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杂病论》中石膏用药规律的探讨

2020-03-28王欢张伟朱向东高艳奎柳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期
关键词:组方白虎麻黄

王欢,张伟,朱向东★,高艳奎,柳荣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2.西安市中医医院脑病科,陕西 西安)

0 引言

石膏自古以来都以其清透热邪,除烦止渴力效而著称。本文通过研究《伤寒杂病论》中含有石膏的方剂,分析经方中石膏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基于宋本《伤寒论》[1](113首)和《金匮要略》[2](145首)对石膏进行数据统计。依据冯世纶对经方六经分布的解读[3]对石膏组方归经进行分类。通过对比石膏与方中其他药物的剂量大小,判断石膏在方中是否作为主药。

1.2 数据规范处理

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得出东汉时期一两为二十四铢,约13.80 g,一斗约10升,一升约200mL[4],石膏鸡子大约120g[5],据此进行石膏的剂量换算。《伤寒杂病论》中含有石膏的方剂共18首,其中白虎加桂枝汤、风引汤、竹皮大丸为丸散剂,无法换算其剂量,故不列入统计范围。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经方中石膏六经分布及石膏剂量;②观察石膏单次用量与其他各因素之间的关系;③观察石膏作为主药或非主药与其他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用M(QR)表示,组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二元相关性分析。石膏是否为主药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方归经

《伤寒杂病论》中含有石膏并可进行剂量转换的方剂共15首,其中《伤寒论》7首和《金匮要略》8首,占全部258首方剂的比例为5.81%。从六经分布来看,含有石膏的方剂分布最多的为太阳阳明病6首(40 %),太阳阳明太阴病5首(33.4%)和阳明病2首(13.3%)。从阴阳来看,其中阳经方证为8首(53.33 %),阴经方证为1首(6.7%),阴阳合经方证为6首(40%),见表1。

2.2 石膏剂量

通过二元相关性分析可知,石膏单次用量仅与药味数有相关性(t=-0.793, P=0.000),而与其他各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见表2。

2.3 石膏是否为主药相关因素

石膏为主药组(n=11)的石膏单次用量和药味数与非主药组(n=4)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2,P=0.046)。而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石膏是否为主药与其他因素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石膏为主药时,二者比例为3.055,若方剂中共有6味药,每日服用2次,可计算出其服用剂量为36.66g(≈37g);石膏为非主药时,该比例为0.345,可计算出其服药剂量为4.14g(≈4g),见表3。

表1 15首《伤寒杂病论》方中石膏的六经分布(n,%)

表2 15首含石膏方剂剂量情况

3 讨论

石膏最早首见于《神农本草经》[6],胡希恕在用白虎汤加减治疗高热不退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时重用石膏90g,并认为石膏性寒质重,难溶于水,只有量大才会见效[7]。仝小林教授曾重用石膏60g配伍芦根60g治疗非典型肺炎(SARS),认为SARS的病机为邪热雍肺,瘀毒蕴肺,重用石膏配伍芦根可两清气营,清肺解毒,并提出重用生石膏时,有是证则用是药,关键在于把握“度”,中病即止[8]。本研究结果表明,石膏单次用量仅与组方的药味数有关。所以石膏为主药,可计算出其服药剂量为36.66g(≈37g),而石膏为非主药时,其剂量为4.14g(≈4g),与《中国药典》中所规定的15~60g基本一致[9]。可以发现这一规律,即剂量的不同导致了作用的不同,因此发掘石膏的量效关系及其配伍对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石膏为主药的方剂有11首,其中以白虎汤为代表,在398条文中有4条(1%)提到了白虎汤,白虎汤证主要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为临床诊断指征,方中共4味药,药少力专,其中石膏用量为一斤(约220g),使体内郁热通过汗孔排出体外,达到汗出而热解之功。知母滋阴润燥,与石膏配伍可加强石膏清热力度,并防止体内热盛损耗阴液,粳米、甘草调和胃气。全方配伍紧凑,泻火生津之效立竿见影。可见大剂量石膏为主药多与知母配伍,主要起清热泻火的作用。这与仝小林教授认为的大剂量石膏常配伍知母,能清热除烦、止汗止渴一致,他运用白虎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伴大热、大渴,就曾重用石膏达500g[10]。而且,在重用石膏60g配伍生地黄、水牛角治疗多发性脑梗死引起的中枢性高热时,认为人体高热时,热邪积聚散发不出,可用石膏清泻郁热,打开肌肤毛孔,使汗出热解[8]。本研究结果表明,石膏为主药与其作为非主药相比,石膏单次用量明显较多,药味数明显较少,说明石膏作为主药进行组方时应大剂量使用,并适当减少方中药味数。

石膏为非主药的4首方剂都用石膏配伍麻黄,其中大青龙汤中麻黄温通散寒、桂枝辛温发汗,杏仁、生姜宣肺温经,石膏寒凉善清泻里热,甘草、大枣顾护胃气,陈修园在《长沙方歌括·卷二》云:“加石膏者…辛甘发散能使汗为热隔之症透达而解…更妙在倍用麻黄挟石膏之寒, 尽行于外而发汗, 不留于内而寒中”[11]。即麻黄配伍石膏既可清透里热,又可泻火存阴。桂枝二越婢一汤中石膏清郁热而止烦渴, 并能防止麻黄其性过热而耗伤阴液,二者相得益彰。正如黄煌教授所认为的石膏小剂量多配伍麻黄清热除烦,并抑制麻黄的发汗太过”[12]。临床上常用大青龙汤治疗外感发热、瘾疹、肠伤寒,过敏性鼻炎等疾病[13-16],石膏辅助麻黄协同增效。

综上所述,《伤寒杂病论》中石膏不单独使用,从使用分布看石膏多应用于阳经方证,从量效关系可以发现石膏使用的剂量与药味数有关,临床亦发现通过石膏的剂量变化及配伍可以更好的发挥其疗效。

猜你喜欢

组方白虎麻黄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自组方与穴位贴敷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中药组方治疗肥胖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白虎
心中的麻黄山
风寒感冒喝麻黄牛肉汤
白虎
唐白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