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曲》的歌曲分析及演唱风格
2020-03-27张艾莎
张艾莎
【摘 要】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的繁荣时代,黄自把中国诗词融入到西方作曲风格中,创作了一首形式独特、抒情优美的艺术歌曲《春思曲》,此曲后来成为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代表,本文对歌曲创作背景、歌曲分析及演唱风格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春思曲》;演唱风格
中圖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5-0055-01
一、创作背景
《春思曲》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于1932年以韦瀚章的词为题材创作的一首中国艺术歌曲,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德奥和法国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因其形式独特,歌词多采用极富个人情感的浪漫主义诗歌,而深受音乐家和作曲家的喜爱。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受西方艺术思潮影响,音乐家们创作了大量的中国艺术歌曲,可谓是中国艺术歌曲的繁荣时代。
黄自通过自身经验及探索,在西方艺术风格的基础上,把中国诗词、文化融入到了艺术歌曲的创作中,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春思曲》是黄自根据韦瀚章的词韵律特点结合西方作曲风格,注重歌词和韵律的结合,与钢琴伴奏相融合而精心构思和创作的一首清新典雅的抒情艺术歌曲。
二、歌曲分析
(一)歌词分析
《春思曲》是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和精神活动的作品。作品描写了一位女子坐在绣楼中,因为思念远方的郎君,而无心梳妆打扮的情景。歌词共分为上下两阙,上阙从“潇潇夜雨滴阶前”到“懒贴花钿”,描写了屋顶的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石阶上发出响声,牵动了女主人公思念郎君的心情,一晚上辗转难眠,早上起来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没有心思梳妆打扮。下阙从“小楼独倚”到“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描写女主人公起床后独自坐在小楼上,看到成双归来的燕子飞过画栏,想到自己远在他乡的郎君,怨恨自己不能化成杜鹃鸟飞到他身边,催促他整理行囊,提起马鞭归家。
(二)曲式分析
《春思曲》是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共分为三段,第一段为d小调,在d自然小调和d和声小调中交换接替,第一句“潇潇夜雨滴阶前”的旋律呈下行,给人雨滴落下的感觉,把人带入夜雨的场景之后,描绘女主人公思念郎君的孤独忧伤情绪,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哀伤之情。第二段从“小楼独倚”开始,调性转为F大调,明朗欢快中又夹杂着一丝悲伤。后又在大调小调中不断转换,旋律变幻多端,表达了女主人公内心纠结复杂的情绪。第三段从“忆个郎远别已经年”开始,歌曲情绪达到了高潮,表达出对郎君浓浓的思念以及迫不及待想与郎君见面之情。
(三)伴奏特点
歌曲的创作有意识地发挥了声乐技巧,除了词意与曲调的结合外,还与钢琴伴奏相融合。引子的旋律简单明了,运用了四拍三连音,轻轻进入,仿佛听到了雨声,与第一句“潇潇夜雨滴阶前”前后呼应,给人极强的代入感。第一段采用柱式和弦伴奏音型,描绘了雨不停下着,思绪也像雨滴一样缠绵不断。第二段开始伴奏织体由柱式和弦转为琶音,旋律多了一些复杂情绪。第三段又转为柱式和弦,力度加强,情绪更加激动,最后尾声回到了“潇潇夜雨滴阶前”的情境中,整个创作首位呼应。
(四)演唱风格
1.气息运用。《春思曲》这首歌比较低沉,音域宽广,乐句多数很长,并且流动性强,对演唱者的呼吸要求极高,在演唱时应该适当控制气息,吸进气以后,不能放松,保持吸气的状态,使呼与吸形成对抗,这个对抗就是“呼吸的支持”,这样出来的声音附有弹性,才能与情感紧密结合。
2.音准节奏。为了表达女主人公忧郁的情绪,作曲者创作《春思曲》时在大调和小调之间不断变换,音程跨度较大,这首曲子从中央C到小字组的g,变化音多,并且多数地方加有临时升降记号,特别是“更妒煞无知双燕,吱吱语过画栏前”这句,临时变音记号较多,一定要在钢琴上反复模唱旋律。第1小节至第17小节是12/8拍节奏,从第18小节开始到最后是9/8拍,演唱者在初学该歌曲时,一定要划拍唱谱,这需要演唱者熟记旋律和乐谱节奏,多次练习,把每个音、每一小节唱准唱稳。
3.咬字吐字。《春思曲》作为一首艺术歌曲,除了要准确唱出旋律外,更要发音清晰,不仅要把每个字唱清楚,还要把古诗词的韵味唱出来。特别是很多句子结尾的字,如“前”“眠”“浅”“钿”等都是“an”音结尾押韵,此时不能把字咬得太紧,口腔要适当放松张开,声母唱清楚以后快速归韵,带着腔体状态才能体现出古诗词的韵味,唱得含蓄婉转。另外两个最高的字“双”和“郎”,都要归韵在“ang”上,要想唱好唱清楚这个“ang”音,就要快速进头腔,从头腔带动共鸣出来,不要出现大白嗓,给听众很刺耳生硬的感觉。整首歌曲的高潮也就是最后一句,“恨”字上有“重音记号”,要加重字头唱出语气,同时拍子时值唱满,抒发期盼郎君早日归来的迫切心情。
三、结语
在演唱《春思曲》的时候,不仅要了解旋律、歌词、音程、节奏,还要了解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分析歌曲的调式调性,把歌词带进去再加上一定的技巧演唱,用真情实感去完成这首感人肺腑的作品,抒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王次炤. 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夏野.中国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李晋玮,李晋媛.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08.