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大事记(2006-2016)编纂工作回顾与思考

2020-03-27农丽娜

卷宗 2020年3期
关键词:大事记

农丽娜

摘 要:文章通过对《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大事记(2006-2016)》编纂工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编纂工作成果。认为大事记未来编纂可在撰稿队伍、激励制度、印刷经费、组织考察和培训上寻求突破,提升文稿质量。

关键词:大事记;编纂;回顾与思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以后,广西启动了大量的高速公路、水利枢纽、高速铁路等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广西基本建设考古也迎来了一个高峰时期,[1]同时在单位建设、业务开展等方面也获得巨大的成就。为客观留存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近十几年来的发展轨迹和总体概况,方便工作的备考、查阅,为人们了解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和为今后科研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性资料,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领导决定于2017年始由笔者组织编纂《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大事记》。历经两年的资料收集、筛选、整理、汇总、编辑、核对,该书籍于2018年底编纂成书出版。

1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大事记》编纂回顾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大事记》是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第一本全面、系统反映我单位事务发展的书籍。书籍共计45000多字,记载了 564 件大事信息,共收录207幅图片。该书记载资料齐全,内容涵盖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科研成果等方面。书籍全面反映了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近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忠实地记录了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的发展轨迹,展现了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事务发展的基本脉络。书籍的出版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史实梗概,为查找档案史料提供线索,具有历史考证价值。总结和归纳《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大事记》编纂工作现状,既有助于提高编纂者的编纂技能,也有助于我们对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发展历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对于研究考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编写的体例

大事记写作体例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编年体,即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逐年、逐月、逐日记载,时间排在最前面,事件、人物、地点等排在时间之后。这样编写的优点是脉络清晰,缺点是事件首尾不连贯。第二种是记事本末体,即以事件为中心,标立题目,然后做有系统的叙述,这样编写的好处是可以对事件进行有始有终的完整记述,不足之处是时间脉络不清晰,语言概括未达到简明扼要效果。第三种是编年和记事本末相结合体。本书的写作体例采用的是编年和记事本末相结合体。它取了编年体和记事本末体之长,以时间为序,适当集中记事,时间排列有顺序,它在大事记的位置可以按开始时记,也可以按事件结束的时间记。如本单位2006年7月1日至10月20日,谢光茂对洛湛铁路广西段(洪塘至岑溪)建设用地涉及的梧州木铎冲遗址、凤凰岭遗址、岑溪古淡古墓群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次事件可以按开始事件记述,也可以按结束时间集中记述整个事件的全过程,记述可以包含发掘面积数及出土文物数等。这样编写的好处是既能够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又能让人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两者相互补充,相交辉映。

1.2 撰写的具体内容

大事记要计大事和要事。按照志书体例和内容要求,大事记内容大致包含这几方面的内容:行政区划变动;重大革命斗争和军事行动;重要机构设置和体制改革;重要政策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各种重要会议;重要的国内外及港澳台交流往来;主要干部人事变动,著名人物活动,模范人物事迹;重大项目建设;名胜古迹的发现或修复;重要文物的发掘与收藏;重大事故;严重自然灾害。[2]

以大事记内容范畴为依据,结合本单位的事务情况,笔者总结和归纳《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大事记》的编写内容为考古、文物保护、科学研究、行政等四个业务方面的大类,并把四大类细分为13个小类,具体为:1)文物古迹的调查、勘探、发掘及藏品修复;2)本单位机构设置、更名、撤销、体制调整;3)上级主管单位对本单位的重要指示、决定和对本单位重要问题的请示的批复[3];4)重要工程建设;5)主办和协办的重要会议、活动;6)上级領导人的视察及重要指示;7)本单位重要决定、决议、部署和重要文件及规章制度的颁布与实施;8)本单位党政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任免、奖惩;9)单位集体和个人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10)本单位完成的重大科研成果;11)媒体关于本单位业务情况的重要报道;12)本单位组织和参与的外事活动;13)其他重要事件。[4]同时对每个小类的句子表达结构做了规定,如:7月至9月,杨清平对洛湛铁路广西(岑溪至玉林)涉及的容县西山冶铜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共发现遗迹现象6个。此条大事记属于考古发掘类,对考古发掘类的表述,我们统一以“某某对××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为××平方米,共发现××”,进行表述,从而达到语言简练,条目信息全的效果。

1.3 选材范围标准

确定好大事选录材料,是写好大事记的关键。本书编写选录材料的标准是以能够反映出本单位主要工作和活动,具有较大影响和价值,对本单位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事件为大事记选材范围,并且材料构成必须包含大事记的基本要素和具备大事记的特点。

1)构成大事记的基本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要素。[5]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件事都是同时具备这些要素,应从实际出发,但无论怎么样,时间是必须的第一位要素。

2)大事的特点主要包括时间性、地域性、相对性、相关性。[6]时间性是指时间是第一位,没有时间的资料不能算大事记;地域性是指不能“越境而书”。相对性是大事记很重要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因编写目的、记载范围或对象的不同使其具有相对性;相关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某事不发生在本区域,但与本区域联系十分密切。二是某事发生在本地区,即是本地区的大事,又是本地区所在的上一级行政区的大事。如2007年举办的全区第三次文物普查培训班,此培训班的主办单位为自治区文物局,承办和筹备培训会的单位是本单位,与本单位有密切的关联性,故归为本单位选材范围。判断和选择大事、要事要做到:“大事突出,要事不漏,小事不计。以实事求是的方式去确定范围。

