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智慧图书馆

2020-03-27詹聪

卷宗 2020年3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物联网大数据

摘 要: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随着以物联网、机器人和大數据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本文重点概述了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背景、定义、应用现状、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物联网;大数据

1 引言

据目前的文献记载显示,国外对智慧图书馆开始研究始于2001年10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图书馆对智慧图书馆与智慧社区的关系研究,差不多同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开始发行《智慧图书馆通讯》,由此开启了最早的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我国最早开始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始于2009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之后陆续出现了智慧城市、智慧教室,自然也诞生了智慧图书馆这一新概念。最新的IT技术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形成了物联网,将地球与人类社会实行系统的动态整合,用智慧的状态管理生产和生活,智慧图书馆在物联网的推动下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2 智慧图书馆的定义

严栋在《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中首先提出了智慧图书馆是物联网、云计算和智慧化设备与图书馆相结合的产物,物联网可实现用户、信息资源、图书馆的智慧化通信。乌恩等学者提出智慧图书馆是物联网与数字图书馆融合的新型图书馆,是智能化建筑与高速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结合与创新。王世伟在他发表的三篇智慧图书馆的论文中指出智慧图书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高效、便利为主要特征,以以人为本为内在特征,是现代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图书馆的学者们对智慧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理解,虽然尚无定论,但从中不难发现他们在观点上的一致,那就是智慧图书馆应该是与物联网、大数据以及智能化服务为基础的,利用智能技术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的新型图书馆。

3 智慧图书馆的应用现状

从服务模型来看,高校图书馆已经在智慧服务的实践中百家争鸣,大放异彩。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智慧泛在课堂、重庆大学图书馆的纸电合一的元数据管理、互联互通共享的图书馆服务联盟、武汉大学图书馆的虚拟导航、广州图书馆的智能荐书等。

从服务平台上来看,智慧图书馆基于大数据分析,可以对馆藏文献资源体系做出科学性地分析和整理,协助图书采访部门统筹馆藏资源和学科建设;智慧图书馆基于物联网,能收集读者的借阅数据,分析借阅历史,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和行为偏好推荐感兴趣的书籍及专题讲座,为读者提供更人性化的阅读服务。

从服务体系上看,有依托Interlib等系统管理的总分馆制,从而构建了从集中式向分布式服务发展的便捷高效、覆盖率高、通借通还的服务体系。

4 湖北省图书馆在智慧图书馆的应用特色

在数字体验区有智能机器人为读者提供信息咨询检索服务,可满足读者咨询解答、馆藏书目检索、讲故事等需求。读者只需面对机器人语音直接询问,机器人即可做出相应回答。

湖北省图书馆于2019年12月开启了“你选书,我买单”的读者荐购阅读活动,持有湖北省图书馆读者证,可到武汉新华书店所属光谷书城、水果湖书店及销品茂店现场选书,将心仪的图书在办理借书手续后可当场带走,归还图书可以选择各大书店,也可还至湖北省图书馆。

此外,湖北省图书馆还在总分馆制,例如随州境内的大洪山图书馆等;省图APP可以进行“长江讲坛”和“童之趣少儿活动”的入场券在线预约,另外,“馆长荐书”等智慧化图书预约服务也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5 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

目前,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解决法律法规、政策监管、资金短缺、馆际合作、用户与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笔者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前景有如下思考:

1)图书馆行业应呼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一套全面的符合发展规律的政策体系,来保障图书馆的合法权益与数据安全,保障用户的隐私信息等。

2)图书馆应计划申请项目资金,一方面鼓励图书馆员及研究机构开展智慧图书馆的课题理论与实践研究,积极参考智慧城市等背景和环境因素,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寻求突破和创新;另一方面,应加大智慧图书馆的相关设施设备建设,采购智能设备等。

3)图书馆之间应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未来公共图书馆在电子资源的共享、数据交换等方面应大力合作,从而降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成本。

4)逐步实现智慧图书馆用户的培养。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对象是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要做好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的教育宣传工作,提升图书馆用户的信息素质与参与热情,从而实现智慧图书馆的优势。

5)加快智慧馆员的培养,智慧图书馆对馆员的信息素养、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知识技能已经不能满足智慧服务背景的需求,要进一步完善学科馆员制度,积极学习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促进智慧馆员队伍的建设。

6)实现智慧图书馆技术与人文的结合。建设智慧图书馆的目的不是采用一流的设备来提供无人化服务,而是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力量,提升读者的服务体验,因此,在智慧图书馆的构建过程上,除了关注最新的技术应用,还应不忘初心,重视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实现技术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6 结语

当前我国的智慧图书馆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但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感知、计算、互联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学科馆员以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向读者提供服务,将智能技术与馆员的智慧相结合,必将助力智慧图书馆的

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

[2]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

作者简介

詹聪(1987-),女,汉,湖北,大学本科,中级,研究方向:图书馆。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物联网大数据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