奴性》与伯尔的《懒惰哲学趣话》,将纪伯伦与伯尔进行写作风格的对比。在写法上,引导学生找出文章运用的写作手法并总结特点。纪伯伦善用比喻、排比的手法,一步步剖析出奴性的概念和危害,语言凝练生动。而伯尔则用寓言式的写法,以对话的方式阐释两种人对两种人生的理解,一步一步揭示文章主题。通过比较阅读,不仅能让学生熟悉哲学散文的特点,而且还能让学生了解哲学散文的写作方法。

3. 类文研读与“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选修课的选修模块类型丰富,内容多样,且每个模块计划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必须高效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类文研读是整合教学资源的方式之一,以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必修课对课外延展不够系统的弊端。

以《影视名作赏析》这一模块为例。在引入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之前。通过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对“乡愁”类文章进行收集和对比研读,然后在课上展开讨论。这样对这类型文章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主题情感类的写作风格,还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内化写作手法。

4. 情境教学与“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选修课引入《先秦诸子选读》《中外戏剧名作赏析》等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但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板块,如文言文不免有些枯燥,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这里可引入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先秦诸子选读》这一选修模块为例,教师可以创设“经典诵读”情景,让学生在诵读中体味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树立传承文化的使命感。

总之,选修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和教师应将选修课与必修课一视同仁,潜心打造高质量的选修课程,研究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选修课完美落地,为祖国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苏晓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7.

[2] 盛 蓉.培养核心素养,实施有效教学——高中语文选修课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7(6).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   276800)

猜你喜欢

选修课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河南省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