1.4 遵循的写作要求

该书的写作手法基本能按照大事记写作的基本要求来记述,在撰写过程中,本人以实事求是为依据记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做到记述信息史实。各种要素(如时间、地点、人名、数字)的记述准确无误。如在记述某个考古发掘项目的发掘面积、出土文物数量时,做到多次核对,避免了粗心误记。对于那些有一定持续时间的事件,笔者根据其特点,采用编年和记事本末相结合体记述。如,考古发掘工作连续跨几个年度才能完工的项目,采用了此方法记述。

撰写过程中认真分析材料,牢记常事不记,通典不录等原则,避免写成“领导起居录”和“大会记”的错误事件发生,确保了文稿质量。坚持了一事一记,只述不论原则,避免了条目出现“同志”、“先生”、“我所”、“我们”等词语。条目的表达做到简明扼要,语言通畅,内容全而实。

1.5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大事记》的编写组织方式

结合本单位人员实际情况,该书的编写组织方式是采用行政组织手段,将任务通过行政体系进行分解,把具体的工作任务安排至具体负责人。该书的材料收集、筛选、编写、校对、排版、整理成册由本人负责,各部门主任负责审核材料的齐全性和真实性,最后由所班子成员进行审核。采用行政组织形式有利于我们较好的控制该书籍的编写进度,确保了该书的编纂工作能按时按量完成。

2 编纂《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大事记》的几点思考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大事记》是本单位第一次组织编纂记载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近十年来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书籍。此书的编纂工作在各位同志的支持下得以顺利出版,书籍的出版为学术研究提供了资料线索。纵观此次编纂工作,引发笔者几点思考。

2.1 建立高素质的撰稿队伍

大事记文稿质量的不断提高,要具备一支高素质的编撰队伍。编撰队伍由各部门主任成员组成,负责收集、编撰本部门的材料,材料的真实性由事件的经办人负责核对,部门主任负责审核、签字上报。主编由办公室主任担任,负责协调、汇总各部门提交上来的材料,编纂成书。作为大事记编辑,除了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外,还要能坐得住,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文字处理能力,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并主动地去掌握第一手资料。撰稿人的素质直接影响大事记的质量和工作进展。《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大事记》编纂工作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各部门同志的大力支持,他们大部分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按时按量完成个人部分撰稿任务,但也有少部分人未能按时按量完成,对大事记编纂工作不够重视,认为编撰大事記没有价值效益,以自己的专业工作为主,甚至一拖再拖,提交的材料不按组稿要求提交,有的不归纳不梳理,数据不完全,材料前后交叉重叠,使笔者难得要领,加大编撰难度。

2.2 组织考察和培训

大事记文稿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大事记的质量。因此写好大事记文稿对于大事记事关重要。写好大事记不仅要遵循大事记的写作要求、选材范围的确定等方面,同时还要注重提高撰稿队伍的写作水平。在启动编纂大事记工作之前,单位应组织撰稿队伍进行专业培训或组织撰稿队伍前往外省同行单位进行编写交流,吸取对方成功经验,多借鉴其他同行单位的编写经验能够开阔思路,取长补短,有助于提高编纂工作水平。

2.3 建立编纂激励制度

有效的激励制度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潜力,从而达到预期的编纂效果。激励方式以提供条目数量、图片数量来计算,提供的条目越多,获得稿酬越多。从整体上看,《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大事记》内容齐全,但也有漏掉记载的内容,主要有文物保护设计维修方案材料、各部门同志赴国内外参加的重大会议的材料。记载内容缺漏的最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

2.4 预留足够的印刷资金

单位要把《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大事记》出版服务费纳入财政预算,预算包含考察费、培训费、审稿人、撰稿人等费用。由于本次预算资金欠缺,导致印刷数量偏少,只印刷50册,最后书籍按单位总人数发放,每人一本,全部发放完毕。大事记属于史书,记载的是本单位发展历程,单位图书资料室理应收藏保存,以便后来人查阅。在印刷数量上应印刷足够的数量,满足库存需求量。

3 结语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自2006年正式独立挂牌以来,在单位建设、田野考古、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留存建设成果,探索单位发展规律,启迪更加美好的未来。对于大事记的编撰工作,为防止时间长久而材料丢失,建议指定专人负责,一年撰写一次,累积到一定年份之后再出版,让大事记真正起到存史、育人、资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日万.前言[M].广西基本建设考古重要发现,2015年11.

[2][5][6]运子微.构成《大事记》的基本要素[EB/OL].大事记的编纂.http://www.doc88.com/p-9863682020056.html

[3][4]谷凤娟.基层单位大事记编纂工作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9.01.

猜你喜欢

大事记
大事记
一月大事记
一月大事记
一月大事记
一月大事记
一月大事记
一月大事记
一月大事记(2019年2月1日~2月28日)
一月大事记
一月大事记(2019年3月1日~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